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股市之所以上蹿下跳,政府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有人说,中国的股市,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是政府控制下上蹿下跳的猴市……姑且不说这话里有多少戏说的成分,有一个事实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带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明确以"五大发展"统领的发展思路,认为地方政府在推进农产品电商战略时,重点需要明确"四大目标",构建"四大平台",形成"四大服务",推进"三大阶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共同实现农产品电商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之所以要牢牢控制土地供应和土地价格决定的权力,决不能全部归因于部分官员的"腐败寻租",除了"无所不能"的"霸权"心态作怪之外,问题的死结在于政府已经被深度"套牢"在土地财政的"战车"上。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nation-state)是一个近代的概念,中国历史传统里面有"家国天下",但那个"国"不是近代的国家,指的是一家一姓之王朝,是私也。今天,我们常常将政府与国家混为一谈,乃是王朝就是"国"的传统观念的残余。中国人很难想象一个既非天下、又在政府之上的国家,那样一个抽象的共同体。如今世人经常在祖国与政府的层面上讨论爱国,缺乏对一个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民族国家共同体简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性质与边界是一个跨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社会科学重要研究领域。在传统上,学界将政府角色定位为"守夜人"与"裁判员",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常常突破这一界限,却取得了良好绩效。为了解释理论与现实的背离,本文将摒弃传统经济学的"政府—市场"二分法以及"市场—企业"二分法,从微观的合约角度去联接"市场"、"企业"与"政府"这3种组织形式。根据"交易费用—合约分析",所有组织的本质均为合约,而合约的条款与形式由交易费用决定。因此,政府性质与企业性质一样,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的合约组合。政府本身具有合约性质,可以通过合约链条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与企业合约连接在一起,起到降低交易费用与生产成本的效果。合约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企业与市场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合作、相互链接,甚至相互竞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无法对合约细节进行研究。中国的案例表明,在交通运输领域、投资领域、生产领域这些看似应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地方政府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成绩不菲。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治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了合约效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改革起始于地方,地方政府曾是中国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地方政府如何"找钱",成为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困境。这个普遍被业内人士称为"走上了邪路"的过程,从曾经屡禁不止的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内的"三乱",到房地产市场兴起后开始以卖地为主的土地财政。时至今日,由土地财政引起的高房价,各种政府投资导致的高额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转轨时期,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会受到地方政府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企业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将那些与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因素抽象化为两个可控变量,即"产出目标影响能力"与"资源控制能力",从而构建出一个"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尝试着从企业行为的微观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现象:(1)模型揭示出地方政府因素是导致中国企业在要素使用上存在"低效率"的一个原因;(2)模型从"要素替代"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投资"过热"现象;(3)模型还分析了中国的银行贷款之所以"偏高"的原因,并界定了企业贷款可能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政府干预"上限";(4)模型分析还表明,在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取消"地方政府因素"的改革须谨慎而行。在这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部分对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考虑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讨论了地方政府可控变量的决定过程,从而为中央政府制定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政府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政府如何管理经济以及政府究竟应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对政府功能要强调实行"四个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求政府做该做的事,不管不该管的事。从政府功能强弱的角度划分,基本上存在三种政府模式:弱政府行为模式、强政府行为模式和中政府行为模式。无论功能或大或小,但一些政府所应承担的核心功能是基本相同的;政府功能的市场化回归在目前的中国,可能更有其强调的必要;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定位应当建立在重点研究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双向运动的视角研究政府治理,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社会双向运动中出现的社会转型危机是每个国家转轨必然经历的阶段,而不是所谓的"崩溃论",政府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危机的必然选择。社会双向运动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决策》2009,(12)
"坏经济"会让政府"变好"吗?2009年初,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担忧:经济好的时候,地方政府缺乏改革动力;到了经济修复重整的"后危机时代",面临"保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恐又无力顾及改革。  相似文献   

11.
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2006年7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从而宣告从1995年开始的长达十年的医改最终宣告失败。本文对服务型政府在医疗卫生改革和体制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的初步的探讨,就服务型政府如何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更好更完善的发挥自己的角色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和迅猛发展的时代,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信息多元化的到来,公共危机的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中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至关重要。公共危机管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强化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对危机状态下的社会进行有序地管理,这无疑也成为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灵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建设。传统行政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并发扬光大的因素,但其中的糟粕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有着阻滞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建设公民社会,严格以"法"治"政",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从而为建设先进的行政文化提供动力、保证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的正式实施,为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信息的公开,是政府领导驾驭经济社会复杂局面的需要,是尊重社会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是改善政府工作,遏制过去由于信息不透明、暗箱操作导致的大量腐败现象的需要。为此,在《条例》实施的信息公开氛围中,笔者认为应从需求出发做好政府信息工作。  相似文献   

15.
曹林 《领导文萃》2009,(23):36-37
现在,今天媒体报道某个部委工作动向,明天这个部委就出来辟谣,已成为舆论中司空见惯的景象,分析这些“先曝后否”的新闻,多数中都可以看到专家的身影:消息确实不是出自政府官员.不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曝出,而是由与该部门有着密切关系、身上印着该部门符号的专家曝出。  相似文献   

16.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巨大作用。政府公共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经济长期增长又有何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有关模型,分析了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用与政府合法性之间总存在着某种联系,且政府合法性对政府信用塑造有重大作用。本文试图论证这一点,它首先阐释了政府信用和政府合法性这两个概念的涵义;由此分析了两者联系的实质内容;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合法性与政府信用塑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政府是社会成员中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对整个社会会生活起着重要的规划和引导作用。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发现几千年留下来的旧体制可以打破,自己可以过另一种新的生活。于是,期望值就越来越高。可现代化的社会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于是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和现实就会有落差,这就蕴藏着一个矛盾激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政府是社会成员中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对整个社会会生活起着重要的规划和引导作用。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发现几千年留下来的旧体制可以打破,自己可以过另一种新的生活。于是,期望值就越来越高。可现代化的社会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于是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和现实就会有落差,这就蕴藏着一个矛盾激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当前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要阶段。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共治能力;第二,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第三,发挥媒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