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学界对直接适用法的性质及与国际私法的关系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直接适用法是一类新的能够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并通过阐释直接适用法与实体规范及冲突规范的差异,得出直接适用法是国际私法另一法源的结论,从而为该理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再论国际私法中“直接适用的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直接适用的法”的缘起和根据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新界定。笔者还对“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认为“直接适用的法”具有公法性质 ;“直接适用的法”亦具有实体法的性质和作用 ;采用“直接适用的法”支配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属直接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直接适用的法”性质的界定作了探讨,认为“直接适用的法”是公法规范,属于实体规范范畴,应将其划归为特殊主义-国家主义理论;其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过程属于直接调解方法,且应将其与公共秩序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直接适用的法”是当今国际私法中一个新的理论问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目前,许多国际组织在起草国际公约、许多国家在制订其国际私法立法时,已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体现“法律直接适用”思想和精神的务款。通过比较研究,为“直接适用的法”在中国的立法模式及司法实践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在目前国际私法典的设计工作中,对直接适用法的规范及适用有所体现,实现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直接适用的法”的含义与属性存在一定认识上的矛盾与疏漏,对其适用方式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论述。从相关理论概述、规范属性、调整方式等方面出发,将“直接适用的法”界定为某些国内实体法上的具体的法律规范,“直接适用的法”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而应当被认定为具有经济法的属性。“直接适用的法”在实践中的适用,其价值和正当性基础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而在个案中,应由法官依职权和自由裁量,通过实质判定的方式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社会舆论多元化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认识和把握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与中国社会舆论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在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时期完成的近代舆论转型中,被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起到了核心人物的作用.他以其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系统、先进的舆论思想对中国社会舆论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近代舆论转型中所体现的经验和规律对当今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仍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大陆现行涉外婚姻家庭法对特定的涉外身份领域的立法空白,基于现实需要,在中国大陆运用"直接适用的法",即直接适用外国法或外法域法或司法判例,解决特定涉外身份领域的民事法律冲突,符合法的目标价值、形式价值以及国际私法的相关理论。"直接适用的法"是解决特定的涉外身份领域民事法律冲突不可缺少的补充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大会一系列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观点和主张,这是和谐社会理念在国际层面上的延伸。立足于国际私法的研究领域,以直接适用的法为切入点,运用和谐世界的理念来解决该理论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完善直接适用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征 《东方论坛》2009,(6):92-99,105
价值哲学在国外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一世纪80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开始对价值哲学进行广泛研究。中外学者对价值和价值取向概念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看法。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取向是一定主体基于价值观念面对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我国法学界对法的价值的理解,并没有超出哲学上对价值的理解。在法的价值取向中,比较有意义的是立法价值取向和司法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之间的互动情况看,一方面,新闻媒介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舆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向。基于此,必须有效运用新闻媒介,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起源于中国汉代对涉外婚姻关系的调整,这部法律的成文法规定起源于中国的唐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法律适用法的国家;1918年《法律适用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成文单行法的诞生.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的法典化,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伴随着我国涉外民事交往的发展走向勃兴.  相似文献   

13.
"法的价值"和"法的功能"是法理学上两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重要概念,但人们在认识和运用过程中,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样做不但贬低法的价值,更不利于信法、敬法、守法、护法、用法等法制观念的形成.为此,作者从"价值"和"功能"的一般意义、定义、主体、内容、对法制建设的作用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自媒体舆论场定义、特点、功能与自媒体的社会舆论场等的梳理,以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群体影响与社会认同、媒介构造与真实的社会结构、“把关人”等大众传播学理论切入,分析自媒体在社会舆论、社会思潮中的影响,以及自媒体在舆论引导、社会思潮引导等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宏观调拉法的价值取向,强调宏观调控法在维护公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合同法律适用的意义和法律适用的规则两个方面对合同的法律适用进行了分析 ,重点阐述了合同优先适用特别法规则和类推适用最相类似的规则及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揭示了普通法与特别法、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民商事仲裁的主要特征是当事人以合意确定适用于他们之间纠纷的程序和实体法律框架。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的情况下,仲裁员可以直接适用适当的法律。由此可见,当事人选择和仲裁员的直接适用是民间法进入仲裁的途径。但是民间法在国际民商事仲裁中的适用不能违背所在国的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规避所在国的强制性法律。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崛起给公众发表意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得到了更多的尊重。舆论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基本看法,当公众能够通过网络自由发言时,社会舆论的形成规律出现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被打破,公众意见表达更加自由;舆论领袖的身份更加多元,舆论领袖以群体的力量产生作用;社会舆论形成的速度加快,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亦不断加大;信息符号和传播手段多样化,把关人的把关难度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后法优于前法"是与"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相并列的法律适用基本规则之一。中国《立法法》第83条的规定,既是中国法律首次对"后法优于前法"规则的明文确认,也是首次对"后法优于前法"规则适用条件的设定。但在实践中,规则的适用并非是一件易事,尤其在以下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第一,在特殊情形下前法与后法的界分;第二,规则适用条件之具体内涵;第三,该规则与其他基本适用规则碰撞时应如何选择。通过对这三个事关规则正确适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用以推进对这些至今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际商事仲裁不可避免要受到国际公共政策和国内政策、规则的约束,因此,相关强行规则的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得到了一致认可。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适用强行规则而在于适用什么样的强行规则,文章对于这一问题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做了论述,有助于澄清国际商事仲裁中应该适用的强行规则的范围并对商事仲裁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