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刍议西部地区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突破口。西部地区城市开发必须重视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因为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而发展城市旅游是西部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提升西部地区城市旅游功能应从塑造城市特色景观,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丰富城市旅游产品和加强城市间的旅游合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且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区。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以及省内各地区的生产要素秉赋、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和区位条件以及在保障国家安全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均存在着一定差别。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搞齐头并进和一刀切 ,而应首先发展中心城市 ,再通过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偏低 ,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不合理 ,部分西部地区城市职能单一等制约了西部地区城市经济中心功能的发挥。为此 ,应该采取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 ,坚持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借鉴东部地区经验 ,观照西部实情 ,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要解困致富 ,城市化将是惟一途径。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 ,一要选择有西部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使当地城市有规模地扩展 ;二要加快西部地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西部地区存在着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迟缓等问题。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西部地区经营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创建旅游都市、培育基础产业、培育城市文化等西部地区经营城市新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 ,如果没有西部地区农民的全面脱贫致富 ,便没有西部真正的崛起。而现实的问题是 ,近年来 ,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困难。实践证明 ,依靠城市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人口大转移 ,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在西部现有城市化条件下 ,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的吸纳功能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西部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滞后。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分割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与落后的脆弱的非国有经济和原始农业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西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西部特点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 ,通过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来促进西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要求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外国和中国东部城市的发展印证了城市经济水平决定城市文化水准,城市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道理;在开发西部城市,塑造西部城市文化形象时,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这是西部城市建设应采取的重要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方向是必然选择。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选择生态城市道路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文章立足于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给出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性,动态性的建立起西部民族地区评价体系的生态城市五个一级指标和数目不等的二级指标,从而最终建立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城市化的概念和世界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概貌;分析西部地区与国内城市化的差距;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基于二象对偶论,在完全空间下将城镇化系统设计为以城镇化水平表征的实象和以城镇化效率表征的虚象构成的二象系统。在对城镇化系统的虚实二象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城镇化效率则出现微弱下降。(2)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演进大致呈"M形";中部地区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在考察期内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呈微弱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整个上升趋势中又伴随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过程。(3)不同省份之间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此外,各省份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优劣解距离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将农业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纳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采用EBM-ML指数法测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只有在跨越0.039的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才会显现;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新型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中部地区。据此,提出夯实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强化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健全城乡发展的互动机制等对策,以更好地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西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城市(镇)化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西部地区城市(镇)化的协调发展,就必需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在经济分配政策上应向西部倾斜,缩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要从资源禀赋出发,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而不能简单地从三次产业的划分出发来制定产业规划;必需切断农村户口和土地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切实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120个样本城市的相关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组省域城市化质量水平指标的测度模型,并以中国东、中、西部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例,分别用模型测度了它们的城市化质量水平,然后结合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质量主要指标的差异认为,省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协调发展取决于区域城市化的内在质量,要提高中西部省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应该重点培育次级高能量城市,增强省域城市体系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城市网络张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面对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扭曲,产业组织的低水平生产过剩,只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国区域经济才能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使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尽快起飞,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则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改变西 部城市化落后状况的关键,就是要依托现有区域中心城市,在不断提高西部农村工业化程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西部 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西部农村城镇化水平。其战略途径为:区域综合协调发展;点轴开发;等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运用现代经济学中集团公司功能定位的基本理论,从国有集团公司的特性出发,对西部地区国有集团公司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西部地区国有集团公司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功能定位,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分析西部地区国有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框架.  相似文献   

20.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盲目地引进外来人力资源而闲置本土人力资源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误区.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从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着手,依据西部本土人力资源现状,提出了在有计划地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大力开发西部本土人力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