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世纪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是基督教和西方音乐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特定条件下,基督教会传承了部分古希腊、罗马音乐文化遗产,并始终把持着中世纪音乐文化的主导权,教会音乐构成了中世纪西方音乐的主体.尽管宗教色彩浓厚,但基督教音乐在单音音乐、记谱法和唱名法以及复音音乐等方面依然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为西方音乐近代的变革和飞跃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师专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起点普遍偏低,教学工作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本文拟从六和弦连接法探讨一下和声课的教学方法。 和声课进行到正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四部和声作业中的问题明显增多,尤其是功能和声所禁用的不良的声部关系——平行及反向八度(一度)、五度的出现几乎难以避免(例一)。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学科中,和声学是一门基础课,师专音乐专业和声教学,如何适应中学的教学需要。便学生在应用上多掌握些技能,毕业后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和多种技能的初中教师,这是师专音乐专业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下面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书面作业,键盘和声等方面进行探讨。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和声教学中,总是以欧  相似文献   

4.
和声是音乐要素之一,它结合着旋律、调式、节奏、织体、配器、音色、复调等,而具有明确的表现作用。和声听觉是视唱练习课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视唱练习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纵向听觉与横向听觉的综合体现。它对听辨分析实际音乐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桥梁。本文作者立足教学实践,系统分析了和声听觉感知的标准,提炼出和声听觉培养、训练的有效方法、途径,对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斯克里亚宾,一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的音乐和声语言,用"神秘"的思想创作思维,诠释着他的作品。他所创作的前奏曲,因为有了"神秘"的贯穿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用诗的形式表现音乐,在中国诗歌史上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诗经》305篇中,据统计吟咏到的乐器就有27种,涉及音乐演奏的也不下十数。后来的《楚辞》以及汉赋对于音乐的描写就更丰富了。到了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技巧更加成熟完美,同时,音乐艺术本身也有新发展,因此,唐诗的音乐描写技巧,在继承秦汉以来艺术成果的基础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试作如下探讨。一、直接描摹音乐的方法诗乐同源,是中国诗史上一个很原始的事实。诗与音乐具有某些共同的艺术属性,如时间性、节奏感和声调、韵律等。这使得诗以自身的形式表现音乐,就具有了得天  相似文献   

7.
音乐性和历史性是丽塔·达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从跨媒介的音乐视角,追寻诗集《托马斯和比尤拉》在结构上模仿音乐的“对位”结构,剖析诗集中布鲁斯、“变奏曲”以及和声音乐技巧在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的有机结合,展现一个以个人成长史与移民史共鸣为主题的音乐诗集。  相似文献   

8.
即兴伴奏是中学音乐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它要求伴奏者在较短时间内抓住旋律特征,迅速地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提炼、设计好相应的和声,选择好恰当的识体音型,完成塑造旋律音乐形象、刻划意境、渲染气氛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总的趋势走向信息化、标准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姓名的英译应规范化,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系统,推广《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采用“-”将双音名隔开,制定切实可行的《姓名法》或其他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尚德义的花腔作品使用了传统音乐语言,对其旋律手法、调式音阶、和声语言及节奏节拍,并在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李兴梧老师于2010年4月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上,宣讲了《"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一文。笔者多次阅读,心存几点疑虑,主要针对Polyphony中文译名,"复调音乐"取代"对位法","复调音乐"条目解读选择的词典,多声部音乐名词演进等几个问题有存疑。遂写此文与李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2.
论巴赫的复调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声内涵、旋律的不间断性和单纯性及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三个方面研究了巴赫的复调音乐 ,阐明了复调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暗示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法,从三个不同角度,纵观音乐暗示法于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是初、中、高等各英语教学中音乐暗示法的应用;二是英语教学各种不同课程中音乐暗示法的应用;三是英语教学各不同步骤中音乐暗示法的应用.并指出此教法对英语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其他各种教学方法,进一步重视和发展音乐暗示法与英语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笙的多声部有着与其他乐器不同的特点,并有创新意识,就这点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笙的笙簧数量的发展;笙的和声的发展;笙乐曲的复调发展。从而论述笙音乐的丰富性,以及笙在多声部发展上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趋增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音乐对治疗学生心理问题入手和音乐治疗的方法,音乐治疗的主要手段阐述,论文中还详细的介绍了三种学生严重心理问题(自闭症、抑郁症、学习)的治疗过程,并通过音乐治疗是如何达到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阴山学刊》2011,(1):128-128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里,借人物(赵辛楣)之口不无嘲讽地说,学哲学,在我们这些做实际工作的人看来,学哲学等于什么也没学。哲学无用论,由来已久。偏见使然,在许多人眼里,哲学是空疏、大而无当的同义语。哲学到底有没有用?有用的话,又该怎么用呢?  相似文献   

17.
不少家长对我们当老师的诉说,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撂下书包,立即打开收音机听歌曲,甚至在写作业时亦要以音乐陪伴。家长指责说:“一心岂能二用!”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音乐给人以轻松感,有助于消除学习时的单调和枯燥感。此外,音乐还能扮演消除周围杂音的角色。有人认为,有音乐细胞的人,听到音乐,心情愉快,因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若是不适应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人,听到音乐认为是一种干扰,当然有损无益。如果孩子听音乐写作业能起到消除疲劳、减少厌烦的作用,音乐的陪伴并没有阻碍学习,那就无可非议了。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34-238
学界从文学视角来研究姜夔的诗词格律者颇多,而关于姜夔的音乐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大乐议》充分体现了姜夔复兴礼乐制度、改革雅乐及乐律、强调统治者应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在探索音响学和声乐学理论上的新见解等音乐思想。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大乐议》也体现出不重视民间音乐的缺陷。以姜夔为代表的音乐家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也促使后世对日趋僵化的礼乐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每一种艺术思想和艺术形式的背后,都有或一个或众多的哲学体系支撑着。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形成受众多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主要的表现有:传统调性理论和传统功能和声的瓦解、对理性主义和形式美的摒弃、对叙事性原则的拒斥、对情感表现与形式的不同态度等。而传统调性理论是西方传统音乐理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方调性体系的产生、发展直至现代主义音乐时期瓦解过程的论述,剖析了其背后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对现代音乐在美学层面上有着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听众论回避了作曲家和音乐的关系.其二,<声论>的驳论之所以具有张力,主要是在论辩术的层面上.主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战胜对手,他或者用诡辩法暂时胜人之口,或者提供一种新解释.却不能完全否定对方观点.其三,<声论>的这种特点与魏晋清谈的特点是一致的.清谈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游戏性质,很多论客热衷清谈,目的不在探求真理,而在寻求思辨的快乐.<声论>可以说是清谈的文字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