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历史悠久,水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之一。但在河南水文化建设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继续深入挖掘和创新水文化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组织规划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发展观既是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特色的部分。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它诞生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特征;它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它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古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河南拥有丰富的古都旅游资源,具有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河南古都旅游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北京、西安等城市,针对河南古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古都形象、文化内涵、资源整合和旅游规划四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鉴于自古以来中国道路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国道路文化研究相对滞后,分析了道路文化的含义、特征、研究范围和意义。分析认为,道路是人工建设的工程,它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联系密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道路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辐射连通的开放特征、利在社会的公益特征,呈现出文化上的广泛联系和多元价值取向;它是文明的纽带、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道路文化研究在中国道路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在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命题之一。 解蔽传统哲学解释框架,还原主体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追溯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哲学渊源,厘清马克思主义主体的科学内涵;讨论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中被长期忽略的精神生产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主体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元理论指导的,反映当代中国生动的现实实践的文化形态,其主旨是为了增进人民大众主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文化发展主客向度、领袖与群众、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等关系,唤起国人的“文化自觉”,为构建文化强国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现代农业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农业文化的内涵、现代农业文化的类型与作用进行归纳与探索,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要从保护与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加强政府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文化产业、坚持创新发展等方面加强现代农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文化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支持。它反映的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规律,是指导人们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与政治文化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利益兼顾性特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对现代化建设具有认识导向、启迪教育、调控约束、融合协调等功能,是促进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支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总和,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首先要研究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缘与内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崇德重义、持中贵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开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的结构方面,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生态结构及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等。究其原因,在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农业基本矛盾,其根源则在于制度创新不足。因此,河南农业的发展应调整农业结构和进行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只是治标之计,从农户制生产方式变革为农场制生产方式的制度创新则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包括核心价值建设与生态群落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个"理性化"的价值基础,这个"理性"包括功利计算的理性和思维方法,也包括社会行为从欲望向伦理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还为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化楷模,它作为中国文化转型的微观试验将对中西文化的融合、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等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提供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