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语言模糊性的实质 ,分析了产生语言模糊性的根源 :语言的模糊性不仅源于客体 ,也源于主体 ,更在于主一客体相互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模糊性产生的这一根本原因出发,采用层次论的方法对于语言模糊性在语言不同层次的体现进行考察,描述了模糊性在语言不同层次的体现,提出了“模糊性的层次呈现性递减及消解性递增”这一考察方案,探索了这些模糊现象的认知成因。  相似文献   

3.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大多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这三者中的部分方面加以考虑,而未充分、全面认识到认知客体、主体和体现方式这三者在语言模糊性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语义三角理论正确地区分了符号、客观事物、思想或概念三个要素,并直观说明了三者在意义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也为分析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奠定了理论框架。在语义三角理论框架下分析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将利于完整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这是由语言的客观属性及其本身表达功能上的不完备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处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行为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的模糊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和语言的精确性一样,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还可能互相渗透和转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模糊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世界、人类认知特点、语言系统特点、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都能使语言产生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变和复杂的,其复杂性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表现为游移不定和模糊不清的特性。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十分普遍,因而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的注意。本文试图通过对某些英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说明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属性,也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但我们同时强调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绝不是对语言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否认。相反,两者之间互为补充,不可分割。既重视对语言精确性的研究,又不忽视语言的模糊性,才能完整地把握语言变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客观世界的基本属性,也是人脑思维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一种载体,自然而然亦具有模糊性。本文将首先浅谈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又因语言模糊性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故对其涉及的范围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探讨其中的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其研究历来受到学界关注。以中西方学者的相关分析为研究背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认识论的新角度,对语言模糊性的来源和存在理据进行哲学剖析,发现模糊性与生俱来,与明确性共生共存,相互转化,循环反复。  相似文献   

9.
试论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的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存在的必然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它源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社会交际等因素的模糊性。回顾语用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语言模糊性与语用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模糊性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语用学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和起了推动作用,而语用学研究的实质是对语言模糊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介语产生根源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中 ,并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探究中介语产生的原因 ,对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尝试运用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深入剖析文学模糊存在的原因,指出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性语言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艺术的需要,进而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释文学模糊的审美机制和艺术。  相似文献   

13.
元宵节起源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宵节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三家,分别为汉武帝太一神祭祀起源说、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然而,这几种说法都难以成立。从节期来看,元宵节的节期正月望日与上古时期元日祈谷的时间孟春元日同为农历正月里的一个吉日|从文化内涵来看,元宵节与元日祈谷的祭祀活动都具有祈求丰收的文化内涵|从活动内容来看,元宵张灯与燔燎祈谷都有灯火娱神的内容。因此,元宵节的起源与农业文明有直接的关系,元宵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农业祭祀活动,'元日祈谷'为元宵节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日常交际中常见的模糊语言现象,探讨其在会话中的交际价值,认为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能遵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还能为自己留下余地,避免尴尬局面,增强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语言的模糊性与得体性的关系。模糊语言是通过语境起作用的。语境或场合对模糊语言具有释义功能和制约功能。“信息量的切适度”与“人际意义的合意度”问题是语言得体性的两个方面。以实例分析了切适度与合意度通过模糊语言得以实现。语言的模糊性是实现语言得体性的手段或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信息传播形式之一的广告,它的起源问题,只能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起源中去探寻.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传播活动原来是混沌一体的,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广告才逐渐地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具个性的信息传播形式.语言的产生不仅有效地完善了信息传播的手段,而且凭借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也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当原始人群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段"以某事公告于众"时,最初始意义上的"广告",就在混沌一体的原始传播活动中萌生了.广告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以及技术媒介的进步而一道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从模糊语言的本质入手,介绍模糊语言在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中常见的表达形式,并分析指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客观准确,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模糊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有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分析模糊在不同语体即日常会话、媒体、科技文体和文学中的表现,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语言模糊的功能和特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9.
由西方思想家提出并发展的关于正义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自证效应”,其论证方式充满主观想象,缺乏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跳出人文社会科学“循环论证”的怪圈,适时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应激理论来解释正义的起源问题。文章认为,由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的应激理论为正义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正义的产生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应激反应的过程。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是应激源,抗争与妥协是应激反应在行为上的表现,而正义的产生可以看作是应激反应的结果。这也正是正义起源的条件、路径和标志。作为一种尝试,应急理论视角下的正义起源研究可以看作正义理论在当代的一种新发展,是否还有更科学和更合适的理论可以应用在研究正义的起源问题上,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