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法律渊源与法律传统的不同,大陆法系的“鉴定结论”与英关法系的“专家证言”应该加以区别。通过分析鉴定结论和专家证言的区别,可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对于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论鉴定结论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 ,具有双重特性 ,应根据其特性制订相应的程序和规则 ,通过程序和规则对其过滤 ,使其更可信、更有价值。鉴定结论本身是一柄双刃剑 ,若是过分强调其对法官的约束力 ,相当危险  相似文献   

3.
鉴定结论不仅本身具有特殊性,并且一般能对案件的审理结果产生实质影响。鉴定结论开示的具体作用是:信息的收集,为庭审制定攻防战术,确定双方当事人分歧所在、防止证据突袭,检验辩护理由,保全专家证言,促使控辩双方决定是否进行辩诉交易,保障鉴定结论的客观性。鉴定结论开示的启动有两种: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由对方当事人向法庭申请进行鉴定结论开示;法庭依职权指定鉴定,鉴定结论开示由任何一方当事人申请启动。鉴定结论开示最好的做法是单独进行,开示过程应由法院主持和监督,开示的方式通过三种主要形式进行:提交文件、口头询问以及鉴定人证言保全。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63-170
事实裁判者判断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应当合理地考虑经验法则及论理法则、陈述主体的亲历性、陈述主体与被追诉人之间的社会连带关系、被害人陈述的相互印证与证据补强。攻击性质证是英美法上对于包括被害人在内的实质证人的可信性展开攻击的一种质证方法,其核心在于摧毁被害人作为证据方法的可信性问题,主要涉及品格证据与陈述主体的偏见。考虑到陈述主体兼具当事人与实质证人的双重身份,陈述主体的当事人利益追求客观上会影响到陈述主体的事实陈述,因此对被害人作为实质证人进行攻击性质证有一定的合理性。由于我国并未真正实践被害人以及其他实质证人的出庭规范,尤其是考虑到攻击性质证对于被害人的二次伤害,适当限制这种对被害人陈述的攻击性质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据能力、证明力作为证据属性的5大类型要素,仍是民事庭审质证围绕的核心内容。但囿于证据属性学说众说纷纭,导致司法实践认识不一,形成了理论、实务“一团麻”的局面。究其根源,皆因我国各种学说未认识到证据属性之间的层次关系,即证据能力是审查证明力之前提,证据能力是以形式真实性、合法性、形式关联性为构成要件,证明力是以实质真实性、实质关联性为考量标准,且无论是从形式层还是实质层质证,均有真实性先于合法性先于关联性之审查次序。  相似文献   

6.
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是一种典型的科学证据。在证据资格和证明价值的内部构成要件方面,鉴定结论有其独特的内容。从静态分析的角度看,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依赖于合法性、形式客观性和形式关联性。科学性特征既影响着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又决定着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7.
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与所有法定证据一样,鉴定结论作为诉讼证据必须具备证据资格和证明价值两大要素.然而,在证据资格和证明价值的内部构成要件方面,鉴定结论有其独特的内容.从静态分析的角度看,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取决于内容客观性和实质关联性,其科学性特征既影响着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又决定着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鉴定结论证据要素的审核认定依赖干严密而规范的质证和认证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由于现行法律中有关司法鉴定的直接规定十分匮乏,实践中司法鉴定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司法活动的严肃性,以致社会各界对加强司法鉴定工作规范与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目前司法鉴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规范.本文从对鉴定结论有关基本理论问题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的偏差以及司法鉴定体制本身的缺陷这两方面来分析长期以来在司法鉴定结论证明力的审查判断问题上出现混乱的原因,并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在相关问题上的新规定作出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9.
廖颖 《新疆社科论坛》2009,(2):44-46,61
将电子证据界定为物的存在形式,则要求电子证据必须提交到法庭,当电子证据提交法庭后,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存储体进行检索和查询,以对其中的电子证据进行质证。对电子证据进行质证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证据的生成、电子证据的传送与接收、电子证据的存储、电子证据的收集、电子证据的关联性、电子证据依托的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10.
质证原则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并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 已在交叉询问、直接言词、证人身份披露以及所有证据都应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等方面作了明确规 定,更充分体现此原则的丰富内涵和司法的公正性。但在其立法上和执行上的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有待 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与其他证据相比有其自己独特之处。在诉讼中,各国对鉴定结论之审查判断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应关注两大法系的发展趋势,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鉴定结论之审查判断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早有定论为论点,用严谨的逻辑证明阐述了国际社会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认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重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定论不容篡改和否认.  相似文献   

13.
证明标准不同,必然导致证明方法有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前者的判定是以知识为根据,所以,为了说明后者的差异也应通过知识类型的分类比较来展开,然而,诉讼法学界至今几乎都没有这样的研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可以分为客观证明和情理推断两种知识类型,前者是实现客观真实标准的证明方法;后者是实现高度盖然性标准的证明方法。期望这种新的类型划分能够为理解中国现行刑事证明制度的特征及其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提供一个较好的视角,进而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前言:俄国民粹主义及其影响 当我们深人到幽深的历史的隧道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好像正如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光速把时空的距离奇特地缩短了,--但这里不是自然的时空,而是历史的时空;仿佛各个时代之间、人物事件之间,其相互关系豁然明朗,其前因后果、脉络线索,踪迹走向,变得异常清晰.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的证据材料 ,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为此 ,我们应充分认识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明确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方式及审查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适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谎结论已经进入到我国司法领域,但对于测谎结论的属性还存在种种争议。测谎具有鉴定结论的所有特征,应当属于鉴定结论,并拥有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但是由于测谎技术鉴定对象的特殊性,在适用测谎结论时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物证鉴定,必须设定一些限制性规则,在发挥科技手段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兼顾保障被测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7.
论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不仅是文体的章法结构,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起承转合对应的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转折、收结并循环往复的客观规律,其文化渊源是中国古代人们的天道观、宇宙观中对圆境的高度崇尚,而直接的启示则是人们无时不感受到的周而复始的节气递变和四季转换。起承转合作为篇章结构的审美特征是圆满、圆融和圆活,同样可以是一种师法自然、至法无法的理想境界。应当重新认识起承转合的命题或范畴所包含的意蕴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缔约上过失责任是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一种特殊责任制度,被誉为“法学上的伟大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缔约过失责任的地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已得到确立。从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创立入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构成、适用范围以及赔偿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西晋时期,国家对亡故官员实行丧葬赏赐。这种赏赐是丧礼的重要环节。西晋的丧葬赏赐,是有严格限定的。实际上这种赏赐是在一品至五品官员的范围内实行的。在一品、二品官员范围内实行固定的赏赐,而在三品至五品的官员范围内则实行不固定的赏赐。固定的丧葬赏赐,有基本固定的标准。不固定的丧葬赏赐,则具有随意性。西晋国家除了赏赐物品之外,还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赏赐葬地。西晋的葬地赏赐,是一种不固定的赏赐。  相似文献   

20.
鉴定在我国是一种法定的侦查行为 ,作为鉴定的客体在经过鉴定活动后所形成的鉴定结论为确认案件事实中有关的专门性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刑事诉讼中有些司法人员认为鉴定结论是法定的七种证据之一 ,又是各领域的专家依据科学知识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所提出的分析、鉴别和判断意见 ,故不进行认真分析和审查判断就将其作为定案的依据 ,把鉴定结论视为“科学判决”。本文通过对鉴定结论的特征和诉讼功能的阐述 ,比较两大法系的一些认识观点 ,论述鉴定及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