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教育革新思想和实践,使北京大学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其教育革新思想的基本精神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这一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五四”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齐集北京大学,各种学术研究团体、革新社团和进步刊物成立,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在北京大学盛行。使北京大学成为了“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在“五四”运动这场爱国主义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创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长等职。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思想自由。他把一个腐败不堪的封建学府,改造成为生机勃  相似文献   

3.
出色的大学校长不一定是某一学科的权威,但一定是有着独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教育家。譬如,蔡元培之所以彪炳千古、光耀史册,一个重要原因是他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成功确立并实施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早年投身于文学事业、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大学校长的。不乏其人,譬如,匡亚明、成仿吾和冯乃超。  相似文献   

4.
<正> 王先进教授,字东野,1906年生,山东菏泽人。1930年考入青岛大学补习班,嗣因倾慕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又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教育系,辅史学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  相似文献   

5.
出色的大学校长不一定是某一学科的权威,但一定是有着独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教育家.譬如,蔡元培之所以彪炳千古、光耀史册,一个重要原因是他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成功确立并实施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早年投身于文学事业、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大学校长的,不乏其人,譬如,匡亚明、成仿吾和冯乃超.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其大学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理念的浸润下,北大不仅在完善学科设置、强化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引进了一批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五四”时期的北大成为引导社会潮流和培植独立、自由文化精神的重要领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实施是北大扮演新文化运动中坚角色的前提条件,也是北大知识分子形成立足学术研究本位、关怀人间文化品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丛彩娥 《东岳论丛》2007,28(3):201-202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为创建现代教育理念而提出的办学方针,也是其承继、容纳中西文明的文化观。追寻其历史轨迹,对创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仍然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远  刘超 《船山学刊》2009,(1):189-191
一、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日刊》的创办 作为北京大学第一份校园刊物,《北京大学日刊》(以下简称《日刊》)起源于蔡元培在1916年底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著名教育家雷沛鸿早期在海外游学工读与其日后教育思想的关系。他在哈佛、欧柏林大学藉读书、译述、研究等途径 ,掌握了政治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欧柏林大学修学与作工并重的校风 ,哈佛大学社会法学方法、教育制度、业师的观点 ,丹麦、英国、苏俄成人教育思想和法国大革命三大教育理念 ,这些对雷氏回国后进行教育改革 ,建构民族教育体系 ,均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现有三个研究方向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在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贯通、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美学和其他诸相邻学科的渗透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以促进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研究方向,发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美学研究重要基地的传统研究特色,力求在中国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在现代人文精神的建设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就设置了美学课,蔡元培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唯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京大学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的美学著作。成为中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1981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博士点。2002年,北京大学美学学科点进入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美学学科成立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1.
从莱比锡大学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教育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林 《学术论坛》2005,(10):132-136
蔡元培在清末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再升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科举道路上顺利达到顶巅.中日甲午之战后,毅然弃官回家乡绍兴,办起新式学堂,开始了他由一位旧式士大夫向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程.从1900年应聘于绍兴中西学堂至1906年准备赴德国留学,这七年是他"由办新学而转向革命"的阶段.从1907年6月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攻读人文诸学科,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教育思想兼容中西的理念.从中国到德国也是蔡元培从传统旧学走向西方新学的重要里程,他回国以后,以民主主义的思想自由原则为总纲,开始建构"兼容并包"的新文化理论.从教育总长到北京大学校长,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付诸实践.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近十一年,实际主政为六年半时间,将一所封建学堂改造成为一所现代大学,使北京大学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列于世界现代大学之林,而成为"五四"青年运动的风暴策源地,也使他成为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北大精神的导师.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的辉煌不是因为学术水平,而是因为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是北京大学辉煌历史的直接创造者。陈独秀能够长北京大学文科,全赖蔡元培的赏识。蔡元培为使陈独秀能够顺利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不但替陈独秀编造了“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还替陈独秀编造了“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经历。陈独秀长北京大学文科后,积极“整顿北大”,并引进优秀人才,使《新青年》的作者汇集北京大学文科,开创了北京大学文科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离开京都,南下从事教育,”借学堂之地鼓吹革命,为推翻满清统治培养革命人才。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主持、起草、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初步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但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条件下,对封建教育的实质性改造无法进行下去,蔡元培仅任职六个月,就退出了内阁。一九一七年他接受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电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将他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 ,为改变旧北大陈腐落后之现状 ,在积极吸取国外发展高等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依据国情 ,构建了民主办校、学问为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学术并进、文理通科等颇具创见、与时俱进的高教改革理论体系 ,并积极付诸实践。探讨蔡元培的高教改革理论与实践 ,对推进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高等学校的学报是推动教学科研,促进学术建设的重要工具。我国的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办学报。1917年,蔡元培执北大校政,整顿师资队伍,兴办科研机构,并且创办学术性刊物《北京大学月刊》,“以谋求学术之发展”。他亲自担任总编辑,带头为刊物撰稿。在蔡元培的提倡下,北京大学先后创办了《国学季刊》、《社会科学季刊》等四种学术刊物,促进了学校的学术研究风气。全国解放之初,王亚南教授治厦门大学,也是率先创办《厦门大学学报》,来推动学术研究。1980年,全国高等学校的学报仅哲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当代性与科教兴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方 《东岳论丛》2000,21(2):32-34
现代教育的先驱者蔡元培 ,力倡教育救国、教育立国、育人兴邦 ,提出了德、智、体、美的四育教育方针 ,认为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事业。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明显的进步作用的同时 ,不能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 ,蔡元培教育思想作为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遗产 ,是值得我们珍视、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一  思想模式 ,是存在于主体内部世界的一种程式化了的认知方式 ,它包括思维的逻辑结构、价值方针、理念系统 ,包括想象活动中的意向指规、情趣结构、意象系统 ,包括整个思想活动比较稳定的情感基础、知识结构、操作能力和表达方式 ,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复杂的系统 ,既可以从思维与想象及其相互关联的方面去分析 ,又可以从思想意识自身的有机构成去分析。若以前者论 ,思想模式可以分为价值层面 (内含价值方针、意向指规 ) ,结构层面 (内含逻辑结构、意趣结构 ) ,知识层面 (内含理念系统、意象系统 ) ,表述层面 (内含语言系统、形…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北京大学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就设置了美学课,并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惟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大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朱光潜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以及邓以蛰的艺术美学研究等,成为我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认为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方面是公民道德的要旨。本文就蔡元培对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阐释,蔡元培的阐释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们提出自由民主平等的差别,以及蔡元培为何会做这样阐释,这种独特阐释后的自由平等思想作为公民道德的原则是否更为合理,能否成为道德的要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翰笙,1897年2月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15年赴美留学,1920年毕业于美国波莫纳大学历史专业,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后赴德继续深造,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祖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加入共产国际。1927年李大钊被捕,陈翰笙处境危险,遂前往苏联,在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任研究员。1929年,应蔡元培邀请,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组织大批青年社会工作者,广泛展开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