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休。为此从我国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入手,根据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记载,并结合儿童语言习得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切韵》音系是经过当时大儒整理的内部统一的读书音系统,即隋唐雅言。  相似文献   

2.
3.
也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撰写的一部韵书,虽已亡佚,但其语音系统却靠宋代的《广韵》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自《切韵》问世以来,历代官修的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集韵》等,多是在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语音系统是一脉相承的。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占据着韵书的正统地位,其影响之大是其他韵书无可比拟的。因此,它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切韵音系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意见。本文主要根据《刊谬补缺切韵》韵目小注及其他相关材料,指出单一音系论的错误所在,论证了切韵音系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章黼的《韵学集成》是明前期的一部重要音韵学著作。本文在前修时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分歧较大的声母分合如疑喻的分合、非敷的分合、泥娘的分合展开讨论,最终确定韵书的声母系统。  相似文献   

6.
《切韵》一书,作者把193个韵部编成五卷: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分列上下两卷,不是因为有两个声调,而是平声字太多,本子太厚。因此,传统把《切韵》音系看作平、上、去、入四个音调。一般的学者,又不区别调类和调值,使后学者认为这个“四调”说似乎是无可争辩的了。从四调说出发,有的方言与这个结论不合,认为是分化了。北京话的平声,称之“平分阴阳”——一个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是分化的结果,其他方言,有七个,八个以至九个十个声调,也认为是从四个声调分化出来的,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我认为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我国东方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据传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了,日本人民不仅会认读汉字,还采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日语接受汉字年深日久,汉字已成了日语书面语不可缺少的部分.仅1946年11月16日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就有汉字一千八百五十个,以后又多次增删汉字数,目前得到日本政府承认的汉字有一千九百四十五个.  相似文献   

8.
《韵略汇通音系研究》评介隋千存《韵略汇通》(以下简称《汇通》一书,明末山东莱州毕拱辰著,成书于崇恢壬午年(1642年).毕拱辰,字里泊,万历乙卯举人,丙辰进土,有多种著作问世。清毛式玉《技邑乡贤词考记》称:“宦辙所至,缥细之生充栋字。”《汇通》是根据...  相似文献   

9.
《广韵》的韵类,如果按等韵学上的划分,可以分为“一、二、三、四”四等。这四类韵之中,以三等韵的韵数为最多。其与声母结合的形式也最为复杂,因而在等韵图上的表现也最为纷繁多样。《广韵》音系和等韵学上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多与三等韵有关。汉语语音的演变,从古到今的时代变化,从南到北的地域变迁,也以三等韵的变异为最大。因此,三等韵的探究,成为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打算就中古时期《广韵》音系中三等韵的若干问题作一个比较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学界普遍认为《等韵精要》反映北方官话的语音特点,但就其音系构成上存在分歧,本文认为《等韵精要》大体反映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但也受贾氏存古意识、贾氏方言的影响。割裂贾氏存古意识、清代官话的实际面貌和贾氏方言影响来判断《精要》性质的作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等韵图中所标的“内转”和“外转”这一对术语究竟是什么含义,过去各家说法很不一致。概括起来只有两说:一是二等有无说,一是元音高低说。两说都有一些人赞同,也都有一些人反对,目前前一说似乎成了定论。其实这两说都有缺陷,似乎都没有说出当初真正的含义。元音高低说,是从音值着眼的。这一说发端于江永,其后戴震、邹汉勋、夏燮以及日本的大矢透等都有所推演,都认为“内转”为“弇”或“敛”,“外转”为“侈”。罗  相似文献   

12.
《洪武正韵》与明初官话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武正韵》与明初官话音系叶宝奎《洪武正韵》是明初(洪武人年,1375年)由乐韶凤等人奉敕编撰的一部官韵。如何看待这部官修的韵书?前人的评价贬抑多于褒扬,笔者认为《洪武正韵》是一份认识和了解明初官话音的重要材料,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通过对《...  相似文献   

13.
一 这里讲的《切韵》残卷是指周祖谟先生《唐五代韵书集存》中的第一类里的四个残叶和第二类里的三个笺注本。为了方便,我们把切韵残叶一(伯3798)、残叶二(伯3695、伯3696)、残叶三(斯6187)、残叶四(斯2683,伯4917),分别简称为残一、残二、残三、残四。笺注本切韵一(斯2071)、笺注本切韵二(斯2055)、笺注本切韵三(伯3693、3694、3696、斯6176),依照周祖谟先生的意见,分别简称为笺一、  相似文献   

14.
《切韵》三等韵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等韵是《切韵》韵母系统中最复杂的韵。依据声母的分布、唇音发展的趋势、韵图列等的情况,前辈学者已经对三等韵做过分类。但是对诸如庚三、清、蒸、幽、之、歌三、齐三、海三、臻等韵系的归类意见并不一致,而且有些韵系的拟音不能反映出该韵类不同于其他韵类的特点。本文据《切韵》反切下字的情况,对分类标准做了尝试性的修改,认为人类韵包括精知章组字、B类韵包括庄组字,并讨论了一些韵的归类问题。结语部分把归类的结果与所构拟的《切韵》元音系统对应起来,使各类韵都具有独特的元音特征,寅A、B类韵(无论有无A、B对立)都是前元音;后来变轻唇的韵都是非前元音,其中子类韵都是非高央元音,五类韵都是后元音或高央元音;二三等韵合韵都以前低元音为条件;一三等合韵都发生在后元音中。  相似文献   

15.
等韵“门法”是韵图产生之后出现的关于韵图的拼读方法。韵图是以图表的形式,图解韵书切语的,在一般情况下,按图读音是可以正确了解字音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某些需要特殊拼读的情况,于是人们规定了一些特殊的拼读规则,这些特殊拼读规则也在所谓“门法”中;“类隔”是等韵“门法”中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等韵图经》记录的不是单纯的北京口语音,还有文读音。“铎、药、觉、德、陌、麦、屋”诸韵在韵图中的分布状况体现文白异读,表明近代汉语标准音已经以文读音的形式进入北京音系。北京音系的文读音伴随着标准音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演化速度往往比标准音快一些。  相似文献   

17.
《切韵》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其音系性质的判定则关涉汉语音韵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对音系性质的考证始终是《切韵》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切韵》性质研究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侧重于现当代研究,以廓清研究发展脉络为目的,主要从《切韵》性质的认定、《切韵》性质研究的材料和《切韵》性质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论著对此进行多角度梳理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吕坤的《交泰韵》(1603)是反映明代中原河洛一带语音的著作。过去对此书的研究,大多较注重它对传统反切的改良,对于它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研究则较少。笔者试着对《交泰韵》作了全面分析。限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与题目有关的声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韵法直图》在我国音韵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音韵学界影响很大。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研究心得,分析了《韵法直图》声母系统中"非敷合一"、"影喻合流"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