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元小说《已知的世界》采用非线性和随意性、互文性和真实性、虚构性和荒诞性等叙事策略,进一步深化了黑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为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其代表作《已知的世界》中,运用了互文性的写作手法,建立了小说同其他文本的深层联系,赋予小说叙述开放性、复杂性的特征。作者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使小说的叙事更易与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历史文本相融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 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蛙》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无论在叙事情节还是在叙事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除了都是极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以创造生命为女性宿命的原型意识,对女性以回归自然生命为途径的救赎之道的表述,对侧身于现代性历史之流的个体生命的孤独感的探索,通过两部作品中的核心女主人公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对两部作品的叙事意识互文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福》是对《鲁滨孙漂流记》的改写,因而两部小说也建立了历时性的联系.文章从复调和对话性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内部研究,进而从广义的互文性角度进行宽泛的文化研究.四个不相融合的声音构成的复调性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复调基础上构成的对话以开放的自由言说创建着意义.两部小说都与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互文性,《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故事体现了现代性建构的因素,而《福》反映了资本主义后工业阶段对中心权威的解构.  相似文献   

10.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有着互文性和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嵌入式叙事模式在两部荒诞派戏剧经典名作贝克特的《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共性和特质,指出这一叙事策略的不同形态在两剧中的诗性特征。本文试图揭示在这两部荒诞派剧作中,诗意的叙事策略和多维度的象征主义的舞台形象一同构成了戏剧作品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百花时期"是整个十七年严酷政治环境中的一次短暂松动,集中涌现出一批涉禁的爱情婚恋题材小说。《在悬崖上》中的加丽亚和《美丽》中的季玉洁是邓友梅和丰村塑造的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中都出现了作者的主观叙事意图和客观叙事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从文本内部的裂缝和张力中我们能够解读出阶级观念隐藏下的强烈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最后诊断》用共时性方式描述了沈知鱼的青年时期和叶南山的中年时期,试图通过两段历史的对接完成叶南山的一生或者说是沈知鱼一生的再现。这段个人历史的背面是医学进步的历史,而闪烁其间的亮点是爱情戏的两种展开模式:期待爱情与拥有爱情。剧本叙事手法多样,有对传统叙事手法的借鉴,也有对新历史主义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和民间立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叙述空间与绘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小说叙述空间有多种类型,既有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移动叙述空间;既有相对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绝对固定叙述空间;既有二元对立的移动叙述空间,也有二元互动型移动叙述空间与圆形移动叙述空间。鲁迅小说叙述空间的形态虽然丰富多彩,但从艺术作用和功能来看,都是为了将叙事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一点与绘画的艺术空间设置,特别是画框的作用与功能颇为相似。鲁迅小说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焦点式,一种是散点式。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分别对应着绘画常用的焦点透视法与散点透视法。鲁迅小说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方式的运用,使鲁迅小说具有了绘画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学中,民俗叙事和家园意识是作家们通常表现的两个重要主题,前者成为后者的载体,而后者又构成前者的旨归。从"五四"时期的鲁迅、周作人等人,直到2、30年代的废名、沈从文和老舍等人,他们都钟情于对民俗的叙写,以此来寄托他们深厚沉实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8.
《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一种是纯粹的哲学推理式叙述,一种是饱含形象的诗意叙述,它们分别指向不同的对象。在伊尔神话中,苏格拉底一方面用诗的形式来吸引大众,另一方面又要使这种吸引保持它的哲学导向。诗的体式的采用、对神话的改造、言语叙事的含混都是他试图缓和这种冲突的精湛技巧,这使这则神话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19.
文心与模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圣经》典故作为小说的文心,用其叙事框架为小说的叙事模型。此法相习成风,成为基督教文化催生中国小说的一种模式,也成为中国小说生成方式的一种。依此模式而成的小说并非皆有基督教宗教意义。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这种关系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新小说成长的踪迹。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的角度,对历史过程进行概括,揭示其历史规律的史学研究,被称为历史哲学、思辨历史哲学、理论史学、宏大叙事等,在本文中作者以历史理论叙事命名。后现代主义否定历史理论叙事三十年后,历史理论叙事呈现出复兴的趋势。作为一种史学样式,它的方法论是什么?学术价值何在?本文运用莫兰的科学研究范式理论,从主导概念、关键概念、关键原则进行解释,阐述了历史理论叙事的方法论范畴,并对学术上存在的一些争论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