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克尔凯郭尔与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相反,强调人的个体性,认为群体是荒谬的,只有个体的人才是信仰的真正主体。在他看来,信仰就是孤独的个体在恐惧和绝望的内心体验中走向上帝的过程。他把人看作一个不断生成着的存在,认为个体的人只有借助对上帝的信仰,才能摆脱精神的绝望,最终回归自我,“成为自己”。克尔凯郭尔的个体主义宗教哲学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2.
当代重复思想研究是自柏拉图以来西学传统命题:同一与差异、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在功能和意义上,当代学者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概念范畴进行阐述和转化,如尼采的永恒轮回、德勒兹的差异哲学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则从重复中看到了实现个体完满人生的重要途径,表达了对主体审美生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研究克尔凯郭尔往往关注他哲学方面的成就,却忽视了他全部创作的根本底蕴--信仰问题.本文拟从基督教思想史而非哲学的角度,把握这位非凡的思想家.力图通过克尔凯郭尔对人、罪、上帝、信仰等问题的独特看法,来发现他与传统信仰的冲突之处.文章指出,克尔凯郭尔并非游离于社会之外,相反,他敏锐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社会.  相似文献   

4.
卡森·麦卡勒斯生活在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其创作受到存在主义哲学、尤其是丹麦存在主义神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深刻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麦卡勒斯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的成因,分析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及宗教神学思想对麦卡勒斯创作思想和内涵的直接影响和表现,可以见出,在怪诞的文学形式背后,是卡森·麦卡勒斯对人类存在和人性的深入洞察。  相似文献   

5.
克尔凯郭尔对施莱格尔反讽的批判呈现出他们反讽在服务对象、否决程度与主观性方面的相异。但他们反讽均是苏格拉底反讽的现代发展,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的反讽,致力于反叛理性主义的禁锢与意识自由。他们还要诗人凭借反讽凌越形式、素材、写作惯性乃至创作本身,实现创制自由并导引读者解放自我。二人反讽启迪着众多现代西方作家与哲学家采取反传统写作与断片化叙事,质询与反思着自然坚实的传统和日益内化的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克尔凯郭尔“相信”有一个悖谬的世界,他相信荒谬的力量,相信不相信,以此磨炼他的意志。他引用圣经中亚伯拉罕的故事,说明信仰就是对不可能之事所报的热情。但与一般的有神论不同,克尔凯郭尔认为信仰也同时是一个与上帝搏斗的过程:他不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信神而又与神过不去,使理解成为一件不可思议之事。这种态度,使克尔凯郭尔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与黑格尔不同的纯粹个人的世界,强调精神的个性与纯粹性。  相似文献   

7.
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信仰观与鲁迅的国民信仰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基督教信仰的式微是关系到西方"现代现象"的重大精神事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克尔凯郭尔痛惜地指出:"我们的这个时代若是有信仰,它就应当像其它一切时代一样可爱".而在被纳入现代世界格局的中国,"先知式"的思想者鲁迅也敏锐地看到:"佛教和孔教一样,都已经死亡".鲁迅早在留学日本时期就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等人发生了"精神相遇"关系,信仰缺失是他们"社会--文明批评"的一个共同视点.  相似文献   

8.
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兼有哲学和神学两个维度,舍弃其一,就说不通。此外,他以反讽的、否定性辩难的方式进行写作,其目的不是让一方胜过另一方,而是让其两败俱伤,让理性陷于绝境,从而引向信仰。克尔凯郭尔志趣在于揭示理性主义生存方式的困境,以面向上帝的个体生存之路为归宿。  相似文献   

9.
克尔凯郭尔在《畏惧与颤栗》中聚焦人的存在,强调个体的孤独体验终将走向信仰。克氏信仰观表面上游离于确定性之外,且建基于个体的主观经验,具有明显的内在化维度,但这种信仰观实则与外部世界塑型的伦理体系相关联,彰显出克氏信仰观对个体发展的关注及社会现实的批判。《畏惧与颤栗》体现了克氏对宗教与人类生存景况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强调信仰,但并不排斥道德,批判理性,但并没有完全依靠感性,从而揭示出一种存在主义版本的神学救赎图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克尔凯郭尔、尼采和维特根斯坦为例,探讨了叔本华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关系.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一道批判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神学,开创了现代人本主义.尼采通过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造为权力意志,彻底批判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维特根斯坦在叔本华的影响下,从语言批判的角度否定了传统哲学.因此,叔本华哲学是西方哲学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解读为他的“意志” ,发动了西方哲学史上又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传统意义上“意志”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一直是主体性的和隶属于现象界的 ,从未有人将其尊为终极的本体 ;叔本华大胆地向这一约定俗成的语义挑战 ,将一个主体的和现象的意志擢升为客体性的和本体性的自在意志。本文展示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的创建方式 ,即从“身体”出发对自在意志的追询策略 ,为理解其整个哲学体系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性的先验意识如何构成“这个世界”之根据来首先阐明哲学与数理科学的关系和界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哲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及其界限。对这种内在关系的分析表明,哲学与宗教只不过是理性返回本源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莉 《南都学坛》2002,22(1):111-112
叔本华作为康德与黑格尔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体系之后另一思想体系的创立者 ,从意志到欲望、从欲望到幻灭、从幻灭到痛苦和虚无 ,构成其悲观主义哲学论点的主线 ,对后世哲学流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通常被视为一种悲观主义。其实,学界关于意志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意志哲学是叔本华建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新的形而上学,只有将它置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背景下才能理解它何以是一种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导致了虚无主义即人的迷失。悲观主义和人的迷失是叔本华从传统形而上学“跌落”到意志形而上学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他把世界的本质看作意志,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欲求,人生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思想具有反省人类自身,关注人生的自我拯救功能.当然,他的晦暗宿命论等倾向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本着一种科学的精神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相比较于传统西方哲学而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三个方面的表现可归结为一条,即消除旧意志观,确立新意志观。  相似文献   

17.
儒学是否宗教、有无宗教性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历史性问题。由利玛窦来华传教开其端,中经康有为创立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20世纪中叶得以较大程度地展开,70年代后期又掀起新的高潮。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学者们大都从儒学的某个侧面与他们所理解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的不同点或相似性来说明儒学的性质,因此还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与历史的结合上,重新界定宗教,从儒学发展过程内部去寻求儒学和宗教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史中,自由意志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那时对意志自由思想的探索尚处在朦胧阶段,哲学家们并未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只有一些简单粗糙的规定散见于不同哲学派别的学说中,但正是这些粗陋的规定,为整个西方意志自由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近代法哲学的最高成就。黑格尔认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国家是伦理观念的现实,法则是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法哲学的本质在于高扬人的自由本性,批判封建专制,实际上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探究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中西哲学"和谐"范畴的提出、"和谐"范畴的外化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