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刻把握的首要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据此,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深地烙印于邓小平理论之中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它以其不可辩驳的科学性永载史册。怎样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回答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对此,江泽...  相似文献   

3.
抓住理论精髓高举伟大旗帜——对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哲学思考蔡中宏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历...  相似文献   

4.
求真务实,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谢宝森(杭州310025)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整体。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必须以整体性为维度。本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时代、理性、实践不仅是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特征,更是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整体。时代是邓小平理论的条件和基础;理性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在本质;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目的。时代、理性、实践三者的统一既展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也蕴涵了邓小平理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性,就真理的绝对性而言,它是正确认识;就真理的相对性而言,即使是正确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深化。由此,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看成绝对真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它又是相对真理。就是说我们既要坚持它,又要发展它。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创立就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光辉典范。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绝对真理,是由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的一个开放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每一相对真理又包含有绝对真…  相似文献   

7.
思哲 《探求》1998,(Z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以革命性和科学性为特征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作出新的回答,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也就是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逻辑。一、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审视一种理论的新发展首先必须分析与之相应的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也必须了解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向来就是一种伦理政治。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一样,邓小平理论也带有突出的伦理特色。所不同的是,邓小平理论不仅带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烙印,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文明水准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考察邓小平理论的伦理内涵,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从整体上说,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作为一个体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本文对十四大以来尤其是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作了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杨晓梅 《社科纵横》2009,24(4):16-17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就要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成果丰硕,这些成果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归纳、提炼、分析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近期由河南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王永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创造、新成果。它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境界,提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本文想从这一理论特色和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机遇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忠诚继承和创造性地发挥邓小平理论。在对待邓小平机遇观上,就是如此。本文试图在江泽民关于机遇的认识和实践问题上,钩要而叙,提...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7):34-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无论是从理论的创新、方法论的确立,还是从对实践的推进方面来看,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规划了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悦华 《探求》2001,(Z1):3-5
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此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高度的评价,同时强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16.
孜孜求是,构筑科学理论新体系浙江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华兴(杭州310025)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最后是因为:“总起来讲,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那末,为什么说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中期,世界开始过渡到和平与发展时代。但社会主义国家却坚持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旧观念,推行一套极左政策,不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行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因而丧失一次发展机遇,在同资本主义竞赛中落在了后面。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正确判断和把握时代特征、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继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和政策,特别是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政策。它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出贡献和中国得到拯救和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从而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该理论的教育基础、目标、质量以及教育制度和教师地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的实践经验,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现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准确把握,解决各种矛盾,澄清种种疑虑,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对世纪,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十五大报告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  相似文献   

20.
葛华 《探求》1999,(Z1)
全党要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这是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十五大后,江泽民同志又号召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基层党委如何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质量,开创工作新局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基层党委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现状去年,广州市荔湾区委党校深入到全区18条行政街,7个局、公司,走访了32名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召开了25次座谈会,查阅了各基层党委的大量的学习计划、安排、考勤表和总结等资料,参观了基层单位的教育基地,对全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