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缅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的重要战场之一。盟国军队包括中国远征军、英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对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最后以歼灭日军主力,把日军驱出缅甸而结束。在中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驱逐了日本侵略军,解放了缅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包围中国,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特别是中后期开始,中印两国几乎同时经受了大规模西方文化的入侵.在西学的挑战之下,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中印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斗争方式,各自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不同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3.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其“大陆政策”,实现吞并“满蒙”的战略计划,首先开始了对我国东北铁路的修筑权、贷款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攫取,而吉长铁路是主要目标之一。吉长铁路扼东三省中枢,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国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吉长铁路的攫取过程中,曾进行了多次的抵制和斗争。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  相似文献   

4.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后的印度侵略中国的产物。在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国在当今复杂国际环境下妥善处理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第一,要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中印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第二,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不容侵犯的底线;第三,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谈判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第四,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处理中印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5.
缅甸属于英语扩展圈国家,缅甸英语是世界英语变体的一种,与标准英语差异较大,是缅甸人对外表达本土文化的必要工具,其历史追溯至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英语教育受到缅甸国内高度重视,各类英语教育齐头并进。这对于我国的英语教育有重要启示,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利用英语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不仅实现了该地区铁路建设史上零的突破,而且构筑起东北铁路的主要框架,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这一时期东北铁路具有所有制类型多、铁路轨距不统一、运输系统各自为政等特点。东北铁路建设既方便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掠夺,也促进了东北边疆的开发,促进了东北工矿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步伐,推动了新兴城镇的崛起,加快了该地区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吞并东北,再逐步实现变全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狂妄野心。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乘英、法、德忙于在欧州战争的机会,利用地理上邻近中国的优越地位,加紧其独霸中国的侵略活动,而夺取中国的铁路权益,是它实现这个野心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维护铁路主权,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延边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和“收买”天图铁路的斗争,则是其中光辉的一项。天图路是吉会铁路的末段,即指从天宝山经老头沟、铜佛寺、龙井到图们江岸的轻便铁路。全长二百零柒里,直接同朝鲜的会宁接轨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延边的一条线  相似文献   

8.
缅甸明顿王在位期间(1853—1878年),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英国殖民者通过两次对缅战争(1824—1826年和1852年),将富饶的下缅甸变成英印政府统治下的英属缅甸,缅甸王朝偏安于上缅甸。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殖民者也向上缅甸渗透,形成了英法争夺上缅甸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明顿王一方而对内实行改革,以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对外采取了联法抗英的方针。可是这两方面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英国向上缅甸扩张,还包涵有通过上缅甸入侵我国云南的企图。探讨明顿的改革与外交,对于研究近代缅甸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海克线,是指从海伦到克山(经由北安)之间的这段铁路,全长一百六十二公里。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前,这段铁路还没有接通。那时,北满的铁路交通状况是:从呼兰通往海伦的“呼海线”和从齐齐哈尔到克山的“齐克线”。这两条铁路系中国的自资铁路,不归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工具“南满洲铁道股份公司”(简称满铁)经营。 海克线铁路的修筑,完全出自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它服务于日本侵略军对克山、拜泉、海伦等地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围剿,便利于他们掠夺北满的丰富自然资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了东北的城市和乡村,同时,趁机霸占东  相似文献   

10.
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下,山东人民苦难重重在19世纪末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是它们掠夺的重要目标之一。1?98年德帝国主义租借胶州湾,并取得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等权利。接着,英帝国主义祖借威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是中印之间的金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莫尔多.沈把泰戈尔1924年访华称为"泰戈尔伟大的中国之行"。当时,泰戈尔把希望着重寄托在中国身上,希望重振古代中印两大文明的兄弟情谊而建立全球国际关系的新风尚。当今中印两国逞强心迫切,如果两国继续醉心于强力的追求而摒弃几千年文明传统中的爱心,它们也会蹈昔日西方帝国主义以及今日美国的覆辙。这就是我们庆祝泰戈尔150周年寿诞最最应该牢记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笔者在美丽的滨城大连,慕名拜访了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柯棣华大夫的夫人郭庆兰。郭老的卧室里摆放着印度前国家领导人尼赫鲁、甘地夫人、拉奥总理、纳拉亚南总统、瓦杰帕依总理等赠送给她的精美礼品。从这些琳琅满目的礼品中看出,郭老长期与印度政府领导人和民间组织保持着友好往来,为增进中印两国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印民间大使”。1939年,风华正茂的郭庆兰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离开了条件优越的北平协和医院,来到艰苦的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护士教员。来年夏天,印度援华医疗…  相似文献   

13.
四、经营铁路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中,对于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修建铁路的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线索象千丝万缕的密网,把这种事业同整个生产资料私有制联系在一起,把这种建筑事业  相似文献   

14.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梁启超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危险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的。他一方面较为清晰地分析了帝国主义侵华态势和本质 ,但同时对帝国主义的侵华本质在认识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清晰与模糊不是纯粹逻辑意义上的自相矛盾 ,而是反映了梁启超早期反帝思想的独特性和不成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入侵印支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詹方瑶,李郑钢1940年9月、1941年7月,日本先后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和南部,迈开日本南进的第一步,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整个东南亚、建立所谓大东亚新秩序的野心,进一步激化了日美矛盾,终于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西方产生重大的影响,而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趋广泛,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威胁。在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并非像“魔弹”那样能够对受众一击即中,它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本文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主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北榨油业在民营工业中占居首要位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一方面,为了促进国家独立与富强,避免榨油业为帝国主义所垄断,除大力发展民营近代榨油业,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别无选择;另一方面,中国近代所面临的恶劣的国际国内环境,又决定了民营榨油业发展绝无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教育中心内移及其对民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教育中心内移及其对民族教育的影响孟立军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入侵,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以中等以上部分学校内迁和内地兴学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中心转移现象。对这段历史,尤其是这种教育现象对我国边远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郭溶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曾经有过长期受压迫、受屈辱、受摧残的悲惨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相继入侵更加重了中国妇女的苦难。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互相勾结,对中国人民进...  相似文献   

20.
盛宣怀[1844年——1910年]江苏武进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的幕僚后,经办了轮船招商局、汉冶萍炼铁厂矿有限公司企业,并且担任了这些企业的督办、总办、董事长和铁路总公司督办。辛亥革命前夕官至清政府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而进行斗争的时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逐渐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方面转化。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合法化,继承李鸿章衣钵的盛宣怀便迅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初期,是以向清政府提供财政借款、铁路借款和矿产投资为主的。自1895年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借洋债约十亿元以上,其中由盛宣怀经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