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7-27
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举办至今,经历了150多年。新中国自1982年开始已先后12次参加世博会,并于1999年主办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陈放  张文 《公关世界》2010,(7):33-35
自从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邀请各国参加首次世博会以来,世博会便一次次地成为向全世界宣告新生国际力量的舞台。埃菲尔铁塔就是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召开时建造的。而美国在2O世纪初期举办的3场世博会则向世人宣告,美国已经迅速崛起,实力赶超欧洲。  相似文献   

3.
世博经济对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道刚  徐长乐 《城市》2008,(1):65-67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大型国际性展览会。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4.
曾原 《科学发展》2011,(2):23-29
世博后续效应是指世博会举办结束后,在举办国或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引发的反应和效果。世博会先后在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城市举办过,其后续效应因时代、地区等客观上的差异而表现不同,因主办方介入规划等主观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不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梳理历届世博会后续效应发挥情况,对于上海世博会后续阶段的决策参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除南洋劝业会外,1929年中国还举办过一次大规模的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虽不属于国际性的展会,但其规模却远远超过了此前中国人举办的任何一次展览会。  相似文献   

6.
徐家首登世博会就拿回了金银大奖,那么其他中国人在世博会上又有如何表现呢为此。我专程走访了上海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张伟。张伟对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做过专项研究谈起中国人和世博会的种种渊源,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我们约好下午在图书馆见面。穿过一排排书架,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这段时间。张伟正忙着把他的有关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世博会历史上的中国身影》因此不用借助任何资料,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解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莞尔 《当代老年》2010,(7):28-29
5年前,有位叫山田外关代的日本老太太,她创下了日本爱知世博会全景参观的记录,185天进场243次,因此她被人亲切地称为“世博奶奶”。当得知上海将举办世博会时,山田外美代从2005年11月开始,五年间来上海18次,记录下了上海世博园成长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回顾往昔,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参加的世博会是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得奖牌最多,夺得最高奖最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从1851年到1928年,世博会经历了77年历史,人们感到有必要对世博会作些反思。并对世博会举办方式作出若干规定。当年,成立了国际展览局,这是博览会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世博会的举办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而每届鲜明的主题,使人们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趋向更深入,更全面。  相似文献   

11.
王庆 《职业》2012,(33):157-158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本文利用互联网数据,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给出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GDP影响的定量评估。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应用GM(1,1)灰色系统模型进行灰色预测,从世博会对上海市GDP影响这一侧面定量评估出世博会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世博会是非贸易型的博览会,历史悠久,它的诞生比奥运会还要早45年。"成功奥运,精彩世博"——中国在21世纪初举办的两大盛会,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辉煌的过去;而上海世博会,将让世界窥见这个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认真规划公共交通 确保世博会交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给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认真规划公共交通,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世博会客运交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公共交通的运行管理,这对确保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是十分重要的。1世博交通总体需求按照预测,世博会期间客流总规模为7000~80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放眼全国,豪华的世博会,以成功突破7000万人次而圆满谢幕;斥资1226亿的亚运会也在爆竹声中,惊艳开幕。回看江西,中部博览会刚掀起一轮江西会展热潮,12月举办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华彩上演。夹在如此高密集活动中的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如何脱颖而出、吸人眼球,成为主办方首先需要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16日至1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代表相聚上海,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出席妇女与城市发展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五周年论坛,用性别观点审视城市发展,交流信息、分享经验,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会展经济的作用亦愈来愈为国人所关注,但我国的会展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从中国与新加坡会展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借鉴新加坡等亚洲会展大国的发展经验,促进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胡锦涛 ●7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一行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胡锦涛如是寄语2010年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18.
序言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格里马尔迪会议官,来自上海的中博代表团成员亮出了第一面巨幅五星红旗,一追追高呼:“我们赢了!”欢乐似涟漪般向外扩散……继北京中奥成功后,我们又把世博会迎进了家门。我们正在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一个不可思议的中国。近年来,中国成功中办、举办大型活动的城市越来越多,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向世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的一个契机,世博会中广大志愿者的辛劳与付出为这样的展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以"小白菜"、"蓝精灵"为代表的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广泛分布于园区内外为游客排忧解难,他们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又一次推向了高潮。志愿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类型,从而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以期为更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诤  王丹 《科学发展》2011,(3):31-36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集中展示的一次盛会,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上海世博理念不仅传承世界博览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基本理念,而且凸显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时代诉求和历史使命,将成为引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思想源泉。上海世博精神汇聚全国人民踊跃办博的精神风貌和世界人民热情参与的高尚情怀,展现了中国诚待世界的核心价值和世界信任中国的共同价值。上海世博经验是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机制以及所创造具有特色的办法、技巧和心得,并在办博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