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回眸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 ,虽然浪漫主义曾高擎理想明灯 ,迸突似火激情 ,然而 ,现实主义却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对中外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承继、吸纳及独具个性的创新与发展 ,使路遥成为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路遥文学的魅力不仅在于依循客观逻辑、力求把握存在真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更在于其叙述话语中渗溢而出的历史意识以及腾跃其间的诗意美感  相似文献   

2.
生态之思是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思想中轴和总体指向,他们的创作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有情观照其他物种,以生态异化现象批判现实的鄙陋与贪婪。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之思返归天人合一的文化根脉,铸就人与自然同源共生的生命哲学维度,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书写具有强烈的神异色彩,具备非凡的审美品格,并为现实主义写作赋予浪漫主义的诗意和现代主义的奇崛,实现了现实主义内涵的审美增生。这正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对历史和文学的贡献,他们以生态之思表述历史、文化的真实,也以生态之思承载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异,更以生态之思激扬文学当有之深厚情感与飞腾想象力,极大地开拓了生态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少数民族作家从自然出发的生态之思,正引领他们创造具有苍穹般浩瀚气度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3.
“主流文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就中国当代文学整体而现,1985年之前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着现实主义的方向演变而来。“文革”前十七年形成现实主义大一统局面,主流的存在及其垄断性地位显而易见;“文革”中现实主义精神失落,取而代之的是成为政治运动奴婢的伪现实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以对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恢复为开端,逐渐走向深入,并表现出开放性特征,现实主义再次雄居主流地位,规定和制约着时代文学的总体走向。1985年前后,文学新潮迭起,形成当代文学史上空前繁盛和复杂的创新态势,在新潮的挑战中,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文学传统看新写实小说鲍云峰新写实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最有实绩、最具影响的文学潮流之一,已引起了评论界相当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尽管见仁见智,臧否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满足于把这种小说创作拘囿于我国当代文学的狭小视野,用以往现实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学在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数年里,迅即复苏,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现实主义正以新的丰富的内涵,为新时期文学艺术所实践。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优良的传统,新时期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正是在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的,并且日益显示其内在的旺盛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家柳青坚持用典型理论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作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陈忠实在遵循典型理论的前提下注重吸收和运用文化心理结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塑造出了生活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物形象,从而实现了对柳青典型理论和创作的升华、超越及其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启蒙现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态 ,在我国“五四”文学中有显著呈示 ,这与“五四”启蒙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五四”新文学作家群体的创作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启蒙现实主义的特色 ,而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的鲁迅更是提供了此类创作的典型范式。这一重要文学思潮现象 ,值得认真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面对万象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多元、多样的文学景观,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怎样有所发展、突破和超越,以适应时代生活和文学的需要,成为越来越多的作家探索的课题。赵长天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作家。综观他新时期以来近50万字的小说创作,尽管题材多变,从市委书记的家事到普通市民的生活,从街道小厂的整顿到全民企业的改革,从导弹基地的过去到雷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从遵循到超越———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嬗变●王爱玲现实主义是一个开放的艺术理论体系,而非固定模式,只要反映现实社会、反映人生的创作都应归属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不排斥一切新方法、新技巧,相反,现实主义需要吸纳新方法、新技巧。我国新时期文学创...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向来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 ,但是 ,本文通过对茅盾现实主义的理论倡导及其动摇性的研究 ,并对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冰心、庐隐、孙工等作家的具体分析 ,发现茅盾的现实主义倡导并没有导致文学研究会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相反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是以非现实主义倾向为主导的。而这又是与“五四”文学革命的核心是以个性自由为主导的伦理革命、以及中国传统抒情诗的渗透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之间最谐和的处境,可能就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所形容的一种形致——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明宛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因对所谓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形式主义"审美性"的极致化追求,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导致其后来的难以为继。稍后的新写实小说,却因向现实妥协而丢掉了本该具有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审美性。新世纪以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越来越多的作家陷于一种闭门造车虚构的书斋式写作状态,也催生了"非虚构"写作潮流。而一些作家特别是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反而颇为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广泛收集各方面材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叙事艺术的讲究。藉由溯源五四现代时期西方现实主义移植到中国并如何与中国本土的现实主义传统合流,亦即西方现实主义在进入中国后被"中国化"的演变、流变过程,来考察当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思考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兼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以来,在文学自身发展和市场作用下,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但此时的现实主义是开放性、多元化的,具有现代性气质的.如阎连科的现实主义写作具有魔幻色彩,陈应松的写作具有寓言的象征性喻指,鬼子的小说具有极端化叙述特征.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性气质,是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学参照系下的自觉努力,也将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整体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柯路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一直获得高度的评价,这毫不奇怪,因为它既是资产阶级文学发展的高峰,又是外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其杰出的成就。可是...  相似文献   

14.
老舍在四十年的文学活动中,为我国文学事业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老舍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我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所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审时度势 ,在伸张自我固有特色的同时合理而大胆地吸收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黑色幽默等创作方法的表现特点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自己 ,使自身在新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发展 ,成为一种艺术特质多元并存的开放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杨彬 《江汉论坛》2012,(5):111-115
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突破与超越了现实主义一元独尊的桎梏。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是在新时期社会开放的形势下,现代意识充溢于作家头脑中,主体具有与历史和现实抗衡的个体精神时出现的产物,也是文学多元化状态下的产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浪漫主义小说唤回存活在记忆中的过去,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抵御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中的美与善的亵渎、毁弃,从而反抗政治对文学的过分束缚,使文学真正地回归文学本身。  相似文献   

17.
乡土小说,是作家怀着恋念故乡的赤子之心,抒写故乡的自然风光,描绘村镇的风土人情,讴歌父老乡亲的美德,表达作家对于故乡或久住地方那种独特的感受和情思.这种情怀之作,以其"浸透了乡土抒情诗气氛"而区别于其它农村题材的作品,显示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在新时期,伴随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复苏繁荣,乡土小说在沉默了近二十年之后,不仅重新焕发出它的艺术光彩,而且有着它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新时期乡土小说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现代乡土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借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和风俗民情图画,反映着乡村的现实生活,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我们说,鲁迅、巴金、老舍、曹禹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茅盾、丁玲、叶紫、萧军、夏衍、张天翼、赵树理、周立波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的创新也是现实主义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四十年代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的,就理论而言,如果说茅盾二十年代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的一种,那么,稍后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倡导和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张扬同样是现实主义理论在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其实是作家在理解与处理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系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和遵循的原则;而我国近代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正是建立起了现代作家认识世界与表现世界的基本立场与观察视角,蕴育与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蒲宁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在20世纪初现实主义面临严重挑战之际,择定了延宕与创新的路向,多层面、多角度地叙写俄国时代与社会的现实情状,同时,开拓了现实主义语言技巧的新空间,实现了超越与构建并进的关的再度创造,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