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生态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针对福建省企业生态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文章基于分层偏好理论,立足于偏好内涵、特性的拓展并凸显驱动因素的作用来探讨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决策模式,在此框架下剖析福建省企业生态创新驱动机理,指出四种主要驱动因素的驱动路径,并提出激励企业生态创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软件技术人才为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当固定岗位上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其技术增长的需要时,便会通过岗位变换或企业间的流动来获得软件技术的进步,进而形成理想的人才流动路经.这种流动从短期来看对于原企业具有负面的影响,但是从行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种人才流动对于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是有利的.技术进步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并且随着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大,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导致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在岗位的转换中不断地提高,推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瀚  王春超 《学术界》2012,(3):230-237,289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偏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演变中的制度影响因素、企业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宏观制度层面,户籍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教育制度等对于就业的偏好具有负面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企业需求、劳动强度、用工制度、薪酬分配等左右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选择;在个人层面,年龄、外出就业年限、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主导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偏好。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王志远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5):58-62,107
选择依赖于偏好,但偏好尤其是模糊的形成机制问题,是选择理论或行动逻辑中最具根基性的问题。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提出了原子偏好概念,把行动主体(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看成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即把形成事物间偏好关系的判断因素划分为若干个原子比较方面或原子比较因素,由于原子方面形成原子偏好,若干原子偏好在整体上最终决定并形成事物间的偏好。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新型劳动大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运用进化博弈模型考察了农民工流动路径变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流动路径受就业概率、预期收益、工资弹性和流动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政策累积效应、收入差距缩小、推拉力量重构、利益诉求多元、产业梯度转移和人口红利下降是形成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路径变迁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金融市场监管的首要原则。对于财务顾问来说,评估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变得越来越重要。目的是根据现有的工具,开发符合法规和科学标准要求的风险评估问卷。通过对真实投资者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与实际投资组合数据结合来测试问卷的有效性。它表明不同风险偏好可以使用6个项目可靠地测量。研究结果支持不同风险偏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演化增长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演化增长的特征,本文指出,由于演化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种种的结构性变化,增长理论不能将解释的重点放在要素累积上,而必须转向对影响要素累积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的研究。技术、制度和偏好是决定要素累积的重要原因,它们也构成了演化增长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三者的共同演化是解释长期经济增长中伴随着知识增长和结构变迁的重要理论机制。在共同演化的视角下,本文较为深入揭示技术、制度和偏好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尝试建立三者的共同演化机制,并在此视角下描述演化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分工理论经历了斯密、马克思等不同时期的发展,已经非常丰富,但依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仍有必要。产业集群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社会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具有流动性偏好,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基于时间的先后产生的现金偏好和由于不确定性产生的现金偏好两个方面。对于具有流动性偏好的风险规避的投资者而言,在β<1时股票价格会高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股票的估价。具有流动性偏好的风险规避的投资者会采取套利的策略,买进该股票,导致证券市场上对β<1的股票的需求增加,使得β<1的股票价格上升,从而在价格上高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下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11.
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素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素质模型以人为起点,以人的素质为内容,通过考察个人素质,从个人理想绩效、组织目标实现等目标维度对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作出评价.冰山模型中,"水面以上"的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素质,包括高科技知识、技术,高科技创业相关的经验."水面以下"的创业潜质,包括创业驱动相关素质、项目选择相关素质、关系管理相关素质、科学管理相关素质、经营优势相关素质、创业承诺相关素质等.通过对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创业成功所需要的企业家素质进行评价,构建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素质模型,有助于在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中界定和选择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为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的引进、选择与培养提供方法与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学术探索》2012,(12):151-153
RC挂靠现象研究对揭示歧义句加工内部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修饰语挂靠若干假说是否适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值得深入探索。本研究通过Tobii T-120型眼动仪,随机抽取49名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歧义句加工眼动实验。研究显示,RC关系从句呈现NP1挂靠偏向,支持语言调整假说。  相似文献   

13.
兵器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当结合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三个方面定位。同时要构建兵器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多元化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模式、科研实践创新体系和学术活动氛围体系。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职业定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的具体职业定位,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定位中出现的偏差。为了使声乐人才的职业定位更加科学准确,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职业定位的依据从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师角色的转变、舞台化教学形式的实现以及模块化教学方式的采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声乐人才能感受职业的真实,体验职业角色,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才培养处于高校工作的核心地位。人才培养需要在国家政策保障下开拓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的联动、合作机制。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主要应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联动,行业、地域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联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联动,人才培养计划与用人单位联动。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主要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在人才培养中的合作,以及高校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机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而核心技术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外生机理、内生机理发挥作用以及内生机理与外生机理的整合.实践中,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对策重点在强化经营理念、发挥核心技术轨道作用和企业集群的"磁场效应"、建设创新人才团队等.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目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还不高,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及辅导员内部的生态位重叠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从教育生态学的生态位角度来分析辅导员生态位涵义,分析辅导员生态位重叠的表现,按照生态位分化原理,建立辅导员的制度、能力、工作内容、考核发展壁垒,不断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林中燕 《东南学术》2011,(2):244-248
两岸经济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对海峡西岸高等院校开展"分段对接"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的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两岸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提出两岸"分段对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架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构建以及博雅教育体系设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架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了人材是搞好高校学科建设的关键。从“跨越式”学科发展需要人才、发挥各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和人才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作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