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弃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从形式层面解决现代主义建筑异化矛盾的进路,转而从空间的层面对其进行解析。传统建筑理论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后者继承科学的理性空间思想,以此作为其理论原则的核心并统摄其他相关要素。现代主义建筑在理性空间思想统摄下使目的性功能变成客观量化目标,方法性构造演变为力学实证手段,结果性形式成为数理几何的呈现,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就是理性空间,把握这种本质才能摆脱矛盾、走出困境,达到"诗意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长江大学建筑学专业有两个立足点其一是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气息,其二是地方院校建筑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建筑教育应该同本地具体的区域经济、历史文脉、生态环境相结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研究并促进乡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和谐,引导学生探求一种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极少主义的强烈冲击,建筑设计表现出一种追求形式极端的倾向:由功能理性、技术理性、经济理性转变为对建筑形式的极端追求。这种现象在中国出现并迅速生长,为此现代建筑创作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建筑创作呼唤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茶道与茶道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茶室建筑的空间形式,剖析日本茶室建筑的审美价值,从茶道思想和茶室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对日本当代建筑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建筑的内涵来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西方建筑师把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于建筑创作 ,提出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理念。解构主义建筑理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并且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态的技术观是伦佐.皮亚诺的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他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将绿色植物、光、声、空气等生态的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和环境之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形态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加剧,环境问题受到全球各行业的重视,建筑师的环境意识也逐步加强,环境伦理因素正成为新时代建筑创作的责任和目标。论述了环境伦理观的生态转向对建筑创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建筑创作相应的价值取向,即:生态美的建筑伦理观、自然美的建筑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以大空间建筑为研究对象,透过当前信息建筑的创作热潮,分析了当代大空间创作表现出来的数字化特点和其在美学方面的新特征,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认为当代大空间建筑创作已突破原有的审美观念和原则,实现了对功能关学的重构和技术关学的突破,并由注重实体研究的客观倾向转化为注重虚拟研究的非物质倾向。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性、象征性和形式主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从意识与审美、技术与功能、宗教礼仪和空间序列表达几方面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转化进行了阐述,目的是通过解析传统建筑要素在形态解体、空间异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探讨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和"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味,文章从建筑空间尺度、虚空间与灰空间、空间的布局三个角度分析传统"和"理念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并得出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说“圆”     
圆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文章从形态构成角度出发 ,结合建筑形态的实例对以圆为母题的建筑造型与空间进行了分类研究 ,力图使建筑创作领域的研究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建筑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评论在我省尚属空白,本文论述了建筑评论对繁荣我省建筑创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建筑创作空前繁荣。各类建筑异彩纷呈,本文从中国建筑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典型建筑创作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未来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4.
对空间理性缘起的价值考察是大卫·哈维空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审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哈维发现传统空间的"观看之道"在此转变,空间被各种理性印象所内化,其被视为个体解放与技术文明所利用的对象。在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规划的双重推进下,空间理性在建筑、自然等多个领域得以体现。而空间由此所蕴含的客观性、实用性与技术性也吸引了"权力"的渗透,空间与权力的结盟使空间理性的行为实践逐步"异化",进而导致了空间的去人性化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提出了环境是一切建筑创作与设计的基础要素的观点,从环境的地域特征、环境的具体要素、环境的功能、环境文脉、环境生态等方面论述了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建筑应该与环境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以环境为基础,既丰富又具体并带有现实意义的建筑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生态视域下的徽州建筑设计及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样式之一,其特有的设计理念是汇聚古典哲学、宗法观念、地域文化特征、实用理性功能乃至风水意识等多种思想的产物.徽州建筑设计所富含的生态观体现在建筑选址、造型设计、材料使用、室内装饰等多个层面,而这一先进的生态理念不仅造就了古徽州宜居型的居住环境,而且对当下社会的建筑设计实践乃至现代建筑理念的构建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身。价值理性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客体精神质量的批判和建构,从而真正体现人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由四个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批判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建构理性。这种内在规定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对立,导致了价值目标的差异。这种针对价值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就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其“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以理念论作为哲学基础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分离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真实的世界是在具体事物之外的存在,是人类理性才能把握的抽象的理念的世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对理念世界的认知和接近,是灵魂对迷失的理念的“回忆”。最高的理念是“善”,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理,只有在“善”的理念引导下的城邦才会具有正义的品质,而拥有这种最高智慧是哲学家的天性。“哲学王”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理性治国的体现,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最核心和最有独创性的地方,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作为本体论的理念世界中的理性国度。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球化和文化趋同的挑战,面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再创造成为建筑创作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建筑创作多元化是对的,但中国建筑的发展要以传统建筑文化为根,用中西建筑文化激发我们的创新。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需要将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进行高度整合,它经历的应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