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和谐教育发展的目的与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和谐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它以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目的,通过更新教育理念、矫正教育行为和优化教育评价等途径,实现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和谐教育的发展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真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中国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构建培养和谐发展人才的目标体系,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构建德智融洽、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宽松和谐、鼓励成才的政策体系,实现教育保障的和谐;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现教育环境的和谐,进而实现高校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高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观、人才观、主体结构关系等都带来了启示,促进高校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建设、改革考试制度、营造和谐校园等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组织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决策者与领路人,如何调动和发挥高校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营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淡化等问题,提出应从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创新高校党组织设置、健全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职场的适应能力也即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力,是各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思想与概念渗透到各个角落,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高校建设中的和谐问题即和谐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即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须途径,是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发展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也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工作者应该切实加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本文通过对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意义及其入学后的不良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新生适应大学教育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观、人才观、主体结构关系等都带来了启示,促进高校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建设、改革考试制度、营造和谐校园等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窗口和培养建设和谐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坚定、工作经验丰富、威信高,他们懂教育、爱教育、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重要作用,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育人环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领导、以人为本、物质保障、依法治校成为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注重积淀大学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当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积极推进高校和谐育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终极性目标,以"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为价值标准,从高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高校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角色障碍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角色障碍,是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强烈挤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直视存在的问题,并追寻其答解。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注和落实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和体系,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正面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社会对各类型人才需求增大,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和谐校园是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结果。和谐校园要做到校园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必然需要对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并调节校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实现学校的和谐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平衡原理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它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平衡原理。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与其和谐发展,两者虽逻辑起点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因此将生态平衡原理移植到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就是实现其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输入输出平衡。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尽管由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会遇到许多障碍,但只有科学的办学定位,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才能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合理规模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致使人们对事关高等教育的多种要素普遍给予了关注,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反思,亦为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进行理性思量和合理导向。在以追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基调的新情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应以“有规模支撑的质量”和“有质量保证的规模”的原则及再生性质量观来构建低代价高等教育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困扰及实践局限,本文就构建符合和谐原则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办学实践,提出政府需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性质量标准,为各类高校创设良好竞争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院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构建促进和谐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教育作为教育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核心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高等学校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关注大学校园的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育人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大学生开展和谐教育符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是一项顺应教育国际化潮流,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性教育。和谐教育需要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设计宽松的育人方式,建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构架和谐教育系统工程。要通过纳入学校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选修课和学校的党团组织生活等多种渠道,使大学生了解和谐,学会和谐,践行和谐。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论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三个面向”点明了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四有新人”确定了受教育者自身和谐发展的目标;“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构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相处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和谐教育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