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收入分组数据作出城乡消费结构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通过各项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性的比较 ,基本需求的比较 ,投向需求系数的比较 ,收入弹性的比较 ,得出南京市城乡居民在设备用品、医疗、交通通讯、住房、文教娱乐等方面的不同 ,这些差异主要是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宏观政策刺激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金钰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16(4):37-40,45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城市住户调查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住房、杂项商品八大类.本文拟以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为变量(8种消费结构分别以X1、X2、X3、X4、X5、X6、X7、X8表示),对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消费结构相似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大陆28个省、直辖市2005-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内容和收入来源项目面板数据为对象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该动态面板模型的GMM(广义矩方法)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在衣着消费支出和杂项商品及服务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消费习惯,在食品、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居住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消费习惯;GMM估计结果同时反映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镇居民各部分消费支出的影响情况,该结果表明不同收入来源对居民各部分消费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统计与社会》2011,(3):13-14
2010年,南宁市城市居民消费中,属于享受型消费的交通和通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文化娱乐类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类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为36%,较“十五”期末增加了1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变迁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结构研究的是居民随着其总消费支出的增加,如何在不同消费品上增加其消费支出. 著名经济学家邹至庄先生于2002年在其专著《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第九章〈消费〉中对中国农村消费结构进行了计量研究.邹先生使用的是1981年和1998年的数据,分别做了两个横截面回归.本文拟用1999年至2002年的中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对近年来中国农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并与邹先生的对1981年和1998年数据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考察我国近年来农村消费结构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6.
共和县恰卜恰地区50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收支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恰卜恰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方面的增幅均超过10%,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世代交叠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城镇居民1992-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及VAR模型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际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是居民实际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与山东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与各类消费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有差异.老龄化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率正相关,与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意义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的研究以已经实现了的消费为基础,有利于真实的了解特定消费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其生活改善情况,也有利于贴切的分析特定区域内的有效需求。消费结构通过其构造的需求结构,已成为影响投资方向、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近10年来,内需的两个方面中,消费需求效果明显不如投资需求。目前,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40%,而在发达国家高达70%。扩大内需的突出问题是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据2005年统计,全国农村人口为7.45亿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7%,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与过低的消费率共存,这一矛盾能否顺利解决,对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因此,研究农村消费结构,激发农村巨大的消费需求,使之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当前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二、民和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一)ELES模型介绍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经济学家Lu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一、华东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基本状况分析 消费支出包括8个主要方面: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年均消费支出数据为基础展开研究.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消费支出水平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高磊 《江苏统计》2002,(12):15-17
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支出两个方面对2000年江苏省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在本文的最后,通过1995年到2000年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居民消费进行动态分析,并指出其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阶段性划分 首先,利用消费价格指数对1978-2000年的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进行可比计算,克服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1978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综合考试各项支出在农村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本文聚类过程选取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食品、衣着、居住、用品、医疗、文化、其它支出共8个指标作为变量,将各年各项消费支出作为样本点,用样本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来描述两点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层次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按年份聚类.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消费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在不断的升级和优化;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村消费必然涉及到侧重点选择问题.鉴于国内很少有文献定量地探讨过这个问题,文章拟合了AIDS模型,并计算出各类消费的支出弹性和自价格弹性值.根据这些弹性值的相对大小,认为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交通通讯和居住类消费将是促进农村消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价格因素、消费结构及消费观念是影响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农村人均社会保障及农村人均文化产业投资由于水平较低,微幅增长并不能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闫新华  杭斌 《统计研究》2010,27(5):32-40
 本文将内部习惯形成、外部习惯形成与消费结构相结合,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差分矩估计对中国26个省农村居民1994-2007年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都表现出显著的内部习惯形成。内部习惯形成类似于谨慎,习惯形成参数越大,居民储蓄目标将越高,消费将变得更加节俭。这也是目前中国农村消费市场迟迟没有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2)城镇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集中体现在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及医疗保健支出方面。这三类消费支出都带有很强的“生产性消费”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居民消费更着眼于长期,而不是简单攀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卫亚 《统计研究》2005,22(1):38-6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等生存资料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例快速上升 ,其中尤其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的消费支出 (以下简称为“文教支出”)增长最为明显。 1993年其支出比例首次超过用品而位居食品、衣着之后 ,1998年又超过衣着类支出并连续 5年“稳居”第二位 ,2 0 0 2年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竟高达 31%。虽然全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总体需求增长迅速 ,但是发展并不均衡 ,各地区的文教支出增长存在很大差距 ,甚至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教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居民生活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档次逐渐拉大,同时消费形成较大差距,消费结构层次明显。形成收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就业人口、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行业及部门效益三个方面。文章用基尼系数具体测定了深圳居民的收入消费状况,从历史发展来看,这种差距还会在合理的范围内拉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1~2011年的季度数据,采用Carroll两步处理法和非参数方向分析分别检验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居民消费的预测作用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控制变量为可支配收入或历史消费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对居民总消费和衣着、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分项消费的变动存在解释能力,对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分项消费几乎无解释能力,对其他分项消费的解释能力随控制变量的不同而不同;(2)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可有效预测居民总消费、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等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阳城县广大农村居民已不满足于“吃饱 穿暖、有房住”的陈旧生活方式,开始把目光投向新的消费领域,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据县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122.8元,医疗保健支出为126.1元,交通通讯支出为246.2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289.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10.4%、271.3%、9.8%。特别是交通通讯支出,比上年翻了近两番,成为农民消费的亮点。阳城农民消费新热点@杜平$阳城县农调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消费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以非物质消费为主转变,吃、穿等生存型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2007年中卫市城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