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多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通常是设置具体的写作方案,学生按部就班地写,教师再加以修改.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教学程序。收获如何?令人怀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谈起?显然.开掘学生自主写作“源头活水”的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深入生活创新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便是打开学生心灵创作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中,“自由写作”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被提了出来。因此,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激情,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网络作文”以其“自由、灵活、方便、快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中学生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作文的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并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写作材料,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教学建议”中指出:“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同时“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采用原有的作文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集”式作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第一学段写话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有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写作知识,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文化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正面临着严重的“灰色污染”。文化市场适合少年儿童的作品匮乏.大量庸俗化、雷同化、成人化的影视剧、书刊的充斥,再加上不少家庭的“填鸭式”培养方式,学生的习作素材日益枯竭。部分学校和教师为追求优秀率、升学率。作文开展套路教学,热衷于传授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不少学生手中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作文选,习作生搬硬套,程序化、模式化、成人化泛滥。不少小学生的作文由此被污染,有的过于早熟,作文中有明显的成人腔,让人根本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有的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东拼西凑,“剪切作文”、“拷贝作文”大量出现;有的套路雷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泯灭了个性,抹杀了灵性,窒息了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观念——在生活中更新新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人、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烛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笔者在创新写作教学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理念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回望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汗颜。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笔杆”,一写到人物必定少不了“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样的词汇,可谓“千人一面”。因此,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我们要做的,应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快乐的,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快乐地写出个性呢?笔者现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课程标准”还进一步地指出“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在这一方面,过去我们往往由于思维定势。给学生在写作时造成了许多束缚,使学生戴上了“紧箍咒”.限制了他们写作时有创意的表达和自主的发挥。因此,我想就如何走出思维定势,让作文教学更贴近新课标,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走出来,摒弃“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坚持写作是人作为主体的一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以自主为前提,通过制定多样化的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拓宽写作的时空等措施,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习作部分安排的是看图作文,与以前不同的这是一幅漫画,习作的内容也不是侧重写画面内容,而是侧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出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前的作文教学流弊,语文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比起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拓展,主要表现在:减少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突出“生活作文”,强调写作过程的互动和合作,强调自我修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写作观念:写文就是写人。然而,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让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深入浅出地逐步渗透了作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不要越俎代庖,应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重视学生的自主创新,给学生一片自由写作的天空.让学生敞开心扉,放飞自由的翅膀,突破固有模式的限制,翱翔于创新的天空,写出有真情实感、富有新意的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