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期主流电影承延十七年 新时期“主流”传统 ,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注意了艺术创新 ,尤其在话语策略的运用、意蕴深度的开掘等方面体现出对“主流”传统的创造性、变革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理论是在对“知识经济”(也称“新经济”)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些理论观点的总称,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特点,该理论认为,知识经济社会里的经济现象,用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稀缺性原理和收益递减规律等一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将无法做出解释,必须有新的理论来代替它们,而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支持者“新经济”理论不以为然,认为上述原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适用。作者认为,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也许需要调整、补充和完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足够证据说明这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文以调研项目“当前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特点”所得数据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一般状况下,传统主流媒体是民族地区居民主要信息来源,具有较高公信力。但是,在有重大突发事件时期,少数民族对网络、手机信息的信任度较高。由此,在不同状态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了主流媒体位置的“角色互换”。文章对传统主流媒体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升民族地区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理论是在对“知识经济”(也称“新经济”)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些理论观点的总称。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特点 ,该理论认为 ,知识经济社会里的经济现象 ,用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稀缺性原理和收益递减规律等一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将无法做出解释 ,必须有新的理论来代替它们。而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支持者对“新经济”理论不以为然 ,认为上述原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适用。作者认为 ,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也许需要调整、补充和完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没有足够证据说明这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主流电影不再简单延续传统主旋律电影中“为国家牺牲小家,为集体牺牲个体”的压抑性叙事策略,而是营造对观众充满吸引力的戏剧性“道德悖论”困境,之后运用“去悖论叙事”手法使悖论危机获得圆满化解,帮助观众的压迫心理得到想象性释放,最终实现意识形态主题的顺畅表达。以艺术伦理学范畴内的“叙事伦理”切入分析,新主流电影主要选择以“情节叙事性”“人民伦理性”两种“去悖论叙事”方法,从传统主旋律影片“非此即彼”的道德悖论困境中成功抽离,潜移默化间完成了新主流电影“角色-观众”间审美的隐性置换。  相似文献   

6.
评论界对先锋文学的误解使得先锋几乎成了“反传统”的代名词。时至今日,重新进入余华的小说,可以发现“先锋”小说中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主要体现在“性恶论”、“神秘主义”、吴越文化以及鲁迅传统等方面。这些中国传统的边缘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否定性力量,扮演着对主流文化的批判和反思的角色,这也是余华及其先锋小说的锋芒所向。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性是科学的现代教育培养和传统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会打上本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而儒家文化中的“智仁双修”、“义利统一”和“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人的现代性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小说映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墨痕,具体而言,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主要体现在:“性恶论”、“神秘主义”、吴越文化以及鲁迅传统等方面。这些中国传统的边缘文化,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否定性力量,扮演着对主流文化的批判和反思的角色,这也是余华及其先锋小说的锋芒所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大体经过三个时期:(1)人民公社时期泛政治化的具有空 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思想。(2)改革开放初期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家致富”的“现代 小农”思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每一个时期的主流思想都具有对中国传统 社会思想涤荡的一面,又具有“回归”传统的一面,演绎着中国农村社会艰难而沉重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史学以孔子为界,可分前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孔子以前,史学发展主流以记录为主,可称为“记录史学”,史官是唯一的历史记录者,记录分记言、记事两种主要形式。在孔子以后,史学发展主流以编撰史书为主,可称之为“编撰史学”。“彰善瘅恶”、“取鉴资治”成为编撰史书的指导思想;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相继形成;史官之中出现了记注史官与编撰史官的分工。中国传统编撰史学有成熟早、著述多、历时久等优点;又有发展缓慢、长期停滞、难以自发地进入更高发展阶级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崇公抑私”,其主要表现在“重义轻利、重理轻欲、崇君轻民、重国家轻个人”。贬低个人利益的“崇公抑私”在中国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这就是助长了专制主义流行、使人各自为私、虚伪流行等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给传统文学所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新的挑战。游戏性消解“主旋律”,全民写作嘲笑“把关人”,语言狂欢戏说文学功能,“超文本化”突破传统观念等,是网络文学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要重构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需要树立“寓教于乐”意识,提高写作水平,关注现实生活,同时还要积极实现网络文学的纸面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儒辨”、“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孔子、儒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对“儒”、“儒家”、“儒学”、“儒生”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界说,对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及其坎坷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儒学传统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是以儒家《易》学为主流的《易》文化传统;同时,还指出了这种文化传统的诸多特色和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文章还论证了孔子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理念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理念基本以儒家师生关系理念为主流 ,同时兼容了诸子百家师生关系思想 ,主要包括 :师君并尊 ,师生如父子的师道尊严思想 ;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 ;“启发诱导”、“引发自得”、“指引自修”的教学观点 ;“师即是友”、“友即是师”的观念 ;“自然无为”、“行不言之教”的思想等。传统社会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模式是传统师生关系理念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实、境、心的分别入手 ,揭示人所面对的“两个真实”的世界 ,指出人的存在是境界式的存在。并认为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是关于生命的学问 ,它旨在指出人生的理想境界。传统儒佛道都是具有内在系统的“境界学” ,并以“有”、“无”来概括传统儒佛道这种内在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问题:第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好“古”与“今”的关系;第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解决好“中”与“外”的关系;第三,既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尊重文化建设的多样性,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它一旦形成,必然会对现实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达不到其推行主体预期效果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主流”与“流行”、“上层”与“民间”意识相冲突的现象。如何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我们除了要制定一些“技术性”的宣传和传播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形成和传播机制。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呈现阶级性和特殊性等多种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等因素的作用下,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各种挑战。因此,我们要关注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研究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在交往中自觉构建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中印关系研究50年:多元化的议程和不对称的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中印关系研究议程已经从单纯的政治领域(尤其是边界问题)向包括经贸、科技、非传统安全在内的多元化转变,但传统的高级政治研究仍然是主流。依据研究内容、价值取向、研究方法,国外学界的研究大致分为四类成果:即以边界问题为主题、以传统的史学方法为手段、价值取向“一边倒”的“传统研究”;以边界为主题、以史学方法为手段、价值取向发生转向的“价值修正派”研究;以政治学方法为突破口的“后修正派”研究;价值取向相对客观的中印关系史研究。国内学界的研究成果很少,研究方法单一,政治学方法才刚刚起步。中印关系研究的非对称性主要表现在:中外学术研究成果不对称,表现为外强我弱,重心在美国和印度;研究方法不对称,传统的史学研究居于主流,国内学界尤为明显;研究议程不对称,政治关系研究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9.
熊伟先生是中国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奠基者,生平著述集于《自由的真谛——熊伟文选》.熊伟可不问胡塞尔,而成功交融海德格尔与华夏思想,因海德格尔是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者,契合华夏非逻辑非科学的思想传统.理性主义传统是哲学主流正道:“哲学”一与科学相伴不离;二与逻辑学同根同源;三与基督教神学因缘难断.恰在视哲学为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才能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因华夏抒情诗歌传统,中国学人自以为和海德格尔思想相契,但谈及哲学主流,必须“从逻辑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不是一个单面的板结块,而是有层级差别的。这种层级差别体现为中国价值观念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如果说中国价值观念的“小传统”指作为潜意识而在民间流行的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话,中国价值观念的“大传统”则指历史上经过思想家加工定型了的、为统治者所倡导的、作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主张道德优先的价值取向,推崇尽忠尽孝的礼义规范,强调以德感人的道德教化,标榜取义舍利的君子人格,追求德治社会的理想目标,构成了中国价值观念大传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