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用古今、中英诗歌实例论证了闻一多的诗歌"三美"说,同时提出诗歌批评应进行综合批评的主张,并提供了中英诗歌批评实例.  相似文献   

2.
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美妙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灵动论之,至于其中蕴含的绚丽色彩、风格各异的绘画艺术却没有人提出来专题探讨。本文从诗歌意象的组合、色彩与个性情感的关系、西洋画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方式及绘画美的动态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论析,阐释徐志摩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如何在诗与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中寻求契合点,成就其诗歌艺术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3.
艾青作为由绘画转向诗歌的诗人,绘画影响了他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抗战时期,他娴熟地把色彩和线条运用于诗歌创作,突出了色彩美和构图美。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农人的后裔”,他诗中的色彩和线条饱含了他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朴素的光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诗歌建筑美的概念,始自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提出.而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其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等论之,对于其形体的灵动和意蕴的丰富之结合,却研究不足.本文将弥补这种缺乏,从诗歌建筑美的先觉、章法体式的灵活、建筑美作为“立体的绘画”和“凝固的音乐”以及内容与格式、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这四个方面予以分析.从而确立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的徐志摩,其诗歌在文学史甚至美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詹燕 《学术论坛》2001,13(5):102-105
诗歌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内容之一.贺敬之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韵律与节奏,而这两者又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机结合.从贺敬之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声韵自然、节奏谐美的诗篇,才是真正的好诗.  相似文献   

6.
诗歌音乐性和音乐美是一对经常缠绕的诗学话题.在澄清基本概念诗歌、歌诗与歌词的前提下,本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音乐美进行必要的区分,并为当下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创作类型进行归纳,探讨音乐性与中国当代诗歌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7.
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感伤美、谐趣美、坚韧美.  相似文献   

8.
女性的诗歌创作,多论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青楼女子尤为如此,她们多在诗歌中慨叹自己的悲剧命运。本文所论述的宋代诗人温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楼女性,她所呈现给后人的是体现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悲剧美的意蕴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由于诗人常常借助于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因此使得诗歌具有一种情景交融的特性。而情景交融是意象内容的核心,诗人们在意象经营中,情与景相互交融、契合,意境含蓄、蕴藉,从而使诗歌呈现出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0.
韩东的诗歌与中外诗歌传统相对疏远,与翻译小说、绘画、影视却关系密切。在诗歌思想和叙述方式方面,韩东受萨特、加缪、勒·克莱齐奥等人小说的熏染较深。在思想方法、美学追求、艺术特色方面,画书画册的阅读欣赏、素描速写的美术实践对韩东的诗学思想和创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影视题材、蒙太奇、剧本故事元素也巧妙地移入了他的诗歌创作。在新诗西化与民族化主张此消彼长、走向融合的过程中,韩东自20世纪80年代初便打破文学体裁和艺术门类的壁垒,坚持博采众长和自由创造,不仅显示了前瞻广博的艺术视野和独立可贵的探索精神,而且在跨艺术交流方兴未艾的当下,对诗歌未来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启发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清情爱小说的兴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情爱小说是以男性的欲望和需要为前提,从男性文化的视角出发而创作的,所表现的美男效应与女性主义暗合。小说的纵欲妇女形象满足了男性读者对女性的欲望,表现出男权社会不平等的性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神魔小说是在<西游记>确立的编创方式的影响下,经由书坊主与下层文人的模仿、炮制,迅速走向繁荣的;又在小说评点的引导下,在心学思潮的濡染下,继承、发展了<西游记>寓言、讽世的创作手法;后来,世情小说的勃兴、时势的变迁、读者阅读需求和审美口味的转移,导致神魔小说一方面向荒诞寓意的创作路子上拓进,另一方面又朝着与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合流的方向蜕变.  相似文献   

13.
李玉莲 《学术研究》2000,(3):112-117
元明清小说的翻译传播在亚洲是通过媒介组织即坊肆以印刷为媒介实现的,在欧洲则是以更为先进的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各种出版物为传媒完成的。其传播对象在日本、朝鲜经历了由精通汉学的知识分子到平民,在欧洲则经历了由文化精英到民众的平民化过程。传播过程中的修订润饰加工在翻译传播中也多有表现。  相似文献   

14.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5,(10):135-138
明清小说评点家从看戏的审美视角评论小说文本,借用了一系列戏曲概念,诸如楔子、折、关目、收煞等。这些概念表现出评点家以舞台艺术的空间观念看待小说叙事,引导读者对小说文本做舞台时空表演的理解,也表现出评点家特别关注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大理乡间的本主庙里留存有一些刻制于明清至民国年间的碑文,在历史人类学看来,通过碑文,可以理解彼时此地的信仰世界并进而了解到本主崇拜背后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地方性策略,当地必须将自己崇祀的神明从"淫祀"的嫌疑中解脱出来,当地人一般都会按照国家推崇的逻辑方式对象征资源进行操作,从而使国家礼制和民间信仰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调和.本主庙碑文的说法和内容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士绅进而是普通民众的信仰世界的整体塑造,本主信仰的发达同时也是儒家意识形态在民间推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宝物叙事的常规艺术手法,有想象与夸张、构设悬念或补叙出身、类比与示现、铺叙与渲染等。宝物符号,构成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描写模式化的核心,而宝物的叙事模式,既是古代小说文体本身的变异——通俗化与史诗化,又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套语,与明清小说中宝物叙述有密切关系。宝物崇拜构成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史诗手法为核心的创作受到市民接受心理欢迎,宝物的价值意义不断增值。  相似文献   

17.
秦宗财  董家魁 《学术界》2007,(6):223-227
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文化情结是明清徽州文化商人的主要成因.徽州文化商人有学术著述、艺术爱好、实学研究和古玩收藏等类型.他们对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士商融合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最早的散文笔记出现于汉代,历经唐宋,至明清达到空前繁盛,不仅门类多,数量亦不少.但由于各种原因,湮没亦不少.目下存留下来的一些罕为人知的珍希笔记,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可补史乘之缺.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学术研究》2003,(10):109-115
在历史上 ,东南地区是疫病的多发区。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十分严重 ,这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 ,但《明史》、《清史稿》对此记载不详 ,颇多疏漏。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的方志 ,就东南地区的疫情、疫病的种类、疫病爆发的相关因素及疫病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作了初步考察、分析和探讨 ,从而弥补了正史对这方面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生玺 《文史哲》2006,(3):132-137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清军原先是愿意和明朝议和的,但崇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在调吴三桂援京或者南迁问题上又再失时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若与清方谈判或者固守北京,也很可能取得胜利。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归根到底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正确选择方能得以具体体现,这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