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世臣(1775—1855年)字慎伯号倦翁,安徽吏县人,是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经世”之学名于时。他长期担任封疆大吏的幕吏,对农政、河工、盐课、刑名等社会问题、均有论著。现仅就其法律思想作一初步探讨,祈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包世臣生活的时代(1775—1855年),正是我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捩点;他的经济思想代表着这个历史时代的部分经济思潮,并且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见解。但在巫宝三、冯泽、吴朝林等同志所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资料选辑》一书中,包世臣被列为“鸦片战争前后官僚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当作“进步经济思想与政策的对立面”,并认为他“完全是以一个封建统治者的谋士姿态出现”。对于这个评价,我认为有商榷的必要。一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出生在封  相似文献   

3.
包世臣 ( 1 775~ 1 85 5 ) ,字慎伯 ,安徽泾县人 ,是清代嘉道咸间颇具盛名的经世学者。与同时期其他著名学者 ,如龚自珍、魏源相比较 ,包世臣的经世思想独具特色 :如果说龚自珍侧重于尖锐的社会批判 ,魏源侧重于当代史与域外史研究 ,包世臣则最重河、盐、漕等财政问题研究 ;如果说龚、魏开启了以“新”著称的晚清学术① ,包世臣则在实政改革思想上开风气之先。他于漕倡海运 ,于盐倡票法 ,皆是洞悉封建经济致弊根本 ,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由于十分重视深入实践 ,善于融汇贯通 ,他的思想不仅具有“丰富”、“具体”② 的“全才”③ 特点 …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大西南川滇边界地带居住着数万蒙古族同胞。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云南省宁蒗县。一说有五万余人,一说有七万余人。他们离开北方草原已有六、七百年光景了。最近我们一行五人到盐源、木里两个县进行了实地考察。 盐、木二县蒙古族约有两万余人,自称“纳日”,他称“摩梭”。昔日曾把他们称为摩梭族。现在,不少报刊杂志也有把他们当作纳西族的一支来介绍的。但是这些“纳日”人一  相似文献   

5.
1934年暑期,蒋锡金从正风文学院毕业,开始了他曲折的人生历程。虽然,此前他曾发表过一些诗作,但对怎样开始自己的人生道路,还没有明确的想法。他一面听从家里的安排找工作,一面抓紧时间读书、学习。到了年底,锡金在父亲的安排下来到湖北武昌做了一名小职员。当时,父亲的朋友贾士毅在湖北省任财政厅厅长,他给锡金找了一个湖北省“农业合作委员会”放贷干事的差事。从1934年12月上班,到1935年七八月离开,锡金总共在湖北省“农业合作委员会”工作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工作的原因锡金走遍了湖北省的咸宁、孝感、浠水、罗田等县,还…  相似文献   

6.
1919年8月,茅盾由于家庭经济生活的窘迫,被一个亲戚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求职谋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他一生编译过不少的书,也创办了好多报刊.书报、杂志的编辑都做过,堪称我国伟大的编辑家.但是在茅盾研究领域里,对于他的研究基本上还限在文学领域,对于他的编辑活动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本文将简略地考察一下茅盾早期(1916—1927)的编辑生涯.这个时期,茅盾经历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二七大革命,经历了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严酷的斗争考验.今天,在国际风云剧烈变幻的时刻,我们来纪念茅盾,研究和学习茅盾,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包世臣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吴四种》,是作者包世臣对清末一些重大经济问题的意见书。经过研究,我们感到与过去攻研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同志,在看法上有许多不同。这些看法涉及到农业、漕运、盐政和货币等各个方面,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商榷。 包世臣,安徽泾县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于咸丰五年(1855年)。在他生活的这八十年里,清王朝已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整个封建制度病入膏盲,矛盾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仍在疯狂进行,人民群众的起义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8.
何炳松是本世纪上半叶风靡我国史坛几十年的“新史学派”代表人物,在史学研究中硕果累累。他对史学史提出过不少独到见解,并从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料学等方面为中国史学史的草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包世臣经世思想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清史稿》在其本传中称他“少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言兵”,“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漕、盐诸钷政,无不屈节咨询,世臣亦慷慨言之”。观其著述,史稿所言并不为虚。但论者在研究包氏其人时,大多侧重于探讨他的经济思想。实际上他提出的某些改革主张并不限于经济方面。有人早就指出:“他有一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对苏南地区部分市、县的创汇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感到这些地方发展创汇农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矛盾不少,已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在此,谈谈我们的一些感受、思考和建议。发展创汇农业的制约因素一、外贸体制:最后一口“大锅饭”现在的外贸体制,是我国统购包销体制在涉外经济领域中的延伸,是最后一口“大锅  相似文献   

11.
提起欧阳修(一○○七——一○七二),不少人都知道他在安徽滁县(北宋叫滁州)做过知州,写过一篇《醉翁亭记》,现在滁县琅琊山还有醉翁亭遗迹。但是,知道欧阳修还在阜阳(北宋叫颍州)、毫县(北宋叫亳州)做过知州的人,可能就  相似文献   

12.
宁夏农林科学院情报所研究员邝经邦先生是一位很有个性、博学多才、成果丰硕的宏观农业研究专家。多年来,他“服从组织分配”,从事了许多不同行当的工作,在跨度极大的不同领域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邝先生的成才之路是艰辛而又曲折的。1960年8月走出上海社科院的大门,就脱离了他苦读四年的法律专业。30多年来,他当过生产队副队长,当过秘书,长期下放劳动,在阿拉善草原从事过畜牧业试验研究,当过科技期刊编辑,进入“知天命”之年,才开始从事宏观农业研究。然而,就在这七八年  相似文献   

13.
乾隆防灾救荒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二十五岁登极,在位整整六十年。他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开疆拓宇,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造就了有清以来的“康乾盛世”。关于乾隆的历史功绩,史学界曾作了诸多的论述,但对其防治自然灾害及荒政建设方面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农业生产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这一问题,不但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现就乾隆防灾、治灾、救荒等问题试作些论述。 一 乾隆注重防治自然灾害,是与他的“重农”方针分不开的。他登上皇位后,就把“重农”当作“为政之本”。他向大臣们郑重宣布:劝课农业,既是地方督抚第一要政,也是朝廷的最高宗旨。鉴于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影响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威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乾隆曾警告有关官员要重视“防灾”、“备  相似文献   

14.
罗矛昆(1942年生),四川省名山县人。196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后分配到青铜峡一中任教。此后在基层长期经受锻炼,做过农村工作、公社中学教师、县广播站编辑、县文教局教研员等。1980年经全国统一招聘考入宁夏社会科学院从事西夏学研究工作,现为历史所所长、研究员。罗先生对西夏文史研究做了不少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独立、合作发表各类学术论著数十种,共计60余万字,其中学术专著6部,古籍点校1部,译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史”、“西夏通史”、“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等多项国家…  相似文献   

15.
马君武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科学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获德国工学博士学位;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曾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等职,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撰写过不少论著,并翻译过很多介绍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名著,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他还写了许多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歌,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爱国诗人。他作风简朴、刚直不阿、言行一致。他做过几个大学的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治学认真、勤勤恳恳,最后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于广西大学校长任上,可谓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6.
包世臣是活跃于清代中期历史舞台的一位有思想的实政专家,在近代转型前夜的传统士子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他一生历经乾、嘉、道、咸四朝,有独立而执着的学术观念,在有清一代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论者对包世臣经世思想的背景及源流缺乏爬梳,这对准确认识包世臣及其时代的经世思想的发展演变十分不利。本文正从此着眼,试对包世臣的学术背景及其在嘉道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七七年以来我们在编写《安庆史话》的过程中,对陈独秀生平、家世和在安徽的革命活动做了实际的调查研究。国内外不少研究陈独秀的专家都声明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到他的家乡来实地考证过,因此在介绍他生平和家世中难免有一些不准确或需进一步明确之处,现根据我们调查研究的材料做几点补证: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国家已被全世界认为进入“小康”。虽然由于幅员之广,人口之众,各省仍有不少困难县、乡待“扶贫”,可望逐步改善。不过,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当然已是“小康”没问题了,但“大同小康”之说,溯源出于汉儒,康有为据此写了一部《大同书》,预测不可信。我们不能把他作为“预言”来看待.  相似文献   

19.
李汉俊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他和李达同是出席党的“一大”的上海地区代表。建党前后,他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了不少工作。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初,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就是他翻译的。早在1919年,李汉俊就在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他不仅在很早以前就以农业发达著称于世,而且也是农业科学遗产最丰富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由许多的农业科学家加以总结,写成了不少农业专著。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就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农业科学典籍,也是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今天学习和研究这部杰作,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