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德鲁兹人     
德鲁兹人为阿拉伯人的一支,人口约为40万,主要分布在西亚叙利亚豪朗山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信伊斯兰教,属什叶派中伊斯玛仪派的德鲁兹支派。德鲁兹人原为宗教共同体,他们团结紧密,纪律严格,遂发展为独特的民族共同体。他们与其他穆斯林不一样:不缴纳天课,不封斋,不行割礼,不朝圣,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较多的拜火教习俗,只  相似文献   

2.
民族和宗教特点文化之源伊拉克的居民虽然越来越多地增加着共同性,但至今仍然反映出一定程度的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别。伊拉克的古代民旋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是闪米特人,他们在世代迁徙和移民浪潮中受到长期同化和融合。现代亚述人为数极少,他们被人们  相似文献   

3.
突厥(Turk),严格地讲,指的是6—8世纪活跃在亚洲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代民族;初属柔然,6世纪中叶并铁勒部、灭柔然,建突厥汗国;其势力范围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西南隔阿姆河与波斯相望。6世纪末,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后相继并于唐王朝。唐末,东、西突厥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古代民族的突厥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亚洲北部草原上不同民族的游牧人说着同突厥部众大体相同的语言,于是在南方的、操着与之完全不同语言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开始把他们统统说成“突厥人”(Turks),把这些“突厥人”活动的地方称作“突厥斯坦”(Tur…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一词,原指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闪语系居民。穆罕默德死后,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迁徙,从阿拉伯半岛向中东和北非广大地域扩展。今天讲的阿拉伯人是指这些以阿拉伯语为本民族语言、有着共同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那些人们。伊斯兰教并不是阿拉伯人的绝对标志,因为有很多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例如黎巴嫩就有近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回族为何马姓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为什么回族人姓“马”的多呢? 回族不是“外来民族”,但血统中有某些“海外关系”.回回人在形成民族之前,他们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但有名而无姓.回回人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姓氏方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现今苏联远东的土著民族基本上有两支:一支是古亚细亚人,有可能是古秽人的后裔;另一支是通古斯满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古肃慎人的后代。远东的古亚细亚语民族有: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楚克奇人,科里亚克人,伊特里门人,犹加吉尔人,尼福赫人等等;远东的通古斯满语民族有:埃文基人、埃文尼人、涅吉达耳人,那乃人、乌耳奇人、奥罗克人、奥罗奇人、乌德盖人、鄂伦春人等等。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不仅创造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人的民族性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阿拉伯人民族性的探究,需要在辨析“民族”与“民族性”内涵的前提下,从历史角度考察其演变过程,宏观地把握贾希利亚时期、帝国时期、民族-国家时期和全球化时期四个阶段影响阿拉伯人“民族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比较年青的民族,1226年蒙古军队在完成第一次两征之后,将中亚细亚、高加索、波斯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迁入中国,与唐宋时期就经常来往于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以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新的民族——回族.几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与其它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同时,在生活习俗上,尤其是丧葬习俗方面,仍旧保留着相当浓郁的古代西域民族的特点.黑龙江回族也不例外.黑龙江回族群众在习惯上,要尽量回避使用"死人"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他们把死人称作"亡人",意即"走"了的人.遇到丧事,他们通常说某人"无常"了,或"冒台"了.  相似文献   

9.
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其汉志境内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全世界穆斯林敬仰的圣地。每天,世界上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朝向麦加“克尔白”做五次礼拜。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们每年都要去麦加城朝觐。 而在亚洲大陆腹地的甘肃,也有一个号称“中国的麦加”的小小伊斯兰城市——临夏。  相似文献   

10.
云南回族族源考略——兼论元代回回对云南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作为一个人们共同体,是七世纪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留居广州、泉州、杭州、扬州、长安等地,以及十三世纪以来,由于成吉思汗西征而被迫东迁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央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陆续在我国定居后,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人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56个民族中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而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则是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保安、撒拉等十个民族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有着“牺牲”和“献身”的意思。节日由来久远,据传说阿拉伯人的始祖易卜拉欣在一天夜晚的睡梦中,梦见安拉(伊斯兰教信奉的唯一的真主)命令他去亲手宰杀自己亲生的儿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新石器时代的伊比利亚居民经过多次融合的后裔,他们在民族、文化方面吸取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其他民族(克尔特人、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斯堪的纳维亚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希伯来人)的特点。罗马人把伊比利亚人描述成人数很少的、皮肤不太白的、小脸的地中海特殊类型的少数民族,但是在他们到达伊比利亚之前的很长时间,也就是说大约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3.
科里亚克人     
科里亚克人是楚科奇人最近的南部邻族。科里亚克语、楚科奇语和伊捷里门语同属古亚细亚语族。科里亚克语和楚科奇语在词汇和形态上特别相近,科里亚克人和楚科奇人能互相理解彼此所说的话。“科里亚克人”这一名称,最早见于17世纪下半叶的俄文文献,源于科里亚克语的“科尔”(鹿)。科里亚克人也分养鹿科里亚克人和沿海科里亚克人。养鹿科里亚克人以前自称“恰夫奇瓦夫”,在民族学文献中被称为“恰夫丘文”。沿海科里亚克人以前自称“内梅尔乌”。苏联印刷品曾广泛使用来源于这一名称的“内梅兰”。现在通用“科里亚克人”,但在地方报刊中还可见到“内梅兰”这一名称①。据1897年人口统计,科里亚克人共  相似文献   

14.
库尔德民族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古老民族,属于印度雅利安人血统,目前正与周围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等发生混血。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额头多宽阔。一般说来头发呈褐色,眼睛呈黑灰色,但也有金发碧眼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广义地说叫库尔德斯坦,是包括土耳其东部到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希腊是“一个民族、多个国家”的典型。在古希腊民族的发展道路上,交织着两种相反相成的动力,即各自为政的“各别主义”和相互认同的“泛希腊主义”。①同时,古希腊人还同被他们称为barbaroi②(“蛮族”)的其他民族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正是在对这种民族内外状态的认识中,古希腊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概念。本文将通过分析古希腊语中表达“民族”概念的名词和引证相关的古希腊文献,管窥蠡测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并期望这项研究对民族学某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够小有助益。一古希腊人用来表示“民族”概念的名词有三个:ethnos…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以后,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给当地被征服者以极大的影响。阿拉伯语促进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文化发展,成为构成这一地区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阿拉伯人也受到这些被征服民族的影响。现在“阿拉伯人”一词,是指使用同一语言,在共同的文化传统下生活的一些人们;并非指某一特定民族或某一特定国家,也不是指信仰某一宗教的人们。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居民,多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众多的民族中,有些民族的民族形成地域处于苏联疆界之外,其中包括德意志族籍的公民,“对他们来说,苏联早就成了他们的祖国。”根据1979年全苏人口统计资料,苏联有1936214德意志人,约占全世界德意志人总数的2.3%,占苏联人口的0.7%以上(在我国各民族中他们的数量占第14位)。“德意志人”——这是俄国人对德国移民的称谓。他们称自己为士瓦本人、巴瓦尔人、门诺派教徒、彻普谢尔人等等,这是因为德意志人迁移到俄国时,德意志民族的形成过程尚未结束,当时德国分裂成300多个国家,地方自我意识、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移  相似文献   

18.
拜节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两大传统宗教节日期间的主要社会活动,同时也是阿拉伯人对于本民族亲属制度的重要实践.本文将基于2013年开斋节期间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的拜节活动,描述地方节日生活中阿拉伯家族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分析阿拉伯家族所具有的内婚制特点,以及其对阿拉伯地方社会团结和观念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贝都因人: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贵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贝都因”的阿拉伯文意思是“荒漠的游牧人”,中文名系由英语“Bedouin”音译而来,另有“贝都英”、“贝杜因”、“贝督因”等译法。贝都因人主要指在阿拉伯半岛、叙利亚、伊拉克以及北非的沙漠、荒原、丘陵和农业边缘地区从事游牧和半游牧的阿拉伯人。他们身材细颀,长有突出的鹰钩鼻,从生理特征上讲,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千百年来,用驼毛绳缚着头帕、身着宽舒长衫、腰插阿拉伯弯刀的贝都因人和椰枣树、单峰驼一起,构成了阿拉伯半岛荒漠地区亘古不变的风景。贝都因人,这些闪族的游牧人,早在金字塔建成以前就在荒漠里放牧着他们的畜…  相似文献   

20.
李先军 《世界民族》2006,73(6):68-71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不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以色列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教育入手,为减少文化摩擦、促进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族和解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双语言、跨文化教育即为其中一例。一、双语言、跨文化教育的背景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人口598.7万(1998年9月),①居民主要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构成,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英语为通用语言。以色列是世界上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和学者。以色列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教育预算一直占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