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童是一位从不愿固定自己的作家,从历史追寻小说到现实追寻小说,从“枫杨树”系列到“枫杨树后”小说再到“红粉”和“妇女系列”小说,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小说具有特定的风格,认为风格是一种“陷讲。”那么,苏童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确立贯穿于这些小说中的主体形象的?苏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区别于其他新潮作家的呢?为什么无论反差多大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读就能认定是苏童的作品呢?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琢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一度曾以为是苏童的语言塑造了他的个性,然而当我怀着自…  相似文献   

2.
给我一杯     
果萱 《家庭科技》2008,(11):9-9
有一位朋友说话非常直接,常常得罪别人。我私下对他说:“你做事能力很强,你说的那些都没有错。可是,你应该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时候可以把话说得婉转一点儿,对你或对别人都有好处。”可是直肠子的他却回答说:“从小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要改是不可能的,了解我的人,都会明白我没有恶意。”  相似文献   

3.
一位创作态度十分严肃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反复地、精心地加以修改,力求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托尔斯泰说得好:“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我国著名小说家周立波的成名作——描写东北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出版前曾经作过两、三次修改。他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对于删改自己  相似文献   

4.
钱谷融先生说过。“艺术作品是诉诸人的整个心灵的,不是单纯诉诸理智。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渗透在艺术形象中,与艺术形象凝为一体的.它们不是各自游离,不是可以相互分割的.那种脱离了形象,缺乏热情,一味抽象地讲道理的作品,不会有艺术的生命力,也算不得艺术作品.”他还说:“要从感情上去打动别人,必须自己有强烈真挚的感情。一个冷淇无情的人,对什么都不越兴趣、都填不关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作家、艺术家.”t石油大事》倾注和凝结作家“强烈真挚的感情”是贵穿始终的,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一、在新时…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愤怒和冷默的作家”① 的独特风格 ,批评界也对他“好像迷恋上了暴力”② 表现出迷惑和不解。余华自己的解释也让读者满头雾水 ,因为余华自己承认 :“艺术家只能来自于无知又回到无知之中。”③ 如果抛开作家和批评家的指引 ,到哲学家那里寻找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会出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的情形 ,也未可知。一、他人的死亡与我的死亡  在《活着》这部被余华自己称为“高尚的作品”④ 的小说里 ,余华为我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里一个地主少爷经历的一系列的死亡事件。这部小说如果用“死着”来命名…  相似文献   

6.
巴金人格浅议〔日〕和富弥生歌德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又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到一种伟大人格而尊敬它。”①巴金便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闪耀着他的人格的光辉与不可征服的力量。一巴金人格力量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春明是台湾省的重要“乡土文学”作家,他一九七二年以后的作品比起以前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明显的转变。关于这一点,黄春明有过坦诚的自白:“在我写以小人物为主的那一系列的小说的时候,我获得了‘有良心的作家’、‘人道主义作家’、‘小人物的代言人’、‘悲天悯人的胸怀’等等这一类的称赞。……自从我看清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药》与屠格涅夫及波特莱尔有关作品比较薛伟鲁迅的小说创作善于“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①他于1919年4月创作的短篇小说《药》,就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做粗活的人和不做粗活的人》(以下简称《做》)有着...  相似文献   

9.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10.
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作《东方的故事》有一个作家特意加上的副题:“男女相互阅读的现实主义文本。”无疑,在作家眼中,这部作品是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但读完作品却让人感到,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品带上了较浓的观念化痕迹。一、小说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偏离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小说描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初中时期就与老师杜永康相互吸引的田秀秀在大学与已有家庭的杜重逢,开始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性爱历程。田深爱杜,愿意为他的事业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希望他离婚而与自己结婚。杜虽爱因,但更愿…  相似文献   

11.
骄傲的资本     
大学毕业前,我终于出了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没有辜负“校园才子”的称号。在别人的羡慕和吹捧里,我俨然作家般地得意和风光。待到找工作的时候。更不像别人那样慌,似乎只需要自己的书往任何一家报社递交,便可稳稳当当地去工作了。  相似文献   

12.
<正> 雨果说:“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是以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人生的悲欢故事,使读者读过作品就能准确地说出作者的姓名。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王统照是个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不仅以别具一格的诗歌、散文驰名于五四文坛,他的短篇小说也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一个真诚作者的真诚心思”瞿世英曾经这样评论王统照的小说创作:“剑三的做小说,不是硬做的,不说时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余华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九八七年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吃惊于主人公青春初旅,竟对世界作如此无奈感受,也吃惊于作者奇异怪诞的感知生活的方式,由此便牢牢记住一个未曾听说过的名字:余华。此后我几乎读遍余华公开发表的短中长篇小说,但对作家本人,却说不出个子丑贸卯,很长时间里甚至连他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今日文坛,“炒”是一种时髦,或“炒”作品,或“炒”作家,更有取终南捷径者,先将人“炒”得红红紫紫,夹风裹雨,再去张罗作品,美其名:包装。待到揭开盖头,读者所得,仅空“棱”一只,“珠”是想还也还不出的。余华不要“包装”,他把自己包…  相似文献   

14.
有位作家说过:“人有两种经历,一种是填在履历表里的,另一种是心路历程。看前一种,你可能了解;看后一种才可能真知。一个作家,作品就是他或者她那印满了反叛、归复、认同和失迷的心路。”的确,看完张冀雪的作品,你会对她的另一种经历——心路历程,得到一种真切的认识,因为她是在真挚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心灵。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作品是写我心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名著《韩非子》里有个嘲笑不会做广告而造成“自相矛盾”的故事。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在若干杰出的文学作品中也挥之不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诅咒那封建大厦早日忽喇喇崩溃又哀叹自己“无才可去补苍天”。托尔斯泰不仅作品,连他本人都充满了“自相矛盾”。虽然,这些自相矛盾与不会做广告的大不相同,有的由于作家疏忽,授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有作家立场观点改变,“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宣战”(梁启超语)。但还有一种情况,若干地方,前后抵触,是作家蓄意为之的。这种“自相予盾“有作家恩想和才能的闪光。《聊斋》就是这样的。本文想就此淡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生前可以说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的风格、小说主人公的型式、他的文体和他的态度都得到了广泛的赏识。不仅在讲英语的地方是这样,而且在只要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是如此。在现代小说的语言使用上,没有一个作家能与他媲美。海明威很出名,人很有趣。三十多年里,报纸和杂志及时地报道了他的历险记。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他还是他的著作都不能很好地被人理解,尽管在最后十年里,对他的作品有所理解,但还是不能说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  相似文献   

17.
心理悬疑——论蔡骏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雄 《兰州学刊》2008,(11):185-188
蔡骏已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受到斯蒂芬·金、丹·布朗、铃木光司等外国作家的启发,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手法,创造了有自己风格的“心理悬疑”小说。蔡骏的小说包含悬疑、侦探、心理、知识等多重元素,有着鲜明的网络文学特征,对类型小说有所超越,追求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效果,有很强的可读性,也有一定的精神深度。蔡骏小说还有很多不足,如虚构故事大于刻画人物,受市场左右,缺乏有震撼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他生于一八六一年,卒于一九○四年,在短促的一生中,写下了五百多篇短篇小说。契诃夫自己曾说过:“自从莫泊桑凭自己的才华为创作定下那么高的要求以后,写作就变成难事了。”而列夫·托尔斯泰却认为:“契诃夫的才能要比莫泊桑的才能要精纯得多”,并称赞道:“他的写作手法已登峰造极。”契诃夫的小说不仅有着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有着高度的艺术成就。托尔斯泰评价说:“他的那些小说完全是一种精工的细木器”,“他的作品里样样东西都是活的”,“他从没写过多余的一节,每一节都是或者有用,或者美丽”。契诃夫小说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瑰宝,挖掘这一部分矿藏,象鲁迅说的那样实行“拿来主义”,用以  相似文献   

19.
去年,王一川等先生编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给一些小说家“重排座次”,选了九位作家为大师,依次为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①这件事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此,我也愿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时贤。首先有一个问题,即作家可不可以进行比较?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地位的高低,影响的大小能不能有等差的论定?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作家认为:“作家是无法比较的”;②也有的作家表示:“我反对这种提法。这种排名本身就存在偏颇。作家的作品各有风格,不能用一种标准去强求。”③…  相似文献   

20.
米兰·昆德拉说:“一个主题,就是对存在的一种疑问,我越来越意识到,这样的疑问最终是对特殊的词和主题词的研究,这就导致我去强调:小说首先是建立在若干个基本的词之上的”.小说首先是建立在若干个基本的词之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沿着基本词的线索了解一个文本的思想脉络乃至它的风格倾向.实际上,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偏爱的词语,他在一部作品甚至所有的作品中反复使用这些词语,以致使它们变成他的一种经典的表达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