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应顺应贫困研究国际趋势其中国贫困走向进行相应调整,即顺应贫困演变趋势,从研究绝对贫困向研究相对贫困转化;改变政策取向,从关注集体贫困向关注个体贫困转化;拓宽研究范围,从研究物质贫困向人文贫困转化;转变研究方法,从一般经济学分析拓宽到制度经济学分析。在对策设计上,应从加强反贫困制度建设、实行瞄准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和关注人文贫困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我国贫困标准的确定和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产生贫困的原因和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的难点,提出了消灭贫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尤其是农村,而其中大部分贫困人口又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重合是我国西部贫困人口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探讨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对于中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对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贫困定义上,已从收入贫困扩展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底层阶级、社会排斥;在贫困成因上,形成了包括个人主义、贫困文化、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多种理论解释。比较而言,国内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开端阶段,基本上局限于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特征、形成原因和解困对策问题的探讨。国内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缺陷,并表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农村贫困状况调查□闫裕民闫芳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是我国政府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近两亿人。目前,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日益缩小,逐步集中于资源贫乏、地处偏远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反贫困对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贫困概念核心往往是收入低下,阿马蒂亚·森认为尽管低收入与贫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对贫困的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收入问题上,贫困的实质不是收入低下,而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按照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加大我国贫困人口能力方面的投资,促进贫困人口能力的提高,是消灭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致贫因子及扶贫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福建省贫困人口县域分布数据,福建省贫困发生率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以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强的特征,地区间的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不均,尤其在山海之间表现得极为明显。以贫困发生率指标作为贫困人口空间分类依据,将福建省划分为消除贫困区、轻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重度贫困区和贫困重灾区等5个类型贫困区,针对存在贫困问题的区域进行研究,并着重分析轻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重度贫困区和贫困重灾区的主要致贫因子,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支出型贫困、战略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产业型贫困等4种贫困类型。据此,基于区域贫困瞄准视角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扶贫路径:(1)完善贫困救助制度,提高风险抵抗能力;(2)发挥区位优势,转变发展战略;(3)全方位多维度切入,构建组合扶贫模式;(4)完善升级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天祝藏族自治县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其农村贫困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影响天祝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甘肃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带来了很大困难。分析研究天祝县农村贫困现状、贫困程度、贫困人口的分布和典型贫困户的基本状况以及致贫的重要因素,选择有效的反贫困战略以缓解和逐步消除广泛存在的贫困问题,把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好用足,促进天祝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使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后向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内蒙古地区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依然存在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问题。与以往相比,内蒙古地区的贫困问题呈现出贫困人口分布的“民族性”、贫困成因的“文化性”、东西部地区贫困要素的“差异性”等特点。在当前“扶贫攻坚”时代背景下,合理架构内蒙古地区扶贫增收政策体系、科学设计脱贫应对措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 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 GDP 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十五”前4年,中国每 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 国际舆论认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如此多人口的贫困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 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少数人暴富,相当一部分人特贫,也同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希望存在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会漠视社会贫困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消灭贫困共同富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按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衡量,1978中国贫困人口为2.5亿,贫穷发生率达30.7%。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反贫困的力度,1985年贫困人口减少为1.25亿,贫困发生率降至11.8%;199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8500万人,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至9.4%;1994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7000万,贫困发生率降至6.8%。中国反贫困不仅造福于国内的贫困人口,它同样对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制约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整体发展。要使城市贫困问题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重视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参与;阻止贫困文化的形成,增进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融合,以推进小康社会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长,"贫困的城市化"现象日益突出.作为南美第一大城市巴西圣保罗市,其城市贫困问题尤为引人注目.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圣保罗市不仅城市发展速度惊人,城市贫困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城市贫困层不断扩大,贫困程度不断加剧.圣保罗市城市贫困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移民大量涌入、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滞后、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减缓城市贫困,不仅是巴西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引起每个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人文贫困的提出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和政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但以往对贫困的研究更多的是注重经济层面的分析.本文从贫困主体自身的社会文化属性出发,从能力和权利的视角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目的是由过去单纯关注物质贫困转向关注包括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在内的人文贫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治理工作重点已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共同富裕与农村职业教育解决相对贫困在内在逻辑上都需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逻辑起点、以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推进过程、以提高相对贫困人口内生能力为基本抓手、以促进相对贫困人口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然而,脱贫地区产业基础不牢固、相对贫困人口可行能力较低和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农村职业教育解决相对贫困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相对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方式,应加强对相对贫困人口返贫风险的预警防范,通过“回炉重造”加强常态化技能培训供给,增强适应性以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励志教育提振相对贫困人口的精气神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解决相对贫困的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市贫困阶层的固定化,而城市贫困的固定化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文章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以及重点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工与少数民族的贫困罗时法大规模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大批贫困人口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但是,一些最贫困(或称极贫、特困)地区的面貌却无多大变化,人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这些极贫、特困的人口,多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贫困程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发展中大国,后2020中国仍然存在贫困问题。考虑到世界各国经验和扶贫成效,结合中国国情,应根据人的基本需求变化来确定新的贫困标准,这既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通常做法,又能够体现中国扶贫成效。扶持对象更加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解决难啃的硬骨头。扶贫战略应推动反贫困走向城乡一体,因为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能够为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贫困问题奠定基础。后2020贫困问题的政策取向可以是区域政策解决制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外部约束,开发式扶贫政策提升一般贫困人口向上流动的能力,精准滴灌式扶贫政策解除特殊困难贫困人口的特殊困境,城乡一体化扶贫体系解决扶贫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数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思想,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自由,应从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衡量贫困,贫困的根源是缺乏能力与机会。因此,要想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不仅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受助者的能力,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探索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实践路径,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呈“大分散、小集中”分布,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及脱贫人口返贫现象严重,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现状,提出坚持扶贫主体多元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反贫困立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农村财政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利益的组织、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