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宝龙 《求是学刊》2020,47(1):171-180
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体系向以宏大有为著称,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理论框架以及建构范式,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也因此处处彰显着公羊学的大一统观念。概言之,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与董仲舒新儒学的结合以汉代政治哲学从"无为"向"有为"的嬗变为时代背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亦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汉武帝在理论层面的政治诉求,但在具体实现的路径选择上则与之发生了剧烈的理念冲突。最终,汉武帝的边疆思想以公羊学的大一统理想为理论外衣,其践行方式则选择了与董氏新儒学观念迥异的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论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赵吉惠董仲舒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思想家,是中国儒学在汉代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但是,由于他的思想复杂,历来对他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年来,由于提倡解放思想,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对于董仲舒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董仲舒及其政治学说的评价很不公正,否定的多,肯定的少;严加批判者多,具体分析者少。批判者们似乎共同遵循着一个奇怪的公式: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在哲学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是为封建制度的永恒性作论证,因此,他是个反动思想家。所谓“批儒评法”时,对董仲舒的批判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粉碎“四人帮”以后,有的同志发表了重新评价董仲舒及其学说的历史作用的文章,对董仲舒学说的进步历史作用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和一定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先生的“世界文化三期论” ,是一种大儒学学说。其基本的思想内容是站在文化哲学的角度 ,通过对于西方、中国和印度的三种不同文化之特质及其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提出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路向、并依照这三种路向递次演进的观点 ,以及提出了未来的人类文化将是儒学代表的中国文化翻转为世界文化的思想。梁漱溟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现代新儒学所主张的儒学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各种大儒学思想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后的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流派,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但大多影响有限,很快就归于沉寂了。唯有发端于二十年代、成熟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新儒学,却一枝独秀,终于成为一种声势浩大的学术思潮。五十年代后,新儒学思潮又在海外得到传播、发展,衍生出第二代、第三代代表人物。在新儒学思潮后来的发展中和有关新儒学思潮的研究中,熊十力在新儒学阵营中的地位变得愈来愈突出了。这似乎不能仅仅归结于某些外在的、偶然的原因,例如其弟子在海外的传扬等等。就总体来说,熊十力哲学确实最典型地体现了新儒学的一般特点,也只有在他那里,新儒学才具备了严密的体系和宏大的规模。有关哲学的性质、功能、特点的探讨和对中西哲学观的比较研究,是制约着熊十力全部理论体系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求熊十力及新儒学其他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希望能够对目前正在展开的有关哲学的性质、功能、特点的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曾德雄 《浙江学刊》2005,(3):113-120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是一种道德合法性,德必称其位,具有最大权力的人一定是具有最高德行的人,反之,具有最高德行的人也应该具有最大的权力,政权的合法性由此确定.这一思想由先秦儒学肇其端,而由董仲舒系统完善之.由于儒学理想中的圣人道德人格事实上不可能,此种合法性不可避免地面临内在的紧张和逻辑困境,于是政权的维护就不得不依靠谎言和暴力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话语:中国造就了儒学,儒学造就着中国,历史的情境不一,儒学的命运多舛。儒学在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占据着思想中心的地位,它曾经以自己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同化过异族文化和非儒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生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明清之际,随着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产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认识论有一个从认识外在事物转向认识圣人所制“名号”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把认识论从属于政治学,强调以“名分”治国。董仲舒的很多政治、伦理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学,但他在解释先秦儒家典籍时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解释方法去发掘原典中的“微言大义”,实现了传统思想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9.
赵丽 《社科纵横》2009,(9):114-115
司马迁通过"究天人之际",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他的天人观,受先秦以及同时代儒学思想家的影响,是对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等人的天人观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政治儒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思想世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武 《求是学刊》2006,33(6):16-20
在最近20年间,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进程中思想空间与舆论空间的开放,也随着中国在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中出现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反省,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出现了新的开展.政治儒学的发生与发展,就是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在其新开展中所出现的一个有影响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