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一些心理学思想,如心身关系、宗教心理、德育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曾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指导作用,在今天来说仍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人的审美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人认为是美,有人却认为丑?对人的审美心理研究,国内的学者多集中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创作与赏析方面。李红教授自师从我国美育心理学创始人刘兆吉先生研究美育心理、审美心理以来,数十年孜孜耕耘,致力于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探索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变化。继参与编著《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研究》之后,2004年1月其专著《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与教育》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1999年获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选取《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和《应用心理学》五种较有代表性的国内心理学杂志,以2006—2011年间的作者合作关系为样本,对我国心理科学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1)我国心理学领域合著率较高;2)合作网络度分布符合幂率分布;3)合作网络整体密度不高,且存在小团体现象。  相似文献   

4.
车文博文集     
车文博,吉林扶余人,1931年生,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六届副理事长,全国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心理学)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学探新》顾问、名誉主编,台湾大学《本士心理学研究》杂志顾问编辑,美国心理学会  相似文献   

5.
萨特存在主义美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让一保尔·萨特(Jcan—Paul Sartre,1905—1980)是存在主义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学方面同样卓有建树,曾撰写了《美学论文选》、《什么是文学》、《想象的事物》、《想象力的现象学心理学》、《波德莱尔》等一系列著作。在现代西方美学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中,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是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考察美学问题,把美学与伦理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2):F0002-F0002
俞国良,1963年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暨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项。著有《人际关系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易经》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易经》的情感意志心理思想、思维 与观察心理思想以及梦占心理思想等方面来看,《易经》乃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8.
《重庆社会科学》2007,(4):F0003-F0003
张庆林教授,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方向领头人。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兼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普通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心理科学》编委,《心理科学探新》编委,《西南大学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9.
一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問題是全部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問題。在分别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门的教育心理学、年龄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领域里,这个問題的重要性尤其显著。要正确地解决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同时从两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第一,必须坚决地、彻底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理,特别是以毛主席的《实践論》、《矛盾論》为指导思想,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必须更多地在幼儿园、中小学现场和工厂现场等开展关于儿童和青年的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以坚实的科学事实来帮助这个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苏富忠、董操两位先生所著《心理学的沉思》一书近已问世。该书序言的作者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车文博先生指出 ,心理学潜藏着理论研究的薄弱与偏颇的重大危机。《心理学的沉思》一书的作者正是看到这一危机 ,立足现实 ,企望建构起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 ,推动心理学实现一场科学革命。本书首先从心理学的历史起笔 ,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发展的踪迹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以时间顺序分析了心理学的几个发展阶段。心理学研究必须上升到哲学高度。首先 ,该书论述了心理观 ,认为心理的主体要素观是在否定心体二元论及反映论…  相似文献   

11.
创造发生过程的研究,首先应开始于创造过程的定义。对此,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都曾予以阐释和描述,比较典型的有:1945年,德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韦特墨在《创造思维》中指出“创造过程通常是这么一种形式: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们重新怀疑并重新研究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对创造过程的描述则认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创造主体人和外部世界及事物的联系,二是创造主体为满足某种直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日本学者市川龟久弥则在《创造性科学——图解、等价转换理论入门》中说:“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按过去的作法不能超越或不能突破现状的危机状态为前提进行。”中国学者王极盛在《科学创造心理学》中将创造过程概述为:“创造是人将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即从对西方或外国心理学的模仿和复制中解脱出来,使之植根于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传统和挖掘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资源。新心性心理学就是一种来自于当代心理学演变和根源于本土心理文化的创新努力,试图开辟中国心理学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新心性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有三个核心内容:“心理文化”是对心理学本土传统的新挖掘;“心理生活”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理解;“心理环境”是对心理学环境因素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派和心理文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美国心理学史家墨菲在其名著《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三版)中,指出了心理学界“用各种姿势表示承认文化主义”的景象.60年代以后,心理的文化决定论愈来愈受到重视,并普及为更高级的课题,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本文认为,心理文化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心理学中的实证理论而成为左右当代心理学的主流,这是相关领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研究汇合的结果,是本世纪整个学术领域形成文化研究氛围熏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认知心理学的再认知陈录生认知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现代心理学的新流派,一般认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U·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形成,也表明这一学派已经立足于心理学界。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它有广...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宗教心理学开创于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E·D·斯塔巴克《宗教心理学》和W·詹姆士《宗教经验类型》两书的发表,标志了宗教心理学诞生。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中形成了两股思潮,一种是主要从宗教徒的经验、个人信教现象中寻找宗教心理的奥秘;另一种则倾向于运用心理学(如人格、恋母情节等)的理论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有关审美心理学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三十年代有朱光潜先生《文艺心理学》,主要是以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为理论框架,对审美经验作了描述,它当然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但对深入探讨和论证审美心理的实质性问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滕守尧近著的《审美心理描述》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实践观点为主要依据,大胆地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派以及现代西方其他学派如苏珊·朗格、克莱夫·贝尔、桑塔耶纳等人的美学观点,并结合中国的传统的审美与艺  相似文献   

17.
从脑科学研究看直觉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全部认识领域包括:各门科学的历史;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语言的历史,注意:+心理学,+感觉器官的生理学。”(《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这一论述同样适合于对直觉的研究。现代脑科学的发展,对我们认识和探索直觉思维的机制、特点和本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直觉指既不靠推理或观察,也不靠理性或经验而可获得的能力”。这种认识能力尽管不同于感性(形象)思维和理性(逻辑)能力,但同样是人脑的机能,有其生理——心理的依据。 现代科学从各个方面对大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哲学心理学层面,2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片面地强调对行为的研究,把人内心的心理等同于外部的行为,因为这一缺陷,它被后来兴起  相似文献   

18.
罗洛·梅(Rouo nay)是美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而且有大量的哲学心理学著述。他的《自我的追寻》、《焦虑的意义》、《心理指导的艺术》、《心理学与人类困境》、《创造性生活的源泉》、《爱与意志》等书籍,在西方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爱与意志》.罗洛·梅生活在西方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的时代.尤其是第二汶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9.
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迨至近代,王闿运标出“治情说”,对作家创作心理和读者审美心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王闿运(1832—1916)是湖南湘潭人,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他历经清末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而入民国,终年八十五岁,人称“湘绮老人”。他是当时“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曾被奉为“诗坛旧首领” (《光宣诗坛点将录》)。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等传世,其门人辑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说诗》。  相似文献   

20.
<正>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心理思想方面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达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阶段。王夫之的遗著中涉及心理学问题较多的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尚书引义》、《思问录》、《俟解》和《四书训义》等。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对王夫之关于“心”、“性”、“知”与“能”、“情”与“欲”、“意”与“志”等方面的论述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