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管理工程学报于2001年刊发了“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一文,十余年过去了,围绕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蓬勃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其起源、启示与前景来增进对该理论的理解,并促进中、西方管理理论知识的融合.研究指出,和谐管理理论以探究常态化的非线性组织发展过程为主线,形成了解决组织与管理问题的新框架.它以系统剖析内耗与考察“人的因素”为基础,认识到主流组织研究的均衡假定并不现实,组织通常处于混沌边缘状态,该状态既是内耗的产物,又是“人的因素”在内耗中作用突显的根源.该理论的支柱一提供了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框架,主题导向下和则与谐则进行耦合的机制把西方分析观与中国整体观的结合落到实处;支柱二则基于和谐等概念来解释组织发展的生成机制,尝试整合西方现有组织理论的目的论、辩证与演化观点.最后探测了该理论未来的前景,深化围绕两支柱的研究将使其理论内核更趋完善,而应用该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扩展其边界.  相似文献   

2.
周建波 《管理学报》2011,8(7):959-969
和谐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其"谐则"与"和则"、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机制,无疑是中国管理学史上值得一书的理论,但相比于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范式则有明显不足,后者基于微观化现象观察和问题导向,以过程结构观为指导方针,以"分竞转合"方法为过程路线,针对具体问题运用技术工具展开自下而上的科学研究,在归纳出微观理论的前提下,推演到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层面,并作为普适性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播。和谐管理理论的缺陷明显在于:和谐管理理论体系的原理、方法论、方法与技术工具都处于宏观层面,导致其理论只能是一种管理哲学,而非技术层面的工具性理论。所谓和谐理论的整体思维源于对系统论的"整体观"认识,实则是不自觉地进入了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逻辑误区,即终极和谐的本体观代替了分竞转合的过程观。按照管理过程结构观的思想,在中国管理情境(特定环境)下,管理理论建构要以"分竞转合"管理四分法为其过程方法,采取管理二元方式建构整合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或者说,管理过程的四分法、管理过程的二元方式是在中国特殊管理环境下,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最为可行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组织制定发展战略时不可避免的合法性与独特性权衡问题,基于和谐管理理论,选取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究组织如何实现最低合法性基础上的最优独特性。研究表明:“系统性整体设计、和谐主题制定与调整、围绕和谐主题的谐则-和则体系优化及动态耦合”可作为组织实现最低合法性基础上的最优独特性的指导性研究框架。此外,阐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处理“求同还是存异”问题的办学实践与该研究框架的融合,于整体化的视角提出了独特性与合法性的权衡过程是一个有限干预下复杂系统的设计和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尤建新 《管理科学》2019,22(5):15-17
围绕着盛昭瀚“问题导向: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一文对管理理论发展提出的问题导向之说, 作者认为, 问题导向有助于管理理论发展脚踏实地, 从容面对复杂问题的挑战, 还原管理问题数学化的初衷, 以及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理论突破.对于管理理论发展的“跨学科”问题, 作者认为应该消除认知上的误区和学科壁垒.对于问题导向可能带来的理论研究“工具化”、对“自由探索”的局限以及管理学派形成的模式化等, 作者提出了管理理论发展亟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形成"中国式管理"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春花 《管理学报》2010,7(1):7-10,16
通过探寻“中国式管理”来促进企业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管理学者的重要责任。从3个方面论述了形成“中国式管理”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的实践成效;对实践中重大问题的认识;对中国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体认。  相似文献   

6.
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韩巍 《管理学报》2008,5(2):161-168,176
主要围绕《管理学报》"学术讨论"栏目的系列文章展开讨论:首先检讨了"和谐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其"规范学术"的研究进程;接着针对"东方管理学"、"和合管理理论"的相关表述,分析论证了这2种理论比较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以及缺乏"直面管理实践"经验基础的不足,指出学术界应该审慎对待类似的中国管理理论建构;最后,就如何强化中国管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振杰  王学秀 《管理学报》2010,7(2):159-170,253
第2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的研讨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①对“管理学在中国”研究的理论反思;②“管理学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包括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模式和战略管理实践等问题的研究;③“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体系建构。本届研讨会的学术特色为:逐渐向解决中国实际管理问题聚焦;平等、热情与自信的学术对话;更加开放的学术视野。在研究的前瞻与期盼方面,要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切实行动;进一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采用那些适合于原创性知识形成的研究方法:加强“管理学在中国”的国际学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8.
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本文对和谐管理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和谐理论进行重新诠释,阐述了和谐理论的思想价值,对和谐标准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人的主体特性对促协力场的机制进行了调整,明确界定了和谐理论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文中还就和谐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评价,提出可以用和谐理论对管理学研究进行整合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和谐主题与和谐机制一致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主题、和则、谐则是和谐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在变动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谐则机制互动耦合、螺旋推进是和谐管理理论倡导的问题解决思路.本研究从和谐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假定出发,考察了和谐主题与和则、谐则机制及其绩效表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来自112家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验证了和谐主题与和谐机制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匹配关系,而且这种匹配关系对绩效也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为和谐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管理问题求解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管理理论是和谐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水电站档案的和谐管理就是结合和谐管理理论,依据和谐管理理论中的系统化管理理论和目标导向管理方式进行水电站档案管理。本文主要通过对和谐管理理论的分析,来研究和谐管理理论在水电站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和谐管理双规则机制的探索性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企业组织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模式,验证了“双规则”机制在企业组织中存在的普遍性,进一步论证了和谐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双规则”机制问题求解思路的可行性,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管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对当前我国管理学名词术语的一些疑惑,提出管理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对我国管理科学基础研究主渠道研究经费使用的指导思想的解读,明确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终级目标是"创建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通过对世界级的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分析,支持了"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制订的管理科学的战略目标;从学术期刊的视角道出了《管理学报》对这一战略目标的憧憬和努力,并期待着管理学者、专家对《管理学报》的关注、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秀敏  曾昊  于文波 《管理学报》2011,(9):1269-1274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貌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差别。二者在理论来源上,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实践"与"中国管理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别;在生成根基上,有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差别;在建构前提上,有等级与平等的差别;在核心内容上,有管与理的差别;在表现形式上,有零散与体系的差别;在应用特性上,有灵活机智与可复制性的差别;在追求目标上,有保持组织稳定与促进组织发展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刘文瑞 《管理学报》2011,8(8):1140-1145
《管理学报》近期的系列争鸣文章,提出了管理学发展的方向问题。西方管理学在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上存在双轨制,中国则演化为学术、咨询、实业的"三岔口"。如何使"三岔口"变为"铁三角",影响着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圣吉作为非学术的咨询家,对其进行剖析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咨询和学术的关系。管理学的安身立命之地,在于学术本位,而学术本位的活力来源于面向实践和哲学思考。学术讨论和争鸣有利于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健全:管理学界应以中外学术争鸣为范例,继往开来,奠定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良好根基;《管理学报》这一平台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德昌 《管理学报》2008,5(6):792-800
建立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需要2个必要条件:①抽象出的管理概念必须具有中国文化整体性直觉的"元素";②其管理概念必须具有科学的逻辑内涵。"势"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正是二者兼备:首先,"势"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直觉的概念;其次,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因而,势=梯度=斜率=导数=比例。势科学理论的意义不仅在逻辑层面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真正统一起来,而且从根本上揭示了信息化时代创新、创业及组织和个人成长的动力机制。在势科学的视域中,沟通是对组织求导,激励是对个人求导,经营是对市场求导,决策是对路径变分。探讨阐述了管理领域中各种理论和方法与势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苗莉 《管理学报》2012,(2):184-194,203
在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上,围绕"管理学:百年回眸与世纪展望"的大会主题,学者们重点针对以下2个话题进行了研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回顾与展望、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此外,通过专题论坛的形式,学者们还围绕以下4个方面的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管理哲学、领导研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管理、商业组织管理。针对上述话题的研讨情况进行了综述和点评。  相似文献   

17.
蒋廉雄  冯睿  朱辉煌  周懿瑾 《管理世界》2012,(5):88-108,188
在品牌理论发展和品牌营销实践中,一直存在轻"实"重"虚"的取向,导致出现轻视乃至偏离产品这一核心的"空心化"现象,对品牌产品认知的研究和营销应用尤显得不足和落后。该文以社会认知理论和现象学访谈方法,发现和定义了消费者通过意义建构而形成的品牌产品知识体系,并从其知识内容、水平、结构、发生条件、性质、隐含价值、前后向变量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扩展了对品牌产品认知的理解只限于品牌物理特征联想及品牌功能评价的传统边界,对重新理解、定义品牌产品的营销战略价值和管理体系,促进品牌理论和品牌营销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吕力 《管理学报》2012,9(9):1277-1283,1396
尽管泰勒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效率至上"的思想受到过一些批评,然而它所秉持的后果论的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在管理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影响深远。20世纪末开始,由于功利主义原则的统治地位,包括管理伦理在内的当代人类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事实表明,现实生活中很多道德难题都无法依靠单一原则解决。管理学界对于现实管理伦理问题一概源自泰勒以来的功利主义伦理传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管理的效率维度,从而丧失了对于现实管理实践中价值和伦理问题的发言权。管理学研究的"实践导向"绝不应是单纯的"功利和效率导向",它应该鼓励和提倡多元化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Last Planner System® (LPS) was devised in the early 90s,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theory in which it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Action Perspective (LAP)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uitable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management of commitments in the LPS. This paper aims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LAP to underst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LPS. Two cas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oth highly experienced on the use of LPS. The results reveal the role of LAP for creating explicit representations of commitment flows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sources of complexity and failures in planning systems, as well as for describing the profile of planning and control mee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