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苏联《远东问题》1987年第3期报道,1987年2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联中国学家协会理事会会议。会上,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M.季塔连科作了“关于以苏共二十七大和苏共中央一月(1987年)全会精神改革苏联的中国学”的报告。协会副主席、历史博士Ю.М.加列诺维奇作了“关于协会理事会1985—1986年度工作总结和1987—1988年工作计划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苏共二十七大决议要求苏联中国学家为苏中人民友谊作多方面的工作,为发展苏中友谊,为巩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协会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必须特别注意研究这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 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看过苏联近年来的报刊、文学作品,都会有 这样一种感觉,在今天的苏联资本主义泛滥成灾,资产阶级的法西斯式的专政渗透到 一切领域,每一个角落。《圈套》这本书多少暴露了今天苏修叛徒集团对苏联广大人民实 行的法西斯统治,苏修统治下的人吃人的社会本质。 维拉案件发生后,就有人很有把握地判定:维拉是不会自杀的,因为“在我们的条件下没有也不可能有自杀的原因。”看,他们说得多么动听!这个“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简直是仙山…  相似文献   

3.
简讯六则     
据苏联《心理学问题》1981年第4期报道,1981年4月22—24日,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在列宁格勒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苏共二十六大和社会心理学的迫切问题”。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苏联社会学协会社会心理学中心组筹备召开的。200多位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了会议的四个组的工作,这四个组是:1、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2、个性的社会心理问题;3、共性和交往的社会—心理问题;4、群众性交往问题。会上讨论了开展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劳动集体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1984年第2期报道,社会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国家和法学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1984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的题目是:“苏联社会社会结构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的迫切问题”。会议由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B.伊万诺夫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爱沙尼亚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苏联社会学协会将于今年10月份在塔林市举行全国学术讨论会,议题是"苏联社会结构的发展".会上将探讨社会学在研究苏联社会结构时的方法论问题;苏共和苏联国家为加强社会的单一性与进一步巩固苏联人民的一致性而制定的社会政策所起的作用.还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双月刊)1978年第6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全苏系统研究所等单位,于1978年6月在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当代美国中国学”学术理论讨论会于1983年12月在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举行。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B. A.克里夫佐夫致开幕词。И. H.科尔库诺夫做了题为《美国中国学家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七十——八十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科技情报(第1类)》杂志1989年第7期报道,《图书馆在当代社会信息化中的作用》研讨会于1989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由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信息学合作中心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人民文化大学组织。约1200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界的专家及其他人员参加。研讨会讨论了下列问题:1.苏联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及预测;2.组建全国统一总书库的最重要问题;3.  相似文献   

9.
由南京大学凌继尧同志撰写的《苏联当代美学》一书最近出版了。作者在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代苏联美学界在美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和进展,这对我国美学界了解、研究苏联当代美学的研究状况,促进我国美学研究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苏联当代美学》一书着重介绍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苏联美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及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产生和影响。当时引起激烈争论的是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一书中的观点。布罗夫主张美学的研究兴趣应转向人,转向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研究。他的这种“社会派”观点,实破了苏联美学研究中传统的方法论基础,遭到崇尚审美对象自然属性的“自然派”的反对。结果,“社会派”美学家的观点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Л·Н·斯托洛维奇教授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对审美价值等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看法,成为苏联美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今日亚非》杂志1987年第12期报道,1987年底苏联亚非团结委员会在莫斯科召开了“改革事业中的伟大十月思想”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亚非人民团结组织总书记努里·阿布德尼·拉扎克率领的常设书记处成员、各国团结委员会的领导人以及苏联国务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者。该委员会主席Ф.塔别耶夫主持会议,苏共中央国际部第一副主任B.扎格拉金作“关于  相似文献   

11.
苏联《哲学科学》1978年第5期报道,1978年1月23日—25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等单位召开第一次全苏学术会议,讨论“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问题”。会议分以下八个组进行活动:1.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哲学问题;2.环境的保护和组织;3.社会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4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所长И.西戈夫指出,城市是人民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是进步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积蓄了巨大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潜力,这些潜力发挥如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城市化的学术问题,如同管理大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样,是极其复杂的。例如,控制大  相似文献   

13.
据苏联《哲学科学》月刊1988年第11期报道,苏联和保加利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于1987年在明斯克召开了题为《社会主义改革与加速发展条件下人的因素和社会道德》的科学实践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报告:1.保加利亚学者瓦西里·莫莫夫所作的《人的因素:客观规律性和社会道德观》。他对人的因素作了概念上的分析,阐述了各种社会矛盾及其解决途径,揭示了人的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社会调节因素之一——道德的作用,总结了党的组织在保加利亚人民的各个生活领域的改革中的实际作用。2.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Р.Γ.雅诺夫斯基的报告题为《社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通报》1983年第3期报道,1982年11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了“西伯利亚民族的历史发展”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西伯利亚民族自治区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负责人、党和苏维埃机关的领导人。会上讨论了十月革命前和现阶段西伯利亚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讨论了民族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1982年6月3日至5日,由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科学技术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委员会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奥普宁斯克市举行了“科学技术创造的辩证法”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教育家近200人。  相似文献   

16.
“趋同论”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刚提出之际,苏联理论界曾对它进行了批判。在其后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和分歧。追溯一下苏联理论界评析“趋同论”的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分析“趋同论”具有借鉴价值。拒斥与批判:80年代中期以前的态度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基本态度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绝对拒斥、彻底批判、全盘否定。苏联理论界率先批判“趋同论”的是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列昂节夫于1966年12月在苏联《经济报》上发表《两种制度和睦的神话》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苏维埃国家与法》杂志1987年第12期报道,由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组织的“社会主义立宪政体的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于1987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美国、法国、日本、印度等约20个国家的著名法学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和司法机关的领导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费多谢耶夫院士在会上致开幕词。他说:本次会议为庆祝伟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教育学》1989年第1期报道,保加利亚和苏联从事青年教育的教育学家于1988年9月27—30日在瓦尔纳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两份杂志《苏联教育学》(苏)和《人民教育》(保)发起的。有15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前出版了报告提纲。有7位学者在全体会上做了报告,内容为: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性培养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化和普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经济问题和管理。讨论分3个专题组进行:教育制度民主化的社会、教育和经济方面;教育学问题和普通中等教育同职业教育的矛盾;新型学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讨论会上关于如何探索出新形式让青年发挥社会政治积极性和  相似文献   

19.
苏修二十五大前夕,苏修统治集团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它对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疯狂扩军备战,奉行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民用工业停滞不前,农业减产,供应紧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罢工抗议此起彼伏。它对外加紧扩张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它的假缓和真备战的面目日益被广大群众所识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青春》杂志一九七五年第四、六、七、八期连载了阿尔莫夫的中篇小说《圈套》。这部小说竭力掩盖苏联国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百般掩饰前列日涅夫集团篡党夺权,复辟…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1990年第4期报道,国际社会学协会家庭研究委员会于去年10月在贝尔格莱德举办了以“家庭、非正式关系和社会政策”为题的国际研讨会。比利时、匈牙利、丹麦、以色列、加拿大、苏联、美国、法国、瑞典和南斯拉夫等国专门研究家庭问题、家庭之间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