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汉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表征结构分析入手,并用等效翻译原则重点分析了汉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认为在隐喻汉译英时,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的过程中典型地表现为:等译、过译和欠译。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小型电视新闻汉译英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13个汉语原文的不同译文,总结了电视新闻的隐喻特点和翻译策略,以及影响隐喻取舍的因素。研究结果证明语言学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更加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翻译研究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翻译普遍性是与语言系统差异和译者个人偏好无关的翻译本身所固有的特点。翻译语料库的建立为翻译普遍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有关翻译普遍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等方面,而且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译文的句法层面。从合句法的翻译策略出发,对汉译英过程中涉及合句法策略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详细深入地研究了翻译普遍性之一——规范化在汉译英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进一步深刻认识汉译英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作者意图被遮蔽的译本,不宜采用以原文为归依的批评模式。借鉴约翰·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揭示庞德创意翻译意向性纵贯中国古诗英译全程的在场性,即对文本选择、理解与译文表达的决定性影响,倡导忠于译者意向性的批评标准,以期拓宽批评路径。  相似文献   

5.
动物在英汉隐喻有着各自的形象意叉.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动物隐喻时,首先必须对它的喻体、喻义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准确地传译出来.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释动物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处理问题,同时通过增删、转换、重组与调整等翻译法,传达原作中动物的形象意义,实现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趋同原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因此,汉译英时难度较大。汉译英时注意应用转换技巧,即转换词类和语态,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和习惯,提高译文质量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两首古诗英译文的分析 ,阐述了古诗汉译英中艺术性创造和创造的想象手法的运用 ,并强调了这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言简意赅 ,意象朦胧 ,含蓄蕴藉的汉语古典诗歌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心智哲学意向性角度看,隐喻从意向性开始,意向性是诗歌隐喻的灵魂。译者主体性在诗歌隐喻翻译中是必要且合理的。基于心智的意向性为诗歌隐喻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视角,必将促进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多元思考。  相似文献   

9.
路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124-125,129
从历年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试题的归纳总结看,四字格在汉译英试题汉语原文和英译汉试题汉语译文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以专八翻译试题为例,分析汉译英中汉语四字格的具体翻译方法,英译汉中译文四字格的运用标准和场合。  相似文献   

10.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出发,通过原文及其译文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概念语法隐喻对文学语篇英汉翻译的启示,同时,结合张谷若所译的《德伯家的苔丝》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概念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有重要的启示:直译不顺时,译者宜借用概念语法隐喻手段,进行"去隐喻化"处理,在具体的翻译策略中体现为词类转换、信息的增加、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