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8—1899年广东遂溪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斗争”这个调查报告,是在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门支持下,由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发起,联合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历史系、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广东省文化局组成的“广东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调查工作组”写成的。这个工作组于1957年2月间出发到湛江市(旧称广州湾)和遂溪县进行了调查,在当地党委和文教部门的协助下,访问了斗争参加者的抗法老人,勘察了抗法斗争遗迹,并搜集到一些实物和文献资料。我们发表这个调查报告,主要是提供一些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情况和材料,反映这个工作组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初步看法;希望能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注意,继续发掘这一方面的史料和对这一十九世纪末叶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历史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理论与实践》第一、二期发表了《1898~1899年广东遂溪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斗争》一文。我们经过多年来的调查和阅读文献资料,发现此文在史料编写和人物评价方面,都不合乎历史事实,主要是把一八九八年遂溪人民反法斗争的功劳记在由清朝官绅合办的、控制人民群众抗法的地主武装“团练”身上,记在县官李钟珏身上。这篇文章说:“遂溪人民的抗法斗争,从其组织的规模和斗争的长期性来说,在广东人民反帝运动的历史上,是很突出的。因为它有坚强的组织,经过一定的训练,并且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武装反抗,前后经过一年半之久,虽然武器比较差,但作战非常勇敢,在与法帝作战的三大战役,除最后黄略村之战,因为中了敌人阴谋而失败外,其余每次都得到胜利,并在作战中锻炼了自己,阻遏了敌人的扩展,不让它越雷池一步,这些事迹,写下了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的一页。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黎智波、郑增发同志的《李钟珏与“团练”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说1898—1899年遂溪抗法斗争中的历史人物李钟珏,一向推行“卖国投降主义路线”,他筹办的团练是“妥协、屈辱、卖国路线的产物”,为“租让广州湾的卖国投降主义路线服务的”,因此他是个投降派。我认为《质疑》的见解并不恰当,尤其可议的是该文的论证方法。本来,路线斗争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如果不加分析地用路线斗争的概念随意套到无产阶级政党出现以前的古人古事中去,拿它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的一着”,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的,容易苛求古人,也容易把古人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戴清亮 《江淮论坛》2004,2(1):20-24
马克思、恩格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时,都是在这种思潮前面加上代表者的名子。例如: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没有修正主义之说。修正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新词。谁是提出“修正主义”这一词的第一人?专家考证,不是列宁,而是著名的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女社会活动家、理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罗沙·卢森堡。1899年1月,伯恩施坦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声称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一次修正、审视和析疑的尝试”。但多次声明自己不是修正主义者。4…  相似文献   

5.
香港史研究,作为香港问题综合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内地关于香港史的研究却显得很薄弱。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杜定友(笔名丁又)《香港初期史话》(内部发行,113页)一书,是一本关于英占香港初期(1841—1907年)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尽管该书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资料来源及篇幅等的限制而对英占香港初期的历史未能展开更为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有些史实也尚待进一步的考订,但对于香港初期的历史概貌、中国人民在香港被占初期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的反抗、斗争,均有所论述。同一时期,内地学者对于1884年香港人民的反帝斗争、1899年东宝人民反对英占九龙半岛的斗争以及香港考古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的深度、广度均远远不够。八十年代以来,内地有关香港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开展。据初步统计,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资料集、回忆录等各类文章近百篇。本文仅就近年来内地香港史的研究情况分若干专题作一简略的回顾,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自从黄海安据刘的回忆撰成《刘永福历史草》后,有关论著渐有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施宣圆、吴树扬合著的《刘永福》一书,广泛吸收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系统叙述了刘永福从苦难的童年走上反清道路,组建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在台湾抗日,“垂老不忘天下事”的光辉一生。该书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三家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我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1944年,我在成都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这书在后方印数不多,但后来在台湾、香港都有翻印。解放后,很兴奋,1951年根据新的情况,我又写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几年之间,一连印了3版。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实际记事到鲁悼会十四年(前453年)。它广泛地记述了这一历史时期各诸候国之间的斗争和各诸候国内部的斗争,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是今天研究春秋时代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读《中国反贪史》一书有感而发。文章指出 ,中国历史上贪官污吏之多、清官之少 ,耐人寻味 ,还以张居正为例 ,分析了改革家的历史命运与教训。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之际 ,“总结历代反贪斗争的成败得失 ,把反对贪污腐败的斗争进行到底 ,走出轮回 ,这是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吴禄贞留日毕业回国的时间的认定,一直有分歧,概括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说1901年(《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第257页).另一种是1902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598页).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史实.要搞清吴毕业回国的时间,先得确定他出国的时间.关于出国的时间有1898年与1899年两说,吴忠亚在《吴禄贞与辛亥革命》一文中说吴禄贞是1899年东渡日本的(《武汉文史资料》第四辑,第76页);据日本学者夏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附录三表1知: 1898年中国留日的只有18人,1899年则有207人,而与吴一起出国留日者仅湖北一省就有20人(见《湖北文史资科》第二辑,第60页).据此可确定:吴出国是1899年.吴留日是准备进陆军士官学校,此校学制为三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1975,(4)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为我们评论和认识《水浒》指明了方向。《永浒》是以八百年前北宋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理应对革命农民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反抗斗争业绩予以歌颂。但是《水浒》却违背历史真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的决定作用与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的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这部书编著人员和资料翻译人员的同仁和朋友,我对这部书最终正式出版由衷地高兴。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后成果的三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专著,即《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已全部出齐。二十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4.
我与王充《论衡》是有缘份的。1961年,我初中毕业。有一天,我在长乐县玉田镇小百货店里的书柜上买到一本书,这就是前苏联学者阿·阿·彼得洛夫所著《王充──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1964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我把很多书都留在福建老家,只带很少的几本书到北京,其中就有这本关于王充的论著。刚到北京,我如饥似渴地买了很多书。许多书都是自己很喜欢的。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这其间我的许多书,虽然一本不卖,却也大都掉失了,只有这本关于王充的论著仍然伴随我走南闯北。儒法斗争那一阵子,我…  相似文献   

15.
<正> “两论”(指《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丰碑,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书中批判的主要错误观点,阐述的基本哲学原理,与中国三十年代的哲学斗争、特别是新哲学论战,关系极为密切。考察两论与中国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的关系,将有助于利学地评价两论的历史地位。(一) 中国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是我国哲学领域真假马克思主义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开较量;爆发于1935年,1936年达到高潮(时人称这一年是“中国哲学界最热闹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崔大华先生的《庄学研究——一个中国哲学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崔先生继《庄子歧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一书出版以来,在庄学研究上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庄子研究》40多万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考论庄子其人其书,中编述评庄子思想,下编探讨庄子思想与中国历代思潮关系。在庄子其人其书的考论中,作者根据比较可靠的史料,描述了庄子生平及生活面貌;考辩了某些历史记载,并利用某些考古的发现,比较细致地辩析了庄子的身世;考察了《庄子》从古本到今本的演变过程,以及宋代以来学者们钩索《庄子》佚篇、佚文的情况;对于唐、宋以来关于《庄子》真伪的争论,作者也从一种新的理论立场作出进一步分析和判断。总之,作者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围绕庄子的存疑问题,都给予有根据而又比较明确的回答。在庄子思想述评中,作者以一种理性的、实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吕辑、严心斋藏版《朱柏庐先生愧讷集》十二卷一书的版本鉴定问题,在前几年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总日》的时候,全国藏有这书的别的图书馆都把它著录为康熙版上报。我们暨南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一部,“文革”前也著录为康熙版。其根据是:此书字体、纸质、墨色都具有康熙时代的精刻初印本的特点;更主要的是根据书后附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是否存在阶级斗争问题的争论,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什么是阶级斗争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很多,他们往往是在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这一问题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持不同意见的同志都可以从马列主义著作中找到自己的理论根据。因此,如何从我国的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来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精神,得出一个适合我国实际的恰当结论,是十分重要的。列宁在《给农村贫民》中指出:“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1卷第443页)我们认为,这是对阶级斗争概念最本质、最精辟、最通俗的论述。根据我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历史上,有个以大巴山脉南北为主要活动舞台,纵横捭阖垂二十年之久,影响两度及于当时斗争全局的贺珍。贺珍何许人也?当时人费密在《荒书》中说:“(樊)一衡尝为陕西边道,(赵)荣贵、贺珍皆在部下。一衡还蜀,二人亲送之,有旧恩。”樊一蘅是在崇祯十二年宁夏巡抚任上被劾丢官回四川老家的,这说明  相似文献   

20.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4,25(5):68-71
《晚年周扬》一书的作者以舆论代言人的身份,将八十年代的“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演绎成单纯的“极左”和“反极左”的斗争,不符合历史的原貌。“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从总体上来说,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胡乔木和周扬都是有重大贡献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们也都走过了曲折的人生道路。《晚年周扬》对他们的描述有失真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