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吴纬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6)
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语境角度出发,认为语境在口译过程中对交际双方的认知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从认知角度出发,研究了口译过程中在认知推理的作用下我们可以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为我们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实际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政府进一步把中小城市作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中小城市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在这一城镇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着重分析中小城市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制约因素,给出中小城市如何在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期间,借助电子商务发展本地经济,进一步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艺术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当构建社会化的教学体系,切实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搭建一个互动、创新、探索与资源丰富供给的教学平台。目前,高校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还需要不断优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秀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37-39
英汉翻译中词义的选择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而词义的选择离不开语境、修辞和日常生活中科技词汇的引申意义。语境保证译文词义的对等而修辞和日常生活中科技词汇的引申意义的使用则保证了译文文体的对等。只有准确把握和理解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然后用恰倒好处的词义去翻译,才能再现原语的信息进而达到完美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8.
藏区现代化过程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化发展与宗教世俗化的关系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藏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宗教世俗化现象。目前,藏区宗教世俗化主要表现在:寺庙功能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一部分功能弱化;藏族信徒的宗教观念日渐淡化。这些变化对藏区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牛作为一种牲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以牛作为牵引力的农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对于一些民族社会来说,牛不仅具有生产生活上的实用价值,也是宗教信仰中不可缺少的祭祀品,并作为交换媒介、娱乐工具、财富象征和民族精神气质等符号存在.从牛的视角,展现了人类社会与环境、群体及自我的互动关系.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牛在日常生活中正渐渐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视野,以牛为纽带建构起来的文化越来越式微,这是人类文化的退化,抑或是人类自我的忘却?本文通过对“牛”在西南民族社会中意义的探讨,试图说明人与物的动态关系,以及人对自我在自然界位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必须合理地确定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大量农用地在城市化过程中被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最根本的生存基础.现行的征地制度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必须依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运用物权法来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1.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英雄文化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为主轴,发挥英雄精神的导向作用,培育与提振英雄文化,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意义重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英雄文化新的时代意蕴,基于中华民族精神熔铸的时代精神、以民族复兴为核心凝聚全体成员的时代要义、坚持人民主体性的时代方略构成了新时代英雄文化的时代意蕴。英雄文化的独特内涵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从历史维度上看,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起步与发展;从民族维度上看,诠释与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从现实维度上看,彰显和汇聚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明确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培育方向,打造多元立体的文化传播模式,优化文化的时空情境建构,充分汲取英雄文化的教化激励价值,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隆务镇回族文化变迁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野对青藏高原一个叫隆务镇回族群体的生计方式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并以田野切入,从人类学层面思考和关注这个群体的生存发展及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藏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及主要成就:一、藏族当代文学的诞生、发展和分期;二、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包括纵向继承发展和横向交流、借鉴及影响等;三、藏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藏族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学理探究,对促进藏族当代文学的创作、研究和国内外学界进一步了解藏族当代文学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推进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但是 ,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 ,民族间现有的巨大发展差距严重危害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 ;改革中利益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将使民族矛盾不断生成和发展 ;民族文化互动中 ,文化的碰撞及开发利用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当流失 ,也会对民族关系造成冲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民族关系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和冲击着我国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等。文章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等因素 ,并提出推动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全新的转型期。一方面,在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等规化与举措的推动下,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因利益等因素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潜在的新型城镇化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城镇化概况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利益非均衡化、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从发挥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的社会保障作用、用文化认同引领农民市民化过程、多管齐下解决新城镇市民就业等几方面提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往往会成为我们民族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国广大中部地区的民族乡。本文在分析中部地区民族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利、弊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浅显的思考,以期能对我国中部地区民族乡甚至东、西部地区民族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的中国民俗学自“五四”时期兴起以来 ,在开始阶段曾对口头语言问题非常重视 ,并开展了不少相关的活动与研究 ,在当时有着特殊的作用与重大的影响。但后来很长的一段时期 ,民俗学领域的语言研究开展得很少。黄涛所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是民俗学领域内对语言民俗进行专业研究的开拓之作 ,在语言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了有益而且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动具有共同性的国家通用语与具有差异性的民族语言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基于对河池、百色两地的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沿着“国家通用语和壮语均衡发展、倡导多语多文化共同繁荣”的语言文字发展思路,提出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为:其一,精细化开展推普工作,彰显推普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其二,固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具体包括:用政策法规固化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在母语地区和民族聚居区营造民族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广西少数民族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办实施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加大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力度,开发人性化的多种语言文化服务,发展语言产业。研究结论旨在为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贡献广西智慧。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以课程思政协同推进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初步提出了民族院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内容设置及教学体系设计,以期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