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任新疆党代表一九三九年五月,陈潭秋从莫斯科囘国,来到新疆省首府迪化(现乌鲁木齐)。这时正是抗日战争已进行两年,我党和新疆督办盛世才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抗战爆发后,新疆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不被日本帝国主义飞机轰炸的地区之一。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大片国土的沧陷,国际援华物资要通过新疆源源不断运送到抗日前线,所以新疆成为极端重要的一条国防运输线。同时,我党干部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治病休养、或去学习,从延安到莫斯科,走新疆这条线既近便又安全,因此新疆又是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为了把新疆建成巩固的抗日大后  相似文献   

2.
综观苏联政府在抗战前期积极援华实际过程 ,其积极援华的原因有五 :一是苏联面临着严峻的战争总形势 ;二是远东形势日趋严重 ;三是苏联所面临的国内环境 ;四是以援华为先决条件 ,防止蒋介石政府对日妥协和反共情绪的增长 ;五是以援华抗战为苏日谈判的重要条件 ,迫使日本彻底放弃其“北进”计划。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和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1938年初,党中央应盛世才的请求,从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选派了大批党员干部来新疆帮助省政府工作。我党极为关注新疆各族妇女和各族人民的解放。在来新的党员中,有几位女共产党员如朱旦华、王韵雪、鄢贞、刘勉、申玲、熊梅影等,她们大多数被分配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但同时又用很大的精力从事和领导了新疆的妇女运动。自从有了党的领导,新疆的妇女运动就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各族妇女为支援抗战、建设新疆和争取自身的解放而努力奋斗,新疆各族妇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新疆400万各族人民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中,担负起了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开辟的兰—新—苏公路交通线、经过新疆的空中航线、从列城到叶城的驼运线,保证了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源源运入。截止1940年5月,新疆各族人民共捐款大洋322万余元。接纳了自吉林、黑龙江两省辗转来新疆的抗日义勇军24 000多人,还安置了1万余名无家可归、流浪到新疆的内地难民。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在抗战时期得到了空前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中,有一位曾为争取国际工人援华抗战、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奔波於欧美之间达8年之久、献身於中国工人阶级解放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就是如今90岁高龄、邮政工人出身的朱学范。周恩来说:在大革命时期,朱学范就与我们有联系。在爱国反帝的“五卅运动”中,朱学范开始从事工人运勤。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回外更多取国际工人援华抗战奔波,他一直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奋斗……加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劳苦大众,在生命线上挣扎著。伯05年朱学范出生在一个上海…  相似文献   

6.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发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的《文艺阵地》六卷一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抗战初期的生气蓬勃的新气象。这时,新疆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邀请进步人士杜重远去新疆,建立新疆学院。茅盾应杜重远的  相似文献   

7.
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军阀盛世才窃据新疆最高统治宝座,直到1944年9月失势离开新疆。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在新疆的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经历了与盛世才政府从密切合作到互为仇雌的重大变化。苏联对盛世才政府的政策演变,给新疆社会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反帝战线》是抗战时期新疆最早的一本综合性理论刊物,是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创办的以呼吁民众团结御辱、建设新疆、巩固抗战后方为宗旨的机关刊物。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界进步人士的苦心经营下,它最早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先进文化,声讨“倒行逆施”,团结和教育民众“抗战建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播撒革命的火种,对新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为解读战时新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民族自尊心的提升,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构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其史学价值和理论意义亟待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9.
盛世才在新疆长达11年的统治与苏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够在新疆坐稳与苏联在军事、政策等方面援助是分不开的,同样,与苏联的反目也直接加速了“新疆王”时代的结束;盛世才一改“亲苏”立场,绝不是偶然的,在思想上表现为“主义之争”,在新疆领土上表现为“归属之争”。  相似文献   

10.
1937—1945年,苏联从避免两线作战,确保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行远东政策。“七·七”事变后,它以援华制日为主,同时坚持对日展开缓和外交。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仍重视中国战场在牵制日本方面的巨大作用,但被迫减少并终止援华,由美国代替自己扮演援华抗战的主要角色。大战后期,苏联的远东政策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决定在远东从防御战略转入进攻战略,参加对日作战;二是削弱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建立苏联的远东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1.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华交通实施海陆空全方位战略封锁,对滇缅国际交通的轰炸就是服务于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日军利用优势航空兵力对滇缅国际交通沿线桥梁、仓库、机场以及交通枢纽大肆轰炸,企图切断当时唯一的国际援华路线,将中国围困成无援之师,甚至投放细菌弹,残害无辜生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面对日军的轰炸,国民政府通过构建防空体系,组织抢修抢运,呼吁国际社会援华制日等措施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陕西既是抗战的前沿阵地和西北开发的重点省份,又是华北和中原抗日军民的后方基地,更是联结西北、西南整个大后方和国际援华渠道的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当时陕西的千万同胞,则在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保卫黄河河防、直接抗击日军以及防空、支前等方面,发挥了责无旁贷的积极作用,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37—1945年苏联远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1945年,苏联从避免两线作战,确保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行远东政策。“七·七”事变后,它以援华制日为主,同时坚持对日展开缓和外交。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仍重视中国战场在牵制日本方面的巨大作用,但被迫减少并终止援华,由美国代替自己扮演援华抗战的主要角色。大战后期,苏联的远东政策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决定在远东从防御战略转入进攻战略,参加对日作战;二是削弱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建立苏联的远东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受到本国的经济制度、行政结构、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它也受到本国意识形态的影响。抗战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中立观望、援华制日、联合作战政策。中立观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联合作战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国民政府对美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陈云之所以能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于1937年4月至11月开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工作的局面特别是统战工作的局面,主要在于:新疆地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抗日救国中成为抗战的一个后方基地;苏联与盛世才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关系;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盛世才标榜实行"六大政策",为陈云在新疆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推动了新疆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片领土沦陷于日寇之手,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然而地处祖国西陲的新疆,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进步,其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而成为抗战的有力后方。 经济及文化状况与政治局势密不可分。民国以来,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中央政府更迭频繁,无暇西顾,新疆相继处于官僚军阀杨增新、金树仁的统治之下。新疆形势先是封闭中的沉稳平安,进入三十年代则陷入战乱纷扰。1934年4月,盛世才凭借手中的军权,在一次军事政变中掌握了新疆的军政大权。这个时期盛世才思想倾向进步,并且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他权衡形势,窥测方向,决定靠拢苏联,抵制对他不信任不支持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在苏联的军事、政治援助下,盛世才站稳了脚跟,并陆续提出一系列进步的方针政策。1936年,他在联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正式提出并颁布了“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作为在新疆执政的纲领。 1934-1936年,国际上正是德、意、日法西斯日益猖狂地挑起和扩大侵略战争,在国内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集中兵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利,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期。与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相比,盛世才在新疆推行“六大  相似文献   

17.
1931年哈密事变发生后,苏联在错位的“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的指导下,对暴动势力在武器和物资方面给予援助,试图通过其达到对新疆进行“革命输出”,进而使新疆脱离中国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新疆形势的变化,苏联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逐渐改变了这一政策,转而支持军阀盛世才,最终以反对新疆脱离中国的政策实践而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8.
1933— 194 2年 ,苏联藉武力帮助盛世才统一新疆之机 ,将其势力大规模地打入新疆 ,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盛世才政府予以极力援助 ,以帮助盛氏巩固对新疆的统治 ;一方面通过对后者的渗透和控制 ,从新疆获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权益 ,从而使盛氏政权成为实现其利益的工具。这一政策的实质 ,是以对盛世才政权的“友好”援助来换取在新疆的广泛权益 ,达到控制新疆的目的。其中虽有善意、慷慨的一面 ,却更有利己、贪婪的一面。苏联对新疆的政策 ,对新疆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冲击“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由于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利益的侧重点的不同,因而实行不同的对华政策:或“不干涉主义”,或援华抗战,或扶蒋反共。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即: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初期英国民众援华的几个问题张新军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的英伦三岛民众很快发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援华运动。英国民众主要从道义和物质上援助了中国抗战。从1937年8月10日英国"中国人民之友社"代表格洛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