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时间观念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因文化不同而产生差异。文章从时间观念、时间取向和时间的使用等方面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试图避免或减少跨文化活动中的误解与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解决和避免文化冲突与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技能,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体表现的对比分析,整合出交际原则与模式、交际时间取向、具体交际形式3个方面的差异特征。认为应站在对文化差异宽容和认同的立场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吸纳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从而真正实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时间观导致语用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对比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从过去时间、现在到未来时间取向角度和单维度时间与多维度时间角度分析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如何避免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间和空间是非言语交际中文化差异最为突出 ,最能导致交际失误的区域 ,而时间维度是跨文化交际中最有意义 ,值得研究的因素 ,从时间意识、时间态度、时间文化取向进行跨文化对比 ,可以发现不同的时间作为特征以及差异造成的误解与不满 ,价值观念对时间态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人们时间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可能对成功交际产生影响。本文从时间形态、时间取向和时间使用这三个角度,探讨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本文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注重包括时间观念等内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角中的时间取向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无处不在 ,包罗万象。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时间的信息传递也深受其影响。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 ,所以如何对待时间及如何使用时间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对中、西方在时间取向方面的文化差异 ,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 ,因时间观念的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和失误经常发生。本文拟从时间形态、时间取向、时间制式、时间序列等几个层面 ,对东西方时间观念作一些比较 ,探讨时间观念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期望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源于农业文明的惯性和工业文明的感受方式。这个时间坐标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习惯、观念意识、工业关系、人际关系和价值取向。为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本文从以上几个层面比较了中西方文化中时间观的差异 ,并分析了当今世界时间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跨文化交际中零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现在时间取向和将来时间取向等4种心理时间观,以及技术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3种文化时间观。举例说明心理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提出避免交际障碍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尤其是在商务交往中,5个以"F"字母开头的英文单词,即"Family、Face、Fate、Favor、Friends"常被西方人作为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确保在中国行商取得成功的首要原则。本文依据克拉克洪等提出的价值观取向理论,从5个维度将中西方文化里5个"F"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纽带及其形成和互动方式予以比较并探析其深层缘由,藉此提高公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对深层的跨文化意识普遍薄弱。指出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文化,这里从价值念、思维方式、文化定势和非语言行为等深层的文化层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面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介绍Penelope Brown和Stephen C.Levinson的面子礼貌理论,据此阐述中西方维护面子的差异:中国文化倾向于对正面子的维护,西方文化偏重保全交际者的负面子。从历史、价值观体系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根源:中国文化中面子观根植于群体意识和儒家文化,而西方文化中面子观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契约精神的影响很深。在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加的今天,要尽力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从中西诚信文化的社会背景、作用范围、价值取向以及约束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中西诚信文化在纵向单向性与横向双向性、狭隘性与广泛性、道义性与功利性以及自律性与制度性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从而启示我们必须将中国的道德诚信与西方的契约诚信、中国的自律诚信与西方的制度诚信有机结合起来,汲取西方诚信文化的合理内核,构建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输出显得比较欠缺。2004年中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任务,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其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现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重点,探讨“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根据双方价值取向,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被划分为伦理型文化和功利型文化的区别;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的区别;和谐性文化和抗争性文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学科在美国和中国分别有近50年和近30年的历史,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深受美国研究成果的影响,但由于两国研究环境的差异,美中跨文化交际领域在研究内容、研究群体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人权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影<刮痧>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个活标本,主要反映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冲突,而其中中西人权保护观念的冲突可以说贯穿于该影片的始终,这主要体现在家庭管教孩子、中西医治病疗法、孕妇与胎儿权利等三个方面.然而,该影片结尾同时也说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只要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对话,克服各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有关人权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协调和化解的.  相似文献   

18.
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根源。语用失误主要有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提出学习者应系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减少或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于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确切的认识。首先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从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商务往来这三个方面简要探讨了思维模式不同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