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喻国明  苏芳  杨雅 《社会科学战线》2022,(10):147-157+282
媒介技术发展重构了社会生态与传播图景,新的媒介技术开启了升维性实践与学科重构进程——传播理论与新兴社会现象之间的断裂以及传播学“十字路口”的困境呼唤传播学理论的迭代。传播学重构需以个人为基点,对个人认知、体验和关系进行中观、微观考察。文章尝试以行为科学作为支点,阐释“行为”范畴在传播个体与媒介环境中发挥的统摄性作用,论证以“行为”范畴表征传播中的个人的合理性,由此“行为传播学”呼之欲出。在学科构建的基本路径中,根据知识生产模式在行为科学的视域下找到学科研究的基本面向,并进一步通过可供性理论工具阐释行为传播的关键议题,为重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罗曼 《理论界》2006,(6):148-149
同西方传播学相比,中国传播学起步晚,但它历经引进阶段后已进入了创新与发展阶段。本文认为,中国传播学存在的新闻学化倾向是中国传播学学科定位上的缺陷,也是学科构建与创新的瓶颈。因此,当代中国传播学的科学构建与创新,迫切需要从哲学和文化学的维度,从全球化的现代性视野,完成学科定位的理论探索。从文化维度看,传播学的本土化既是学科构建的内在欲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外在情势;从现代性视野看,传播学的全球化,既是现代传播活动的理论诉求,也是传播学创新的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实践的变迁,是党的新闻思想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而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与时俱进,则是党的新闻思想发展的另一不竭动力。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将以人为本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倡导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由舆论引导发展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以新闻传媒为重要渠道,实行信息公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对互联网坚持加强建设与加强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际信息交流行为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的边缘社会学科。它于本世纪四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大陆兴起。而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研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到我国,是近几年的事,这是由社会开放,以及传播现象在现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的情况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刘淳松 《云梦学刊》2008,29(5):122-124
从心理学视野考察传播学会发现:传播学思想源流的心理学特色明显;在传播学经典研究中,这门学科凸现着与心理学的内在联系;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具体体现了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交融;大众传播心理学学科逐渐形成.传播学发展史是心理学有关理论进入传播领域促进传播学不断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重要基地,校办产业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我国高校及校办产业如何担负起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历史重任,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我们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的"身体"里,一直都流淌着其他学科的血液,而修辞学则是其中最古老的学术传统。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相遇",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传播修辞学。不同于修辞传播学的实践取向特征,传播修辞学强调立足修辞认识论这一逻辑原点,赋予传播研究一种修辞视角,将传播问题置于修辞学的知识脉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拓展并重构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传播修辞学研究的理论路径之一就是聚焦于传播活动的相关要素和环节,分别探讨其来自修辞学的研究视角及其打开的知识话语。相应地,修辞动机问题、修辞情景问题、修辞美学问题、修辞传播问题、修辞语法问题、修辞批评问题构成了传播修辞学研究的六大核心问题域。  相似文献   

8.
当前利用网络平台从事传播活动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新时代人才培养角度看,传统新闻传播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职场竞争的需要,新闻传播教育急需改革。在全民媒介实践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文科建设需要认清深度媒介化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新闻业蜕变与新闻传播职业分化重组带来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困境,超越一般的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知识整合力,在深度和高度上再定位、再调整。强有力的整合力,可以促进学科之间、学界与业界的交叉融合,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姜子龙  曹萌 《理论界》2005,(9):192-193
以传播学理论解读明清小说禁毁现象,既可刷新对文学传播史上禁毁的理解,又将完善文学传播学学科理论的构建.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文学传播的基本原理考察明清小说的禁毁,可见出其表征是权力的强制性、物质性实践;其实质是雅俗文化的博弈;其效果则是另类传播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中国新闻教育因应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举措,是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前高等教育中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既有地区之间差异等客观原因,也存在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应当站在时代高度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深刻分析当前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灵活确定教学模式、培养师资队伍、选择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丁柏铨 《河北学刊》2003,23(1):133-140
对新闻传媒和新闻事业进行管理,是传媒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件下对新闻传媒所进行的管理,较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新闻传媒所进行的管理,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有关部门对新闻传媒的管理,应当是按舆论机构的属性、传媒本身的规律、市场运作的要义、法律法规的规范、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管理。文章还对新闻传媒、新闻事业的综合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表现为促进了人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强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冲击了人们过时的旧思想旧观念,增强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一些领域中人们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滋生、以及腐败现象的蔓延.为了消除消极影响,我们首先必须发展经济,让共同富裕的政策全面实现;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看到希望;第三就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严惩腐败.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由于本身具有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等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在低碳产业发展中进行相应的引导、支持。作为低碳产业发展钻石模型中的主要因素,政府的行为在不同阶段通过影响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策略及结构与竞争等因素,助推国家低碳产业发展,真正提升我国低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性"不是一个仅具单一面向的概念。就用以描述公共政策而言,它其实内含着多个被世人称道的可以被单独用以评判公共政策的尺度,它集中了诸多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要求。这些价值要求经过提炼,在当代都被凝练在了"公共性"之中。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价值理性的高扬,都彰显了"公共性"对于公共生活的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如能在这些方面具备条件,便可以称为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用的缺失已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与无序,而整治经济秩序,重塑社会信用不仅需要强化诚信观念,加强道德建设,而且更需要国家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及监督机制等环节上予以完善,以解决社会信用低下的问题,真正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旅游观光采摘园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项目的典型代表,论文论述了开发旅游观光采摘园在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采摘园在开发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科技优势研发新产品,优化管理模式,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并加大宣传力度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具有民族性、政治性与公共性三大属性,其中:民族性是通过发展民族关系、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以及政府过程等方面反映出来;政治性与民族性结合,在处理民族政治关系和构建民族政治秩序中表现出来;公共性与民族性融合,通过管理主客体、公共权力、价值取向和公共利益等方面体现出来。民族性是最为突出的属性,是政治性、公共性的内核,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是民族性、政治性、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论奥运经济的八大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奥运会是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现已成为能提供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奥运经济至少具有稀缺性、公共性、资产专用性、区域性、阶段性、间接性、文化性、政治性等特征。只有准确把握奥运经济的基本特征,才能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语篇包含一定的意图并涉及一定的后果,完整语篇的建构是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中完成的。外宣语篇的语用功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离不开语篇受众的积极回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外宣语篇是多模态的。因此,外宣语篇的建构是在多模态、互动中完成的,并且体现着积极话语趋势。结合语域理论,对已有成功外宣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了几种互动多模态外宣语篇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评价一种所有制形式及其结构是否优越,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将不断下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将越来越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已取得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发展速度仍将快于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