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从政治角度切入,把一个普通的不同门第之间男女相爱的悲剧型故事写成一出政治悲剧。剧中主要人物瓦尔特、斐迪南、露伊斯主观上彼此并无恶意,但当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却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悲剧有其必然性。这种悲剧必然性使作品饱含批判的火热激情、跌宕起伏的艺术世界和给人震撼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机会是上帝的别名。”那么,机会究竟是什么呢?在一个画室里,一个青年站在众神的雕塑面前,指着一尊塑像好奇地问:“这是谁?”那尊塑像的脸被头发遮住了,脚上还长有一对翅膀,雕塑家回答道:“机会之神。”“那为什么它的脸要藏起来呢?”年轻人又问道。“因为在它走近人们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看见它。”“那它为什么脚上还长着翅膀呢?”年轻人又追问道  相似文献   

3.
1937年“8·1 3”淞沪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八百将士扼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从此“八百壮士”享誉中外。时过境迁,“八百壮士”今安在?他们撤出战场后又有哪些曲折悲壮的经历?请听一位叫田际钿的幸存者那鲜为人知的血泪诉说……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席勒式”的缺点,到底应该怎样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要把拉萨尔在历史剧创作上的最大缺点和他外交路线上的错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仍有认真研究、准确阐释和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我是谁”,在哲学史上这一简短而又深刻的发问不知由此而产生了多少的哲学家,也不知由此而困惑了多少的哲学家。人们也许会轻易地回答:我不就是人吗?可人是谁?从哪里来?在哪里?到哪里去?事实上,这一发问真正触及到哲学的灵魂,“全部哲学就在于了解我是谁”(罗伊斯语)。打开人类哲学史,不论中国圣人孔子的“知人”,还是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的“佛”之  相似文献   

6.
三毛,她看似很柔弱,实则很刚强。她把自己众多凄怆的际遇,都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充满了沛然的生命。三毛自己说过:“台湾是一次生命,沙漠是又一次生命,荷西的生是一场,荷西的死又是一场。”个人命运如此大起大落,谁能解除人生那深刻的悲剧性呢?即使象浮士  相似文献   

7.
除害篇     
一为了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游行活动的规模堪称是倾国倾城,万人空巷。看着那笑逐颜开的人群,听着那连绵不绝的爆竹,人们在想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艺术不同于科学对世界的掌握的方式。科学反映现实的方式是抽象思维;艺术则用艺术思维的方式,即形象思维。马克思在这一《导言》中要求我们艺术地掌握世界,那末艺术如何地掌握世界呢?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提出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问题。恩格斯也在《致斐·拉萨尔》的一封信中对“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莎士比亚化”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而“席勒式”则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春节六陪     
狗年春节,休哉优哉,闲哉游哉,此闲那游,有个“六陪”。不过,这闲不是那闲,此陪不同于那陪,我的“六陪”,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姐三陪”,何况鄙人不是小姐,更不是年纪轻轻的小姐,而是一个年纪六十超外的老人,一个退而未休的老人。这个“六陪”,自然也不是有人所说的“官员三陪”:陪上司,陪老板,陪小姐。何况,我也不是什么政府官员。那可能有人要问,老头陪谁,谁让老头陪?那么我的回答是:老头怎么没人可陪?何况,我的“六陪”,还陪得有味,陪得有趣,陪得有乐。我所陪者,我的老伴也。我所“六陪”,陪老伴治病之所需矣。  相似文献   

10.
梦露生命中最后一个早晨,摄影师席勒还和她愉快地呆在一起——梦露在花园中高兴地打理着花草,而路过此地去度假的席勒专门下车和她告别。这天晚上,席勒接到电话,才知道那是永别  相似文献   

11.
一曲《爱的奉献》,风靡了中国大陆,也陶醉了澳门:许多人唱“卡拉OK”都选这首歌。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澳门当然也不会例外。温情的广角镜,向每个来访者开放,任你观之、察之、发现之。是谁,在追求着爱?是谁,在奉献着爱?又是谁,在珍存着爱? 澳门人把这种“爱”称为“社会福利”,即指那些由政府和民间福利机构所举办或提供的服务活动,其中有些与家庭问题、人际关系和人格成长有着密切关系。 在澳门,社会福利的宗旨在于通过援助金的派发和福利机构的社  相似文献   

12.
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地球上只剩下一滴水,而我就是它……最后一滴水!我伤感地想着。我是最后一滴水,我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渗入某个伟大总统那已经苍白僵冷的嘴唇里,试图挽救他。可是没用啊,即使我渗进去了,他也不会站起来了……我愿意作为恩赐落在一朵早已干枯得不能再干枯的玫瑰上,然而,这简直是微不足道!可怜的花,它要我这一滴小小的水做什么?那么,我该去哪里呢?如此之大的地球,居然只剩一滴水。我去那片森林吧,尽管它已经碎了,死了,但它可以分担我的痛苦呀!在裂开的泥土上走,孤独地走,伤心地走,走向我的森林。可是,我还来不及进去,就被…  相似文献   

13.
怒火烧干了泪水, 铁拳能把旧时代打碎。面对着奴隶们的群像, 我们宣誓。这哪里是泥塑, 明明是我们的先辈。从这珠光宝气的地主庄园, 到那画凤雕龙的帝王宫殿, 哪一处不是他们的垒垒白骨, 白骨垒垒? 看一看这收租院中妻离子散的惨景, 想一想那奴隶主墓里披枷带锁的人殉, 哪一处没有他们的血泪斑斑, 斑斑血泪? 人类文明,奴隶创造, 历史道路,奴隶开拓, 哪是甚么“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 请站在这里, 举起你的拳头, 面对着奴隶们的群像宣誓。这哪里是泥塑, 明明是历史的证据。双目失明的老爷爷, 颤抖地拿着小孙女的卖身文契, 这就是孔老二的“仁义”; 无依无靠的寡妇,  相似文献   

14.
青春彼岸花     
一朵青春的花在彼岸绽放,随风朝着我们招手。我们犹豫并徘徊着.不知该点头抑是摇首。一片雾般的未来朝我们徽笑:“快去”但童年却挽住我们的手:“别走”一朵将结果的花,一枚已成熟的果,就像我的左右手,不知将谁去谁留。对过去的留恋使我们退后,但对于彼岸那朵花的渴望却又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7,(5)
我用玫瑰花贴满整个房间,却只有98朵。于是我将自己的心雕成最后一朵。上帝感动地问:“你要用生命换取什么?”我说:“我要看短信的人快乐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7,(7):46-47
谁的爸爸最强壮维尔和比尔在争吵,谁的爸爸是更强壮的一个。维尔说:“你知道太平洋吗?那个坑是我爸爸挖的。”比尔不屑地说:“那没什么。你知道死海吗?那是我爸爸打死的。”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小幽默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关灯妈妈:“儿子,去看看你的房间灯关了没有。”儿子:“妈妈,房间里太黑了,我看不见。”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曾经针对刘少奇一伙利用小说反党,指出这是“一大发明”。“四人帮”大抓文艺搞阴谋,不仅继承了这一“发明”,而且大有发展。他们曾叫嚷: “这是政治,不是文艺”,可谓泄露了“四人帮”的阴谋文艺的反革命实质。如果开始他们还用种种伪装把他们的阴谋文艺打扮成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杰作”,那么随着他们加快反革命步伐,其阴谋文艺的反革命本相,也就来了个大暴露。  相似文献   

19.
“这是谁干的?”老师一声怒吼,眼睛瞪得比灯泡还大。原来,老师为了下午讲课而准备的一些红粉笔和白粉笔,都在短短的课间十分钟内,不知让谁给“砰尸万段”了。老师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同学。我急忙避开那可怕的目光,心里一阵慌乱。  相似文献   

20.
记得30多年前有一首歌叫《祖国大地任我走》。当年播放这首歌时,和听到其他歌曲一样,我们都知道这是宣传。祖国大地能任我走吗?比如想去台湾,那是要两头枪毙的;想去香港,也是算“叛逃”,一样是“死刑”。除此以外,该可以“任我走”了吧?且慢,“介绍信”呢?那时候没有身份证,比身份更重要的是“单位”,一个没有“单位”的人,就是下等人、人下人、政治贱民,谁都有权力审查你,谁都有权关押你。我就亲眼见过农民进城私卖了几个鸡蛋而被五花大绑送到派出所的事。那么如果有了介绍信,可以“任我走”么?也未必。钱呢?粮票呢?住什么地方呢?百般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