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娟 《学术交流》2006,(10):163-166
生命意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它艺术地凸现了周人从文化演进中汲取的丰富生命资源,隐喻了他们逐渐走向觉醒、解放、强化的内在生命理路,澄清了周人在这一历史段落中不断滋长的人伦意识。这样的生存体验不仅是原始天命观念、祖先崇拜观念等商周思想意识流变的作用物,而且构成我们从《诗经》透析周人生命意识的思维视点。  相似文献   

2.
《诗经》不只是展现给我们文学的一面,它也是一座极为丰富的矿藏,内涵是多方面的,传统研究《诗经》者有"名物学",后世治《诗经》者多从"博物学"一系。为了对诗能有一个更为深透的理解,对《诗经》的天文星象作一些探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早就提出:读《诗》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000多年来,真正响应的人不多。可喜的是这种局面近几十年来渐有改观。草木虫鸟是一种文化,《诗经》是中国草木虫鸟文化的源头。草木虫鸟是一种科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诗经中的草木虫鸟不但具有比兴的作用,而且显示了当时科学的水平、自然的本貌,成为珍贵的科技史料、自然史料。《诗经》不仅是研究周代政治、军事、经济的重要典籍,亦是研究周代科学技术、文化民俗和自然景物的重要文献。它是名副其实的上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孔夫子在2500多年前,对《诗经》…  相似文献   

4.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5,21(4):86-89
《诗经》的篇名,无论从其来源看,还是从其词性看,都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化的特点。《诗经》篇名方式的统一性表现为以诗首取字,为正格;正格的发生与时代风气、社会需要、“兴”的表现手法等密不可分;而命题者的主题意识及其对名篇艺术的追求,又决定了名篇方式的多样性。以诗首名篇,是中国古代诗文命题史上的初始阶段,《诗经》篇名由正格到变格的演化,是诗歌的命名从篇首取字向以意立题的过渡的先声。《诗经》以后,变格逐渐为正格。  相似文献   

5.
风俗视角与《诗经》的还原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元英 《唐都学刊》2001,17(4):64-66
《诗经》因为被罩以神圣的光环而掩盖了它的原貌,也蒙受了种种附会和曲解。从风俗视角可以梳理出《诗经》文化背景的两个重要特征“诗以言志”的习尚和“礼乐救化”的传统,有助于对《诗经》的还原阐释,风俗视角还能使读者领略到《诗经》所展示的鲜活多彩的风俗画卷,感受“天籁之音”的艺术魅力,有利于《诗经》去圣返俗。  相似文献   

6.
董晔  李妍妍 《唐都学刊》2006,22(3):131-134
孔子在《论语》中用“思无邪”对《诗经》作了整体性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后人对“思无邪”作何种解释,它的意思仍是说:《诗经》中的所有篇章都合乎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由于《诗经》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相当复杂,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孔子之“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原因,就必须考察其在《诗经》和《论语》中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以及由此造成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词是诗的基石,诗学也就是研究语词在诗中的行为。周蒙先生所著的{<诗经>民俗文化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从一个个语词出发,揭示出赠经顺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的,这是在《诗经》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个新的突破。《诗经》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然而愈是通往远古,《诗经》研究所带有的经世致用、伦理教化的色彩便愈是浓厚。对于《诗经消篇《关难》,最早的《诗经》研究成果《毛传》云:“洪雅照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袁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难贬义也。”这只是经学家的臆测,其实…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诗经》学研究史上,宋代的《诗经》研究是一大高峰,可称名家辈出,著作如林,而且不少著作和学说大多流传至今。朱熹是宋代诗学两大派———宋学派(或称“废序派”)和汉学派(或称“尊序派”)中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集传》是在宋以后广为流传、至今还被常用的一部解释《诗经》的书。对朱熹研究《诗经》的得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推动当代《诗经》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对于笔者的学养来说是远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笔者拟就朱子对《诗经·二南》的注评来谈谈他对《毛诗序》的批判、发展以及其后代的影响,以供专家…  相似文献   

9.
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颖 《学术交流》2005,(5):151-15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诗经》有关的简帛古籍大量出现。阜阳汉简《诗经》残本,郭店楚简《缁衣》、《五行》等篇中引《诗》、论《诗》的内容,上博简《孔子诗论》,这些出土文献的面世解决了《诗经》学研究中许多重要的问题,对今本《诗经》的考释起了推动和补充作用,展示了早期儒家论《诗》传《诗》的风貌,印证了《诗》与礼乐文明的关系,丰富了《诗经》研究史,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春秋中叶编辑成书之后,一直受到后世读者的普遍重视。历代学者对它作了许许多多传、笺、注、疏。从宏观到微观,从篇章的宗旨阐述到具体的问题探讨,以至训字解词、标音绘图,进行了广泛,大量的研究工作。远在先秦时期,虽然极少研究《诗三百》的专门著述,但是评论诗经的言论和征引诗经的文字记载却屡见不鲜。春秋时代的人们在宴会上、典礼上,在外交往来乃至日常生活中,都习惯于“断章取义”地援引《诗》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虽然说不上研究,但是可以由此看出人们对《诗》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吕洪霞 《创新》2010,4(1):108-111
公民意识作为现代民主法治中的民众意识,是对传统的臣民意识的超越。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但沉重的传统承袭时时都在试图摧毁人们心中的公民意识的萌芽。因此,培育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无疑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文化并不是经济的附属品,认为文化对于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意识的形成、对于战胜资本主义、实现人类解放都具有积极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反对经济决定论而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的文化构想具有了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4.
吕艳 《学术交流》2002,(2):41-4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应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在保持意识形态上的独立,在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的同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What is striking in Trumpian economics – supply-side economics too – is the omission of economic growth. There is no awareness that nations at the frontier need indigenous innovation to have ample growth. The take-offs into sustained growth in 19th century Britain and America were fueled by dynamism from the grassroots up. Moreover, this stunted economics has no room for the rewards from participating in the economy besides the market wage –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succeeding at what one is doing, the sense of flourishing as one’s career unfolds, and the thrill of venturing into the unknown.  相似文献   

16.
苏霞 《唐都学刊》2005,21(4):66-69
“经营小城镇”就是把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引入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范围内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小城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达到整体的协调一致。针对陕西省小城镇建设中缺乏规划、规模偏小、投资不足、管理低下等问题,应该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将土地资产转化为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创建小城镇品牌,树立城镇形象。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评估体系的框架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的好坏离不开对于其相应评估体系的建立。由于转轨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 ,新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导向的评估体系亟待建立。一个科学、公正且有效的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的评估体系 ,主要应当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构建。一个层面是微观层面 ,主要评估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的各具体机构及某项具体经济政策的实施绩效 ;另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 ,主要评估一国政府履行其所有经济职能的总体绩效  相似文献   

18.
白一汐 《唐都学刊》2004,20(5):70-71
道德失范是以过去僵化的计划体制下生成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作为参照系对现今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评判。道德失范似一把双刃剑给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它一方面引起了人们道德意识淡薄和社会行为的无序,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道德理念并因此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 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 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 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 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 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 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 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 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 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 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关键词: 哲学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跨学科意识

The inner log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s are a crucial issue in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in its totality. They unfold in the course of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which goes beyond the domain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his critique of philosophy, which goes beyond the domain of philosophy. Specifically, Marx formulated his methodology for political economy in his critique of philosophy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anded the achievement of his initial completion of a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in hi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Finally, in these two “interactive” critiques, he basically accomplished his economic revolution and perfected both the substance and form of his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The inner logic connecting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s offer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at is to say, the integrity of the theory of Marx (and Engels), the founder(s) of Marxism, in fact implies a fundamental methodological requirement for later generations in study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t philosophy, namely, that they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e holistic nature of theory. Therefore, we need to have a cross‐disciplinary consciousness which consists of critical awareness, problem awareness and awareness of the times.  相似文献   

20.
Satellite data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method reveal an inefficient formal economy in rural Rostov Oblast 2013–2015 embedded in an overall (formal and informal) relatively efficient economy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both import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non-economic impacts of sanctions. Increased military activity may have insulated the formal economy of the border area from poor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deindustrialization that characterizes adjacent areas. The current Oblast Administration’s grant program to localities does not reward relatively efficient economic performance with a model suggested here to change the policy. The region’s economy has the ability to absorb many Ukrainian refugees though non-economic issues support the current assistance from other Russian regions in helping relocate refugees beyond Rostov region. Like other conflict zones, urban areas experience less of an impact relative to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