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融合,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双向视野,既要有良好的外语素养,又要具备较好的母语文化素养.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却暴露出母语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文章从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英语专业母语文化课程设置、英语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提升、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及网络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旨在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作家黄玉雪的自传小说《华女阿五》,描述了美国华裔女孩阿五在美国族裔属性和中华族裔属性间的斗争,以及她如何摆脱被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双重边缘化的两难境地而融双重属性于一体的状况.阿五身上熔铸的中华族裔文化属性和美国族裔文化属性反映了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的文化政治权利角力关系,从而达到重铸自我族裔属性,实现混合身份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调查任务型视频辅助习得美国文化的效果以及习得不同文化范畴的效果,旨在通过研究拓展任务型教学的应用领域,明确外语文化习得的目标,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是吸纳异文化和输出母语文化的双向交流。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并且,通过分析得到此问题的根源是中国文化意识缺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帮助学生构建"第三视角"来培养中国文化意识,从根源上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把我国优秀文化传播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军方在伊拉克战争所发布的"扑克牌通缉令"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信息及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F.R.和FredL.Strodtbck.所提出的具有人类文化共性的五种价值取向,信仰和行为模式的分析,来研究和探讨文化环境中价值取向对人们文化行为和思维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并结合语言教学中语言文化环境的培养和创造对学生语言习得及其价值观形成影响的分析,帮助语言教师和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培养对文化环境中价值观的敏感意识并保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人具有跨越中西的双重文化视野和双重文化传统,"中国"既是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遥远的原乡,也是他们在美国本土文化影响下想象的"他者".美国华人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其实质也是华人作家在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等多重二元关系的对立与交融中对中国所做的文学想象和欲望投射,具有典型的形象学研究的意义.从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和族群中国三个层面对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梳理和解析,我们不难看到华人文学想象背后复杂的社会生存境遇和文化认同心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讨论了河南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数据),并提出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现状,掌握河南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具体情况,为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尽管对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达成共识,但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迄今未得到实际的重视,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堪忧。要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指出了存在于文化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实施和改进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要求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外语教学界对文化因素日益重视。国外对语言与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及其相关的实践值得借鉴。如今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正向整合处理文化信息过渡。本文就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流散"的视角重新审视华裔美国作家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归属问题。华裔作家具有双重身份、双重意识,作品中使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化符号的意义。以三位著名华裔美国作家及其作品为例,阐释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归属问题可知,中国文化在华裔作品中更多地是一种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而不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双重文化身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化体制的缘起、演进和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体制是一种管办不分的事业型体制。政府部门兼有"公共文化管理"和"政府出资人代理人"的双重职能,由此导致了改革激励机制扭曲,一些理论上被证明是有效的改革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还必须从理论创新入手,从文化体制设计的源头上解开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死扣"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中常常会出现.它大大削弱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些甚至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错误分析理论、中介语与石化理论以及语言、文化及思维关系理论分析角度出发能很好地解释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从而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育、教师培训及教师终身学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教育改革中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话题.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文化素养特别是母语文化素养进行了探讨.在合格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框架中,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普遍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应以教师群体为依托,增强母语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文化传播》课程的开设为例,介绍了浙江财经英语专业在人文通识类课程设置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和探索.认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作出相应的思考和调整,在夯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开设一些人文通识类课程,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避免"思辨缺席".  相似文献   

15.
数个世纪以来,国小民寡的荷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文化奇迹.荷兰文化的能量源于一套"荷兰化"的成规系统,它以协商、妥协和宽容为主要特征.笔者从反对"文化进化论"的立场出发,围绕圩田模式、宽容传统和后现代等几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批判性地审视荷兰文化成规的成因、变迁及其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西5所高校184名英语专业学生中周文化英语表达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十分薄弱,远低于其目的语文化英语表达水平,原因在于英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过多输入导致了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较低下。鉴于此,必须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文化测试及师资素养四个方面来着力,以尽量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  相似文献   

17.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一直被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所忽略。分析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社会文化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以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为例,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把重点放在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忽略了文化知识的渗透,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和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建国后到现在为止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对外交往历程,即美国文化外交中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意识。如同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样,愈来愈强烈的扩张主义意识也在美国对外文化交往中表现出来。同时,随着本身国力的增强,美国逐渐由主要的文化输入国向文化输出国过渡。在此过程中,美国文化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弊端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100名英语专业学生和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认识和态度,表明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从四个方面指出在教学中应怎样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