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社会有着权力分化的理论土壤,理论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看法但没有被理论家、思想家进一步阐述和发展,在现实中也并未被人们发现和认可.在权力走向分化的过程中,伦理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作用,但近代社会前后,人们多时都在偷换二元权力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伦理作用实现统治目的,以至伦理一直在抽象层面发生着可有可无的作用,即使至行政伦理形成也一样.而当人们认识到权力二元分化的事实后,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伦理意蕴并理解行政伦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对政党的需求,政党的核心作用在于作为“桥梁和纽带”来连接民众和公共权力.执政党之所以能够代表民众执掌公共权力,其基础在于获得了大多数民众的拥护.因此,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自然要随着民众构成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适自己.现阶段,执政党需要正确认识中产阶层的作用,培育和促进中产阶层发展壮大,在促进阶层间关系和谐方面付出切实的努力,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民众支持.  相似文献   

3.
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从纵向看,主要表现为学校与政府、教授、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从横向看,既有组成联大三校各自相对独立的治校权力,又有联大校务委员会、教授会和专门委员会之间的权力分配。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突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大学精神。而在其权力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监督,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及权力运行模式对于我国现代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主体。人民权力兼具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双重性质,既体现于国家主权和人大行使的国家权力中,又蕴藏和显示于公民社会的社会权力。执政党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政党具有一定的社团权利和社会权力,执政的党员当选为国家官员者则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印两国发展对比逐渐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随着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加快,不少学者认为:因为印度是所谓"民主"政体,最终将在中印发展竞争中胜出。但是,仅从所谓民主、威权等抽象的政体理论,认识印度的政治体制及其治理绩效,并对中印两国发展进行比较和预测得到的结论并不科学。如果从政体、社会结构与政治权力运行视角,从印度政体与传统社会结构,政治权力运行扭曲,政治体制推动国家发展低绩效等方面,深入研究现代印度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印度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地区不平衡性以及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要实现赶超中国的发展目标尚存在很大难度、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政治逻辑:国外城市权力结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及权力结构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研究的大问题.从精英论、多元论到增长机器论、城市体制论,再到治理与伙伴制,乃至城市社会运动,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城市权力结构研究的不同流派,并分析了其理论内涵与传承关系,同时提出了目前中国城市政治与行政学研究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民国中央政府构筑了中央/地方、中心/边缘的政治场景,推进政治一体化进程。云南地方政府按中央政府规制设置地方行政、党务机构,建构起融党于政的权力文化网络运行体系。但是这种政治权力文化网络运行体系被土司、土匪、会道门及殖民势力等蚕食与分割,区域政治权力结构日趋复杂,导致政治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8.
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 ,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 ,它具有普遍性、排它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 ,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 ,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 ,就会产生腐败。因此 ,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关于权力的定义归纳起来有手段说、强制说、能力说和选择说四种,这些定义都没有揭示出权力的组织化特征,未能对“权力的构成”作出回答,难以对权力的运动和阶段划分得出理性的认识。从新的视角看,权力应该是个人或团体以组织化的方式对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占有和分配,并为此建立群体认同的人类行为。权力是由利益、组织、规则三种要素构成,这三种要素之间此消彼长的过程,推动着权力沿着从最大化向最小化方向的运动。这一运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绝对权力阶段、相对权力阶段、公共权力阶段。绝对权力阶段以组织利益与规则利益的高度重合为特征,相对权力阶段以规则利益高于组织利益为特征,公共权力阶段以非权力组织的高度发育和规则的简约化为特征,并且权力在受到最高程度的制约后(即最小化)将会形成新的社会形态。只有权力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制约,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才能获得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人民能够监督权力,而人民民主所内在要求的民主权利伸张的形式、渠道则构成了权力阳光运行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竞选和组阁为中心,同时通过议会活动,将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法律而贯彻执行,是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具有进步与局限的双重作用。我们必须科学客观地认识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既不机械照搬,又要积极借鉴其中体现政党执政一般规律和共同要求的有益成果,从而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本文将从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党政关系、增强政党的自我完善机制、坚持依法治国等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可行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宪政维度下的政党与政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实现其共同或相近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而谋求通过选举取得和巩固政权,由其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合法的政治组织。政党为取得和巩固政权而建立,能满足一定社会中不同利益团体维护自己利益的需求,政党制度为政党取得和巩固政权或干预政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宪政体制下,政党取得和执掌政权具有合法性、间接性和暂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其对立性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和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两者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基础和根源,表明两者关系的实质是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表明,两者的关系通常呈现出三大规律性特点,即政治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政治权力的范围日趋缩小;两者关系日趋法制化、明晰化;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完善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的一个全新执政理念。可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为巩固执政基础做出了不懈努力,邓小平全面提高了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江泽民广泛拓展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意在重新整合和巩固党的传统政治基础,而且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作为和谐社会的最主要内涵,意在进一步深入完善党执政的现代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公共理性应成为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与桥梁。在现代社会里,执政党的活动只有置于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之下,其决策和管理过程才更体现公共理性,即决策和管理具有公共性、民意性、正当性和合法性。执政党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党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内在机制,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赋予了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新的价值意义。中国政党监督把人民民主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执政、参政行为作为互相监督的直接指向,把政党制度建设作为实现监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认真思考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建议和设想,这些思想被后人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在"政治遗嘱"中,列宁把加强执政党的民主化建设、执政党领导层建设和执政党的监督体制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方向,并提出了改组党的领导机构、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建立党的监督体系等具体措施."政治遗嘱"中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深刻论述和创新性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建设视域中的依法执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不仅是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最恰当选择,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而且是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核心内容;应站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上推进依法执政,立足于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同国家政权执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执掌者同国家政权所有者、保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我国现行行政权カ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结构进行深入地探讨,着重研究了我国行政权カ运行的外部环境和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的外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基本架构和对策。包括有效改善行政权力运行的外部架构;加速政治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国家宪制;强化人大职能,切实落实内部分权制衡;改革国家司法制度,加强对行政的法律监督;尽快制订国家新闻法,赋予媒体舆论监督权;切实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让人民有效监督政府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才能提高行政权カ运行的效能,从而造福于国家、人民和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