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提出应当重视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问题。这是符合实际的。本刊七月初,邀请部分作者,以“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影响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就我国的国情来说,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小生产者的思想影响,都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大敌。其中尤其是封建主义的东西,不仅在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内有其深刻影响,而且又长期被我们所忽视,没有受到有力的批判。这正是林彪、“四人帮”得以横行十年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批判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应当是当前和今后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当然,如同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的思想影响一样,要根除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也不是单靠批判所能奏效,而是必须看重从它所由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条件上解决问题。但是深入开展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必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扫清障碍,促进问题的解决。基于这种考虑,本刊特将座谈会上的几个发言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摧毁封建主义统治的历史搏斗中,亿万农民是数量最大的一支民主派队伍。然而,在农民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依以为命的小生产自然经济结构,正是封建主义殿堂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打着封建主义烙印的神权和皇权,却又正是农民把本阶级广大成员联结起来的纽带。农民民主主义是封建主义的对立物,但它并不代表比封建主义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农民自身永远  相似文献   

3.
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在当时是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民主主义启蒙运动的先声。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赋予这两个口号新的内容,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反封建主义与21世纪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未圆满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思想意识层面的封建主义以残余形态潜伏下来.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新中国的反封建斗争存在着以下不足把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封建制度的终结等同于观念形态上的封建主义的消亡;对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足;对封建主义思想本身缺乏具体准确的如实认识;在反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主次失调等失误,封建主义残余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此,批判封建主义是21世纪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抉择,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方法论为指导,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制度性安排,加强制度性建设,加大反封建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未圆满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思想意识层面的封建主义以残余形态潜伏下来。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新中国的反封建斗争存在着以下不足:把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封建制度的终结等同于观念形态上的封建主义的消亡;对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对封建主义思想本身缺乏具体准确的如实认识;在反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主次失调等失误,封建主义残余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此,批判封建主义是21世纪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抉择,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方法论为指导,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制度性安排,加强制度性建设,加大反封建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一众所周知,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之中,剖析和批判“国民性”是这些作品最突出、最基本的主题。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对这一基本主题却是误解乃至曲解的。肯定它的人,认为批判国民性就是批判封建主义,无需另外加以阐释;否定它的人,则断定批判国民性是鲁迅前期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不必给予过多的关注。这些从狭隘的政治观点、阶级观点出发的认识,无疑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究竟应当怎样去理解鲁迅所提出的“国民性”问题呢?归根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先后经历了封建主义的儒说——改良主义的“康梁派”——反清辛亥革命的“乱党”——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与共产党领袖——托洛茨基主义的反对派——超阶级民主主义者的道路。追溯陈独秀富有传奇意义的一生,探讨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研究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可以找到那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概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是从五四开始的,而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就是徹底地不安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毛主席曾說,“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所不能有的姿态,这就是徹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徹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在文学上“能夠真实地反映中国人民这种徹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要求、願望、和实际斗爭的,能夠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現实生活的發展方向的,能夠在思想战線上坚持这种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斗爭的,能夠坚持文学上現实主义精神的,”也不可能是旧的資产阶級的批判現实主义文学。工人阶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要求和創作上現实主义的要求相結合,这自然構成了中国現代文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傾向。  相似文献   

9.
所谓庸众,就是受封建主义及一切剥削阶级意识毒害而不觉悟的民众。反庸众的思想,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鲁迅的战斗一生。不过,前期鲁迅是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观点,揭示、批判愚弱的国民性,意在唤起民族的觉醒;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作为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杰出代表的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业绩,指出他早在日本留学时就得出了必须摧毁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结论,此后他批判的笔锋始终没有偏离这一既定目标,在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更对封建主义展开了全面的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文章认为,鲁迅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精神及其斗争的深刻性、人民性、彻底性、灵活性等特点,至今仍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深刻揭示了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特点的揭示,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最早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上的探索和回答,它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阶级社会的思想史告诉我们,对各个历史阶段处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批判,总是最先由本阶级内部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处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开始走向反动、没落的时候,激烈的阶级斗争,总会使他们内部产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人,尤其是认识到本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不得不违反他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从而去批判本阶级。曹雪芹就是由贵族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封建社会的批判家,这是从《红楼梦》的政治倾向中看得十分清楚的。但是,他的批判并不是彻底的,而是有很大保留的。这是被他的世界观的矛盾所决定的。一方面,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促使他与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从中华文化原创期各家社会理想中寻求社会主义文化资源,把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相贯通,批判封建主义,分析、评判资本主义,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进行解读。这其中虽有一些误读和偏颇,但也包含了一些思考和创造,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还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人断言落后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说法完全错误!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邓小平文选》153页)这就是说,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特别是帝国主义从鸦片战争以后对中国长达100多年的疯狂侵略和掠夺,是造成和加重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落后的关系,一部中国近代史早已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铁证。  相似文献   

15.
冯天瑜认为,我国现代史学界所通用的“封建”概念,是从“五种社会形态”角度确定其含丈的。其实不然,它的含义来源于列宁的思想。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中,把传统中国的社会制度称作“封建制度”,并把它看作是“一定的历史独特形式”。在《论国家》中,又提出了反对“各种形式的封建主义”的口号。通过共产国际,列宁的这一思想传到了中国,并为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深刻揭示了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特点的揭示,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最早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上的探索和回答,它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彪、“四人帮”搞了整整十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破坏民主,践踏法制,使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吃了很大的苦头。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长官意志、特权思想等种种封建主义的流毒还相当严重地存在着。因比,进一步批判封建主义,仍然是当前政治斗争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特别长,而且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一直实行的是绝对中央  相似文献   

18.
"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 --毛泽东对奴性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崇尚个性、自由,痛恶奴性,提出"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他对奴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上,他把批判奴性同坚持党的独立自主路线相联系.今天,奴性仍不同程度普遍存在,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进程.批判奴性仍有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义利之辨     
近年来,常见报刊上有人把“重义轻利”溢之为“封建主义”,不禁愕然。什么叫“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剥削方式。难道“重义轻利”是封建剥削吗? 有了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就必然出现它的对立物。“义”恰恰就是这种对立物之一。认为利是“封建主义”的同志所持的论据大致有三:一曰“义”这一范畴产生于封建社会;二曰它见之于孔孟著作;三曰见诸封建道德。我们认为,“义”这一范畴在封建社会以前就有了。它属于上古流传下来的民主精华。不能认为凡是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东西都是封建主义。在封建社会,“义”是受剥削受压迫的人们与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其他坏人作斗争的一种道德武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引入社会主义术语的第一人。在中西文明撞击和相互影响的时代背蒂下,他以贯古通今、执中鉴西的学术风格和思维范式,把先秦“轴心期”的大同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相贯通,深刻揭示大同、小康、和谐、民生等传统命题与社会主义的密切联系,借以批判封建主义、判断资本主义和阐释社会主义,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进步要求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解读。这其中虽有一些误读和局限,但更包含着严肃的思考和独特的创造,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雏形,也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文化前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