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引自1994年秋以来,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94年秋,在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陈尚君、汪涌豪H先生合作撰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节要)》,提出:《二十四诗品哟作者是明代嘉禾人怀悦。1995年3月16日,上海《文汇报》策8版,有篇报导,题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文中说:陈、汪二先生在们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件“指出:《二十四诗品刷真正作者应为明代景泰间嘉末人怀悦。”1995年9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年会上,陈、汪二先生又提出他们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力资本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作者在一次关于劳动价值论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作者认为人力资本是价值化的人力资源 ,所有劳动者都拥有人力资本 ,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劳动者即为人才。人力资本产权与物质资本产权的契约关系 ,是现代劳动关系的轴心。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是保障劳动者权益 ,提高劳动者地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唆犯的定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行刑法对教唆犯立法上的错位 ,导致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对教唆犯的定罪与处罚无所适从。本文作者认为应在刑法分则中将教唆犯规定为单独的罪名即教唆罪 ,并本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设置不同幅度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4.
李方 《西域研究》2005,6(3):58-68
本文主要讨论唐西州蒲昌府的等级问题。以往研究者认为蒲昌府应为中府或下府,本文认为应为上府,作者从蒲昌府的地团、蒲昌府的员外折冲和员外果毅、蒲昌府官员的仗身人数、出土文书的有关记载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证。在论证的同时,作者还对相关出土文书进行了梳理,对蒲昌府官员的身份及蒲昌府辖境的镇、戍等军事机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自本刊1984年第三期发表张守刚同志著《列宁在认识论上的预见和我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及文中介绍绘制传统中国风景画的新计算机绘图系统的附图后,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同志曾与作者通信进行探讨。下面,我们择其一信同作者复函一并摘要刊出,供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本文认为,虽然本世纪以来,中国建立了近代型的司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系统性的合理体制尚未形成,实践中的种种弊病长期得不到克服。文章讨论了其中两方面的问题:1.法院超越司法权限、过于主动地行使权力。对此,作者论述了怎样的特征使得法院成为法院,即法院在功能和行使职权方式等方面具有哪些特殊性。2.司法管理官僚化的倾向。作者阐述了法官以及作为一种特殊机构的法院,在管理上需要建立怎样的制度,提出了司法职业非官僚化管理的观点。文章的重点是对于作者所理解的管理模式和基本观念从应然层面上进行论述,同时把这种模式和观念与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和实践加以比照,从而提示了一种改革的路向  相似文献   

7.
叙述人称问题长期争而未决,笔者拟通过系统探讨,对此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和划分。纵观以往人们对叙述人称的研究,多属单侧面的。这样即使研究得再深再透,也只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叙述人称的部分内涵,而绝非全部。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主张将叙述人称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探讨。所谓叙述人称,从形式上看,它是作者对被叙述者的称谓问题;实际上,它是以作者对被叙述者的称谓为标志的叙述方法问题。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标志着主要被叙述经历之所属(即主要被叙述经历属于“作者”,还是“特定读者”,或“作者”、“特定读者”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劳动力供求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发生作用,因此,必须准确计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规模,预测两者的发展趋势,经常注意调节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作者分析了造成我国目前待业问题的各方面的原因,指出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中,劳动力供应过度增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需求不足则是次要方面。 作者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待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问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农村问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关于方法,作者指出,好的方法不一定产生好的研究结论,原因出在观察的角度。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但这种方法要应用于合适的对象。关于研究内容,作者认为中国农村的改革本质上是权利的变革。土地财产权的确立,城乡居民之间平等的社会权利的确立,以及农村居民民主政治权利的确立,是中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编辑角度谈论文写作中的形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形式的规范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科研态度 ,对论文的及时出版也有一定的影响。许多论文普遍存在着形式上的问题 ,常见的有 :摘要与提要的混淆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混同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混用。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 ,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准确运用 ,才能做到论文形式上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杨荆楚在《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从概念、内容、范围与时间上,都不能科学地概括社会主义时期民族  相似文献   

12.
实现文科学报编校中的规范化,是提高学报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主要体现在文科学报的编排格式和论文的编写格式上。在文科学报编校工作中,规范化问题却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形式上的小节而忽视之,其实,规范化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学报的宗旨;决定编辑工作的成效;提高学报的质量标准。解决文科学报编校中的规范化问题,需要编者与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近年国内流行的“小民族”概念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意义上进行界定,并对学界关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同时结合在鄂伦春族社会的田野工作,思考了社会环境与小民族生存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杜勤  宋子良 《学术界》2001,(5):177-182
作品署名问题自科学诞生以来就没停止过,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就是一典型范例.而它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中尤其是论文发表中更成为一个不大不小,不得不让人关注,令人深思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作品合作作者出现的原因,指出了作者身份行为的表现形式并剖析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防止和根治不正当作者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术期刊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J-CD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关键词"、"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的使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对"关键词"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键词的数量规定弹性过大,关键词用分号来分隔;其对"参考文献"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文献类型标识码用法与国家标准不一致,文献类型标识码"Z"使用太过宽泛;对"作者简介"的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者简介内容"不够简练,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作者的隐私权和公平地发表成果的权利.对"关键词"的规定问题可考虑将关键词规定的"3-8个"改为"3-5个",采用论文作者标引与专业标引人员标引相结合的方法来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空隔来分开;对"参考文献"的规定问题可采用国家标准标引文献类型标识码,对文献类型再作进一步划分,使之更精确;对"作者简介"的规定问题去掉"职称"和"学位"前的年龄、性别、民族和籍贯,去掉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信箱,对同一篇文章的多名作者只列出第一作者的简介.  相似文献   

16.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4,24(3):173-175
近代人物的结集和古代人物的结集有着明显的不同。政治家、思想家的文章每每在报刊上发表,有的未入"文集",有的又经过作者自己的修改、增删。由于它距今较近,亦有不少已散佚;特别是函札、日记等,必须要广事收集,而且还要注意撰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问题何以成为政治问题--西方生态政治哲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生态政治哲学视野探讨西方生态环境问题为何成为政治问题.作者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环境与政治在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经历了一个由中心-边缘-中心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生态政治实践在当代西方绿色运动中呈现出了五大基本特征;当代西方生态政治不仅改变了西方的政治格局,而且正绿化着全球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正在撰写的《曹操评传》中的一节。作者认为,过去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强调得太过分了。事实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积极历史作用和破坏性及历史副作用都是极大的。战争的发动者和战争的结束者,都代表着一种历史的必然。基于此,对曹操镇压农民起义也不直笼统地论说是非,而应作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民族问题概念的含义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作者认为民族问题简要概括即民族关系问题;平等联合的要求是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文章指出要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民族问题本身的基本规律区别开来。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坚持按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0.
冯今源  胡安 《河北学刊》2002,22(5):18-22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宗教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占据怎样的社会地位,发挥怎样的社会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者希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有利于我国宗教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有利于我国宗教界再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