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明治时代女性与现代女性的离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通口一叶的短篇小说《十三夜》,反映了日本明治时代女性被动的离婚观。明治时期女性受的教育机会很少 ,没有独立意识 ,在家庭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形成了被动的离婚观。现代社会男女地位平等 ,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均等的 ,教育给女性带来了独立的意识 ,使她们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意识 ,形成了主动的离婚观。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本位文化中崛起。中国近现代女性作家对社会生活以及女性本身进行初步的探索和书写,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3.
王萌 《中州学刊》2004,(4):101-105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以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的男性知识分子精英,掀起了以"保国保种"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这次思潮有利于女性走上社会,但过于强调女性对国家民族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女性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先觉的女性也认同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的贤母良妻主义等救国观念,但仍有部分女性清晰地传达出与之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中国和西方女性都受到弱化和丑化。随着中西展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女性解放运动,女性逐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也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中国和西方女性都受到弱化和丑化.随着中西展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女性解放运动,女性逐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也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李达的女性解放理论,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并非先天的和固定不变的,相应地,女性问题也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时就已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始于女性劳动方式的改变,因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方式的变革,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性.肇始于西方的女性解放运动,将这一可能性变成现实;由英法等国和俄国所开创的两条迥异的女性解放道路,为中国近现代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也彰显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女性解放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霞 《齐鲁学刊》2000,(5):38-41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8.
吴小玲  张霄 《天府新论》2018,(2):131-138
“种田文”是女性向网络文学的一种主要类型,主要由女性作者编写、女性读者阅读、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归旨。这类文学表面上看起来处处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发现这种觉醒本质上是虚假的。通过梳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发现无论是以丁玲、冰心、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近现代文学写作,还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最终实现女性解放、实现性别真正平等上均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9.
张互桂 《船山学刊》2009,(3):201-204
现实表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只是知识女性解放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信息化并没有导致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女性地位在信息社会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信息化仅仅是社会转型期的局部特征。女性解放任重道远,要逐步提高女性的地位,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女性自我进取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女作家从社会派定的传统角色挣脱出来 ,在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她们建构的女性形象不是单一的 ,而是发生了嬗变。冰心一类的作品中出现的是以温情主义为主的温婉、清澈、纯净的淑女 ;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越轨的叛女 ;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 ,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间表现出的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 ,也可以窥见这些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 ,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各阶层妇女如何开始思考自身处境地位,发掘女性自身价值,公开反对神权、男权压迫,参与社会事务以及她们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变化。旨在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提供一些借鉴启示,使他们能更好地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与男性共创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以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8-92
浪漫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女性也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来,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有所改观。尽管女性并非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但是女性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反映出了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值得关注。由于存在社会身份和话语表达的差别,女性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都市文明与女性文学关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尤 《江西社会科学》2007,4(7):100-104
都市作为一种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女性的解放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都市舞台中旋转的女性文学,不仅表现了女性阅读都市的意识和立场,而且通过写作进一步塑造和想象了都市的现状与个性。都市作为现代最大的文化符号,其欲望化空间为女性欲望在文学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而女性文学又使都市的欲望得到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一词的产生,代表着对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的追求.文学中的女性是时代的缩影,体现着时代特征,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女性角色的文学价值是无可取代的,本文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征、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主体性建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四个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在任何社会中 ,一套占统治地位的合法话语都是对特定的阶级、性别和种族价值与利益的反映。具体在父权制社会中 ,语言本身就是对女性精神的压迫 ,在父权色彩的语言环境予以女性的是一种创伤性体验。抚平这种创伤就是女作家们挥之不去的梦想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女性文学”相关的概念有“妇女文学”、“女性写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意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特定内涵。目前批评界对“女性文学”的理解存在狭隘化倾向,不能涵盖批评对象的范围,因而应在“女性文学”之外再加上“性别文学”。“女性文学”以女性作家创作、作品为对象,探寻其审美特性。“性别文学”则不管作家的自然性别,用社会性别理论对文学中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利关系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8.
“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女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入手,客观辩证地考察她们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努力寻觅探析基督教文化对她们的思想和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秦美珠 《理论界》2004,1(4):40-41
当今,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女性的政治解放层面,而是已经深入到女性的社会解放层面;不仅仅把女性解放看作对女性问题的解决,而且是把对女性问题的解决看成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其他问题的一部分。“妇女问题”是世界事务中列于人权、民主、环境、和平和发展这些基本议题之后的一个独立的重要问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研究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尤其重要,因为马克思从哲学层面揭示了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一致性就在于感性原则的确立,这一原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将对人类行为产生重大的价值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文汉 《文史哲》2003,(2):158-162
三岛中洲 (1830 - 1919)为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儒学家、教育家、汉文学作家 ,与重野成斋、川田江并称为明治三文宗。中洲“奉孔学”、“最好姚江”,其文学创作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 ,表现出“义利合一”、“竞争谦让相济”等经纶思想以及“日新世用”、兼容并蓄等育人理念。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日本近代文学史、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