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发展速度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解决的程度。因此,解决好能源供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能源供需之间矛盾的严重状况我们黑龙江省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油、电,其他如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因受条件的限制,一时还难以广泛利用。能源消费部门,主要是工业、交通运输、商业、农业和民用,重点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应当肯定,我省油、煤、电各方面的工作成绩是很大的,大庆一直是稳产高产,对全国贡献很大。煤炭每年增长幅度很大,鸡西、鹤岗都突破了千万吨大关。电力近年来建设进展比较快,发电指标超额完成计划。但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来看,现在可供能源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煤、油、电都有很大缺口。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省农村能源问题现状及发展对策○付娟农村能源建设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件大事,必须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农村能源问题不解决,农村经济就不可能高速发展,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和改善生态环境就会成为...  相似文献   

3.
庭院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特有的自然优势和土地、劳力、智力等资源,在住宅范围的内外、利用室(棚)内外空间作为生产场所,进行集约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编织,刺绣和能源的综合循环经营等,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产业。它已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庭院经济在全国蓬勃发展,对活跃农村商品经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省庭院经济的发展虽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也已显示出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战略亟待调整:一是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管理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二是要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节能和排放约束下的最优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对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但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许多重要行业对煤炭和火电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所以,现阶段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排的空间不大,应该重视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努力。  相似文献   

5.
印度能源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印度能源现状和能源政策改革、生物能源政策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能源政策发展有启示意义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拉能源合作是中拉经济合作的重要环节,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构成诸多挑战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特朗普当政后,其能源政策与上届政府相比有较大转变,这些转变主要包括:促进能源产业发展,解除能源行业管制,修订能源贸易条件和缩减能源相关预算等。这些政策变动影响到美国和拉美能源关系中的贸易、投资、一体化、清洁能源及减排合作等关键领域。在全球能源格局变革不断的大背景下,中拉能源关系目前正处于高峰期后的一个调整阶段,而当前美国的能源政策转变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化中拉能源合作提供一系列新的机遇,包括增加拉美对中国的能源供应,促进中国对拉美能源产业投资和金融的多元化,以及为中拉能源外交和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上的合作创造新空间等方面。中国应该把握时机,利用美国能源政策变动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中拉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7.
姜克隽 《阅江学刊》2022,(1):34-43+172
能源转型常规目标是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能源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等多领域的目标相关联,如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大气污染治理等。能源行业是用水量相当大的部门,能源作为原料和很多石化产品相关,能源开采是我国最大的采矿产业,所以,能源转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未来的能源转型研究,需要在多种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分析。IPAC模型组采用多目标分析体系,研究我国长期能源转型路径,确定影响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分析相关目标对能源转型的约束和能源转型对这些目标的影响。我国的能源转型路径可以协调一致地促进多种目标的实现,同时需要技术的创新发展。能源转型路径研究可以为实现多种目标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对消费增长进行分析研究是制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消费增长过程中的若干弹性系数的分析,对我省前几年消费增长情况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我省近年来消费增长的特点从1979—1983年的情况来看,我省消费增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消费基金增长的速度快,幅度大。1979—1983年我省消费基金总额、居民消费基金额和人均消费基金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2%、13.6%和12.4%。1953—1978年我省三项同类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4.9%和2.8%,后五年比前二十六年的增长速度分别提高2.8倍、2.7倍和4.4倍。与全国相比,从1978年到1983年,消费基金总额全国增长了75.4%,我省增长了94.5%,居  相似文献   

9.
叶菊英 《浙江学刊》2015,(1):210-215
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生育率的关注多从控制生育的角度。随着我省生育转变的实现,自愿放弃生育人口日益增多,导致我省低生育率长期持续,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问题凸现。本文基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角,深入分析我省持续低生育率问题、成因,以及由此引起严重的人口失衡,着重关注过去被忽视的自愿放弃生育人群,并把它与我省持续低生育率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我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拉开了第三次国际能源转型的大幕。第三次国际能源转型具有能源体系淘汰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以及去碳化的特点。从历史和宏观的视角看,历史上严格意义的、具有根本性和重大影响的能源转型十分罕见,往往需要复杂的技术、经济和制度条件,并且需要孕育较长的历史时期。从英美的经验看,资源、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是能源转型发生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此外,能源转型与国家崛起之间也存在互为条件的"正向关系",近代以来两次国际能源转型成就了英国和美国两个世界霸主,这不是历史巧合。21世纪以来,以新能源发展为主线的国际能源转型已经展现出清晰的发展轨迹,正在引发国家间的新型竞争,产生新的赢家和输家,重置全球能源秩序。中国是国际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在引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国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中国能源转型的步伐将加速发展,将对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和能源秩序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屠新泉  曾瑞 《浙江学刊》2024,(1):137-143
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既关系到一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成效,也关系到该国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提供巨额补贴以支持清洁能源全产业链的发展,力图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世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重新占据领导地位。鉴于其庞大规模和美国本身的巨大影响力,该法案的实施将对各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本文总结了该法案中清洁能源补贴政策的对象、规模和方式,并通过与此前相关补贴政策进行比较,研判美国清洁能源补贴政策的新动向、新特征及对相关国家的潜在影响,并对中国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克隽 《阅江学刊》2022,(6):63-67+168-169
未来,能源安全将贯穿整个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的过程。分析我国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经济转型路径和能源安全的关联因素,能源安全的关切点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从常规能源安全转向新的能源安全。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近期的能源转型中,我国将逐步构建以强有力的电力供应系统为支撑的高安全度的能源系统,实现“双碳”目标和大气质量目标,支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长期的能源转型中,应逐步降低国际能源市场对我国能源市场的影响,推动国内能源市场主导能源价格,实现能源的高度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完美迪氏指数分解(LMDI)将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为技术、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四个因素,结合东北地区碳排放相关数据对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驱动效应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是促使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是导致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东北三省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类型为两因素主导型,其中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和能源强度因素的驱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副院长、研究员、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张新颖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献计献策。她提出,今年是我省八大经济区加快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借助中国社科院在我省设立的国情调研基地,采取两院合作的方式,对八大经济区建设引领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经验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争取国家对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给予更多  相似文献   

15.
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有效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从油源和油路的保证上来看,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都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与俄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认真研究俄罗斯的"能源牌"战略,在合作中实现"双赢";要认识到日本和韩国对俄能源合作与我们利益的相似性,争取在对俄能源合作方面实现"多赢"。必须进一步巩固两个"国家年"的成果,不断强化两国的友谊和信任,以此促进两国能源合作。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其他领域的合作,特别是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全方位的合作促进能源合作。在中俄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与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履宣 《社科纵横》2008,23(4):52-5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能源供给结构不合理,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能源消耗的强度提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商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能源供给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能源供给的重要性,实现能源供给的呵持续发展.要解决中国的能源供给问题,根本出路是要坚持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石油、天燃气、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和可替代能源.要坚持能源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治污,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在源头上优化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物价管理的指导思想和重点问题根据国家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要求,物价管理工作应认真贯彻“既要稳定物价,又要振兴经济”的指导思想。“八五”期间物价管理的重点是:(1)加强对重要的生产资料、原材料的价格管理。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是构成最终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也是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管好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价格,可取得管一稳百的效果。因此,对工业品中的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原木价格,对农产品中的粮、棉、油、烤烟、甜菜价格必须加强管理。(2)加强对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价格管理。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状况,重点管理的生活资料主要是日用工业品和主副食品以及重要的非商品收费。保持上述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就能够稳定市场,稳定经济安定人心。“八五”期间调整价格的重点是,解决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偏低的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煤炭、石油、木材、粮食等能源基础原材料的价格水平,可考虑在价格形成方面变不完全成本定价为完全成本定价,以促使煤、木、油等资源性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运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能源外交战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对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升,能源外交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中心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外交在能源多元化、机制化、新合作模式和新能源等领域的重要进展。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能源外交面临着来自能源安全、国际能源新秩序、气候和新能源等诸方面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本文从能源规划、能源金融秩序、协调机制、合作机制和新能源外交等五个方面,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构建能源外交战略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经济振兴的根本出路目前,对如何振兴我省农村经济的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根本出路。第一,发展乡镇企业为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改变我国城乡经济的传统格局开辟了现实的发展途径。我国工业化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由于工业集中在城市,使城市越来越大,包袱越来越重,资金、能源和运输越来越紧张,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越来越大。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如何搞工业化、现代化,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发展途径。依托城市搞工业化的结果,造成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基本经济格局。因此,“以农业为基础”这句话,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村务农了。1978年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而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能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能源消费的各类问题开始得到关注。基于此,文章构建我国29个省区市19902012年面板数据库,并运用协整分析、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及完全修正OLS和动态OLS方法,考察在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干预下,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所有影响能源消费因素中较为主要的因素,且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及其就业量的高比重也是能源消费量偏高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此外,政府干预在长期内并不理想,不但没有实现既定节能目标,反而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因此,政府应更多地通过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等实现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来间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