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乡的红枣     
王玉芬 《快乐青春》2013,(12):53-55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赶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出去好好玩玩。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相似文献   

2.
堂弟是学营销专业的,毕业半年了还没找到工作。眼看就快过年了,大伙儿都在忙着办年货。我忽然想起老家的南山板鸭是很出名的土特产,趁年关将近,弄一些到省城来卖,应该不错。于是就建议堂弟不如先练练摊。  相似文献   

3.
今年国庆长假将至时,我开始犯愁了:是回乡下老家看望父母,还是出门旅游呢?前年国庆节,小姨妹出嫁,到妻子娘家喝喜酒,几天就那么过去了。去年国庆期间,正值母亲六十大寿,我们一家三口在老家扎扎实实地陪伴二老。今年早早就有好友相约结伴去西双版纳旅游,但前些日子乡下堂妹小香的一个电话,让我忐忑不安起来。小香说母亲的鼻子又在流血,从治疗到现在,都过去七年多了,这鼻咽癌的后遗症还时时折磨着她。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短信     
"这些天,没往家打电话,是不是很忙?家中好,勿念!"翻看着手机屏幕,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这才想起,自己有好些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了。面对父亲的短信,深感自责、愧疚,让我这个做长子的无地自容。我和弟弟常年不在父母身边,这就成了老人的牵挂。父亲和母亲已经患病多年,家里还有90多岁的  相似文献   

5.
阿阳 《西部观察》2003,(4):32-33
客车一进入老家的土地,我便看见了成片的松树挂着积雪静静穆穆地直立在那一座座圆圆的山丘上.那是老家常见的一种树,如同老家人一样的朴素.记忆中,正是在这林子间的山地里,那黄牛脖子上的双心铜铃叮叮咚咚地摇落下松树枝上的积雪,透过润润的白雾,已经清脆地摇去了多少个岁月.那么遥远,那么亲近,那么牵动我的心.  相似文献   

6.
秀城 《家庭科技》2013,(3):15-16
在我的人生轨迹里,拥有双重父母的恩惠与牵挂。而我最深爱的两个老妈,又是那么不尽相同,她们本是一个北、一个南,似乎永远无法交集的两条直线,只是因为有了我,这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中的女人有了交集。她们一个是我东北鄂伦春老家的生母,一个是大上海我成长之地的养母。  相似文献   

7.
黑发和白发     
一根又一根白发,悄悄地从头顶飘落,飘落在我的肩头,飘落在我的书桌…… 这白发,使我想起秋天飘舞在风中的落叶,想起冬天覆盖着大地的严霜,想起一切走向衰老却又隐喻着生命的事物。 岁月的风霜,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掠过我的头顶,又  相似文献   

8.
正我和叶美是大学同学,毕业时,她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地跟着我到我老家所在的城市。我很感动,而我能想到的给叶美的最好承诺,就是和她结婚。只是,除了一纸婚书,我什么也给不了她。我家在农村,父母供我读书已经不易,买房只能靠我自己。也就是说,我们结婚的时候,不仅没房没车,甚至没一场像样的婚礼。叶美并不介意,她乐呵呵地说:"我嫁的是你这个人,又不是房子。再说,该有的迟早会有。"甚至,她还协助我,成功地说服了她父母。我暗自发誓,要一辈子对她好。因为我心里很清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可婚姻却是两家人的事。"80后"的年轻人多数是独生子女,婚后一旦有了下一代,双方父母都会"踊跃"来帮忙。当两家人真的生活到一起时,矛盾往往变得不可避免。初为人母的小美在讲述坐月子期间,母亲与婆婆争吵的情景,显得无可奈何:"婆婆和妈妈都很疼我,一起照顾我的起居,可人多了,矛盾也多了起来。就为了月子里我的饮食问题,她们俩针锋相对,最后一气之下,婆婆回了老家。"这样的矛盾还常常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逝世后,我有一篇很短的文字,写他与《书屋》的一点关系。卞先生是认识的。很久很久以前,就读了他的诗,并为他惊讶。惊讶他在数行之中就能表达出那么多意思,而且让人想了还想,隔了一段,忽然又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想起这首诗就想起卞先生,一想起卞先生就想起这首诗。我想很多人都这样。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后,我在岛城的一家电台做节目主持人,工作忙,还没有男朋友。父母知道了,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过来,想要把我养成儿时那般白白胖胖。带他们去了我租住的房子。我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和妈是在这儿玩两天,还是真的要长住?"有点儿耳背的父亲大声嚷了一句:"我和你妈把老家的房子租出去了,你让我们回去在马路上睡?"怕他们孤单,我提出要给他们买台电视机。父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什么?在如今这个年代,爱情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金钱还是感情?这些问题令不少适婚青年困惑.每当出现困惑时,我总想起我父母的爱情.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海誓山盟,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扶持真真切切.他们一路走来,看似平常,却让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父亲说这是我们家族的荣耀,非要在开学前带我回趟老家。我和父亲下了火车上汽车,下了汽车坐中巴,最后步行40多分钟,终于到了老家。可是,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父亲经常提起的老家竟然这般模样:山是不毛之地,路是尘土飞扬,田边的向日葵东倒西歪,四处都能听到牛羊的叫声,是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村。我们的到来,使老家的院子比往常热闹了许多,七大姑八大姨,亲戚一帮一帮过来,跟父亲有说不完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平时用电话跟她联系。每天晚上给母亲打个电话,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母亲最怕给我添麻烦,她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安心工作和学习。我每次跟母亲通电话都感觉得出她很开心,所以我尽可能地多跟母亲聊几句。母亲跟所有的父母一样,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说过得很好,不用我担心。母亲他们这代人不善于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15.
母爱无限     
王戌 《快乐青春》2011,(5):22-23
枯树在窗前瑟缩,落叶在秋风中哭泣。每当这样令人伤感的时候到来时,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疲惫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李明理 《西部观察》2005,(10):58-59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在外地工作,而自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甚至独自居住在老家的孩子,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2000万,西部农村地区又是留守儿童密集区域,作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据本人对一农村中学调查发现,该校父母均外出的学生占35%,父母一方外出的占30%,以上数学是让人心痛的,但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通过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一位患者李大爷,因为要帮儿子带孙儿,所以从老家来到北京。没来以前,两地距离较远,父子间只是偶尔打打电话相互问候,父子俩关系挺好、挺亲。谁知到北京住了两个月,李大爷就对儿子的很多做法看不惯,比如常点外卖、电子产品不离手、东西还没用坏就扔、对孙儿陪伴不够等。看不惯,又忍不住,一唠叨,儿子就反驳,父子俩经常争吵,儿媳也是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8.
橘皮的故事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我就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媛玲 《快乐青春》2009,(4):61-64
三爷的坟埋在野猪岭上,攀上野猪岭,老远就能瞧见。望着那馒头似的小土包,我想起了三爷的音容笑貌,想起了与他朝夕相伴的那杆猎枪,想起了他在野猪岭上遭遇野猪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儿时的记忆     
耘田农夫:今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儿时珍贵的记忆吧。寒水:一年又一年,奶奶在老家的水口送别我们一家。一年就一次,也就住一晚或是两晚,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重要事情。下一次,奶奶又再数上360多天。看见那水口。往事再现,湿润了我的双眼,永远的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