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艺术生产中出现兼具艺术创作和艺术中介性质的新艺术实践。这一现象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身份在文化交流中被建构的特征有极大关系。以"长征计划"艺术项目和"长征空间"画廊交织在一起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和运作为例,民族身份建构过程凸显出三个理论焦点:首先,从当代艺术的文化视域见出从艺术创作到艺术生产理论讨论范围的转向;其次,通过把当下文化生活与中国革命史并置来建构当代艺术中的民族身份,这种对社会发展史进行反思的宏观视野为原本西方语境下的当代艺术史所缺乏;第三,民族身份建构过程中弱势文化身份的转化反映出文化交流的现实性和幻象性双重性质。对这三方面的反思结论是尽管这一交流过程以文化妥协为前提,但它带来平等交流的希望,具备文化对话价值。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33-238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如今,已然因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种类繁多的样式成为当代艺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传统元素。民俗文化与艺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民俗文化给当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具有民族韵味的清新气息的同时,也引导着新的时尚坐标。艺术设计使得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对民俗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可以为提振当代艺术设计在世界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令民俗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的相互交融产生更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是新文化的一个标志性样本。自诞生以来,新文学立足现实,自我构建,独立表达,强化现代品质和民族国家特征,主体性建构取得了成果。现当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文学方向改变、品质变异、经验重塑、历史改写成为常态,主体性被遮蔽。当前,中国文学正在获得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学同样的发展环境,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与世界文学良性互动中,创新创造,建构鲜明的主体性,彰显民族国家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本"是指一定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社会权力结构与经济资本进行互相转换,"社会权力结构"是这种转换的枢纽。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主要批判了其中由资本所主导的权力关系。文化资本在当代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创意产业的优先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启发创意的社会机制是当代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创意生产与文化产业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积极改变艺术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艺术生产方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8,1(3):75-78
人创造文化,实质上是在生成着自己的生命。人怎样创造文化,就怎样理解生命与生成生命。人之历史与人之文化传统应当从对特定生命的理解与生成来把握。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西方民族生命生成方式,只具有地方意义。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生成方式,其基本精神是"尚德"、"尚和",其方式是"融合兼容型"的生成方式。从生命生成方式来理解文化创造,从生命自觉来理解文化自觉更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根本意蕴。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建立伊始,高等教育就不自觉与自觉地充当与肩负起文化的选择、传承与创新的组织角色,它客观地存在着,只是在当下,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当振兴文化与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这两个并非同一要义命题成为全社会的关注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遮蔽与妨碍了我们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异质文化应有的借鉴与吸收,在政治、经济、军事"中国崛起"的全球话语中,文化是一块短板,它制约着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造的过程关联着历史、当下与世界并影响未来,而目前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趋势必须得到有效的遏止并做出痛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如今的视网膜与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向,当代艺术已成为符号运作的场域.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传播学及现象学等跨学科知识,探讨艺术符号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的成因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艺术的符号化特征进行归纳,对当代艺术符号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艺术家如何正确认识符号和运用符号、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如今的视网膜与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向,当代艺术已成为符号运作的场域.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传播学及现象学等跨学科知识,探讨艺术符号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的成因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艺术的符号化特征进行归纳,对当代艺术符号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艺术家如何正确认识符号和运用符号、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会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黛云 《河北学刊》2008,28(1):185-189
文化自觉不仅在于理解与把握自己文化的根和种子,更在于依据现代认知和需要来诠释自己的文化历史。中国文化所追求是文化的多元共存,简洁地讲就是"和"。近些年,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召唤"第二次启蒙",他们所倡导的尊重他者、尊重差别的思想,有助于通过会通世界各国文明的成果来解决人类所共同遇到的问题。中西方普遍的文化自觉,有望使人类社会出现一个全球多极均衡、多元文化共存的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未来文化安全、关乎中国人才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因素很多,既有外源性的客观因素,也有内源性的主观因素。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其主、客观影响因素,是深入研究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为儒家伦理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李泽厚以"文化心理"的"情-理"结构解释儒家伦理与中国人的关系,但这一结构在当下却面临着超越知识分子规划的巨大解构。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说,强调中国人要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这可以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实现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当代的文化与伦理建设,可以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自觉"作为分析中国实际的方法,强调其方法论意义。我们应抱着一种既不复古又不全盘西化的态度,找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定位,实现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艺术是对艺术技术化"遮蔽"艺术本性的"去蔽",其文化本质在于使技术和艺术成为人类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的显现。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后现代的种种文化特征,而且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利用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艺术,批判性是新媒体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内涵。这种批判性在美学维度和现实维度两个向度上展开。中国新媒体艺术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精神之建构,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艺术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继鲍姆嘉通把审美引入哲学以后,康德对审美和目的论的考察开创了近现代美学的先河,黑格尔的美学与艺术哲学的一致性和以艺术代替自然作为审美反映基本目标的观点,标志着现代主义学派的成熟。后现代主义学派与当代艺术的出现对传统艺术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带有浓厚商业化色彩的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不同仅在于"时空"的不一样,对现实的批判仍是两者的共性。很显然,无论康德还是黑格尔都承认艺术自身的独特地位。《乐记》却用一种新的眼光重估礼乐的价值,对作为中国元艺术的"乐"进行了详尽地剖析,充实了世界艺术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水墨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传统艺术,传统艺术的最高美学境界是"自然",但是艺术从未在本质的意义上达到真正的自然之境,因为一切艺术毕竟都是人为的创造。中国当代艺术的理念来自西方,它未来的生命力必须同时依赖于对中国传统的承传与再融合、再创造。当代艺术家赵红尘发明的"次方水墨"即着力于此,其要义在于通过宣纸的叠加,利用"水"的渗透力,一次性创造N张作品,既提供了一种解决自然与人为矛盾的方案,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戴兆国 《学术界》2012,(2):133-139,28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会通无疑是当前文化自觉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确保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会通朝着拓展包容性、提升整合性、增强适应性和激发创造性的方向发展,就成为这一会通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提。中国文化第二期发展过程中宗密会通儒、道、释,其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会通的方向,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第三期的创造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与人才成长--《当代中国概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概论》是一本关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书。对于广大大学生 ,尤其是在中国内地求学的海外和港澳台学生而言 ,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是极其有益和重要的。当今世界 ,文化多元化趋势日趋彰显 ,业已成为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并列的世界发展重要特征。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语境下 ,“文化自觉”问题日益紧迫地凸显出来。什么是文化自觉 ?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自己最先提出的这一命题是这样诠释的 :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 ,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来研究中国传统砖雕艺术 ,分析和认识潜存在传统砖雕艺术中的创造意识和影响以至支持这种创造意识的传统文化因素与审美心理特征 ,将有助于揭示形成传统砖雕艺术造型特点的内在因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它影响并支配着创造者的活动 ,决定着作品总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此也展开了众多研究和讨论。但综观当前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和关注的还不够。要实现文化自觉就离不开文化传承,同样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文化的自觉。当然,无论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传承,最终都离不开文化创新,但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