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所载多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事,颇有参改价值。过去,人们一般从史和诗的角度,对此书作过研究。我这次从谚语的角度,研读了全书,钩取了不少宝贵资料,并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扎记如下: (一)记《老学庵笔记》卷四,涉及一些诗句向谚语转化的问题。作者说:“今世所道俗语,多唐以来人诗。”接着举了十一位诗人的十二句诗,以作例证。如韩愈的“何人更向  相似文献   

2.
《老学庵笔记》语言丰富、简洁、明确,富于表现力,那些叙事类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老学庵笔记》中叙事类内容的人物和事件保留了“浑然天成”的自然味道,绝没有一点匠气,十足地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最真实的感觉、更高级、更浑厚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傅山手批明版《老学庵笔记》,是一部十分难得的珍品,现藏人民日报图书馆,闻系抗日将军马占山所赠。原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同志和图书馆馆长谢兴尧先生,对此书均甚重视,常在一起摩挲鉴赏。书中朱批墨注,琳琅满纸,虽多系只言片语,但对研究傅山的思想情操以及读书治学精神,却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作为体现当前汉语辞书研究最高水平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由于各种原因在义项、书证、释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之处。建国以来,在楚地和秦地出土的大量简牍文献,尤其是其中的《遣策》等材料为汉语词汇史特别是量词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主要体现在增补词语义项、提前始见书、订补释义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华学诚 《阴山学刊》2003,16(4):5-10
《春秋公羊传解诂》中有26条齐鲁方言材料,其中21条是方言词汇,2条是方音,3条是方言语法。这些材料为方言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涉及到的构词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方音的描写和方言语法现象的揭示,对语音学史和语法学史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明月  王东 《学术探索》2006,(3):109-116
《水经注》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诸多特点。从地名的角度研究词汇现象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名中蕴涵着丰富的语言资料,语言研究者要重视和发掘这类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二伟大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词典》是研究突厥语族语言历史上的词汇、语音、语法、语言史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文献,同样是研究哈萨克的语音和语言发展规律的重要文献。我们将现代哈萨克语的词与《词典》中的词作一比较,便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8.
李娟红 《中州学刊》2008,(3):236-238
笔记作为一种俗文学,记录的是当时人或者前人的口语.宋代笔记共四百多种,其中记录了大量宋代及其以前的词语义项,对我们今天研究词汇的演变有着极高的价值.从笔记小说中所记录的词义演变来看,词义演变大致可以分为改变词义和派生新义项两种情况.笔记小说中对这些词义演变现象的记载,虽然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对今天我们考察这些词语的意义演变过程,建立科学的词汇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墨子》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汉语词汇史研究领域里,专家们一再强调,要进一步从专书词汇构词法研究的角度,对古代有代表性的著作里的词逐一判定后,作出定量和定性描述,从而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正是向着这一方向努力的尝试。《墨子》是先秦诸子里的重要代表作,是墨子及其门人后学的丛著。在书中现存的53篇里,实际上;《尚贤》以下二十余篇是当初三派门弟子的听课笔记,《耕柱》以  相似文献   

10.
《文选》自问世以后,曾迭经盛衰,其中最受人们重视的时期莫过于唐宋和清代。但这两个时代《文选》盛行的背景及其所强调的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唐宋人看重《文选》是因为当时朝廷以诗赋取士,所以人们大抵以此为学习写作的范本,偏重“辞章之学”,故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谚(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在这种风气下,读者对书中的名物训诂、典故出处未必很注意,但求略知大意就够了。这种心态在吕延柞《进五臣集注文选表》和当时高力士所宣唐玄宗的口敕中都表现得很清楚。清代《文选》学的复兴,其情况则与之迥异。当时治选学的人,大…  相似文献   

11.
施真珍 《学术探索》2013,(4):103-107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对西南夷的7个主要部族地区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为我们透析当时的西南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衣食住行、社会生产、礼俗文教三个方面对当时西南夷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2.
皮日休(约公元833-884年),唐代襄阳人,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位献身于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封建阶级官修史书《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未给皮日休立传.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试图通过否认皮日休参加过唐末农民起义的事实来"抬高"皮日休的地位,但并不为人所信服.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除继续谴责皮日休"从贼"外,在学术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认为《皮子文薮》中"书序论辩诸作,亦多能原本经术,……不得仅以词章目之."李松寿《重刊宋本文薮序》  相似文献   

13.
王辟之所著的《渑水燕谈录》是一部北宋时期的笔记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民间故事等,同时保存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对它的研究考释,有利于促进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词典的编纂和修订也有价值。如书中出现的很多词汇在《汉语大词典》中并没有解释或解释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词目失收、义项不明与遗漏、书证滞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宋代史书和传世的宋人笔记、文集、别集等史料中,蕴涵许多关于《礼部韵略》在宋人语言学研究中的功用的记载。通过钩稽排比,选取其中颇具价值者,成此一编,可为深入研究《礼部韵略》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可为宋代韵书史、音韵学史乃至宋代科举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并以此匡正前人对《礼部韵略》学术价值的偏颇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陆游,字务观,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1210年卒,年八十六。宋孝宗时,曾为枢密院编修,后出知夔严二州。范成大帅蜀,尝奏为参议官。晚年领祠禄。最后家居。所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他生当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时代,金人的势力,节节进迫,而南宋的政权,却掌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基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对相声《败家子》的分析,文章研究了相声《败家子》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当时言语背景和故事讲述背景三个背景因素;分析了其中的语音图形、词汇图形、语义图形、语篇图形、语场图形,从而解读相声《败家子》中图形的构建过程,阐述了图形凸显于背景、制造幽默的创作原理,不仅为相声创作提供参考而且还为相声语言的欣赏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将《老学庵笔记》中的诗论,加以爬梳和类辑,并将其放在陆游整个的文艺思想中去加以考察,认为这些诗论的主要点是:(一)作为爱国诗人,陆游论诗,注重思想内容,主张写诗要紧密联系时事,特别强调抒写“爱君忧国之意”。这是他现实主义诗论的核心。(二)陆游的现实主义诗  相似文献   

18.
按:傅山手批《老学庵笔记》,藏人民日报图书馆。现将文中批注录出,封面及书眉有章节内容提要,所书皆重复书中人名或史事,省略未录。封面录赵元镇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又评曰:“毛德昭喜大骂,剧谈,最可笑。”  相似文献   

19.
《漂海录》是500多年前朝鲜人崔溥撰写的长篇中国见闻录。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价值。日记中记录了大量口语色彩浓厚的对话,为研究当时的口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地名中的儿化、外来语的读音等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1.0 现代汉语复句中的关联手段包括固定关联手段和非固定关联手段两类。前者即传统语法所说的关联词语,后者即关联词语以外的全部语音手段、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关联手段又有两种基本作用:连接作用、标明语义关系的作用。本文只讨论并列复句和承接复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汇手段——词汇关联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