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西番诸卫” ,析为七卷 ,为安多藏区部落史这一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的“西番诸卫”,析分为七卷分期连载,为安多藏区部落史这个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西番诸卫”——析为七卷分期连载,为安多藏区部落史这一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明史·西番诸卫传》是18世纪初我国第一部安多藏区史,它从中央政府对安多藏区经营开发的角度,记录了明代安多藏区的变迁。其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应予重新认识,充分估价。明王朝在继承元代统治格局的基础上,设立了“西番诸卫”。西番诸卫实施军政合一、“土流参设”、“岁一朝贡”和尊崇藏传佛教、以金牌信符官方垄断茶马贸易等政策和措施,强化了明中央政府对安多藏区的控制。作为元明清治理藏区的中介环节,明代对西番诸卫的政策上承元代格局,又有许多创造性、建设性的拓展,开启了清代以府县区划管理安多藏区的先河。因此,明代西番诸卫是安多藏区历史变迁中的重要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对研究明代藏族史有一定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锐(系藏语,汉语意为英雄的部落或地区)属安多藏区,从历史上的地域概念而言,主要包括今甘肃天祝、肃南皇城、马马帝和祁丰,青海东部北山、门源、大通、互助、乐都等地区,区域广大,人口众多,其中天祝是华锐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现代意义上讲,华锐藏区主要指今天祝藏族自治县。本文所谈内容仅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华锐藏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追忆了作者多年前访求安多藏区一些土司家族谱的往事,对《安多藏区土司家族谱辑录研究》一书中几种家族谱的来源、收藏作了介绍,间及一些土司家族兴亡盛衰的追踪。希望这几份少数民族土司家族谱的整理刊布,能为治西北之学的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安多藏区包括甘肃、青海和四川的广大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的一个地域。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习俗,孕育了不同于西藏的安多地区藏文化。由于安多藏区地处偏僻、边远,教育、经济欠发达,导致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9.
“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21世纪 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藏区是由卫藏(西藏自治区)、康巴(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等)和安多(青海藏区、甘肃藏区和四川阿坝州等)三大藏语方言区构成的。安多藏区是中国藏  相似文献   

10.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极为辽阔,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习惯上分为三大藏区,藏文史书上称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据《安多政教史》,安多之名则是采巴颜喀拉山东麓的阿庆风嘉雪山与多拉山两座山名的首字合并而称的。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之全部等藏族居住区,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吐蕃王朝崩溃以后到蒙古人统一西藏之前这一地区藏族部落有关社会经济的发展诸问题。曾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安多吐蕃社会“生产力相当低下,”本文想通过事实的叙述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阿柔部落是青海藏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部落。据史籍记载,阿柔部落原本是藏族四大姓氏“嘎氏”分支“穆擦嘎’’支系,世居大博国(即吐蕃)三大区域之朵迈迪乔喀(意为“安多马区”)①。历史上,阿柔部落的分布随着部落的迁徙而不断发生变化,至今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区:果洛州境内的藏阿柔部落、迁居河南县境内的藏格玛等部和祁连县境内的阿柔主体部分。根据笔者调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蒙藏两个民族中同时流传的《禄东赞传说》的最初形成区域、渊源关系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流传、演变规律。认为该传说首先由安多地区向全藏区传播,此后传入卫拉特蒙古地区,再随卫拉特蒙古各部落的迁徙传播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安多藏区部族志(续前)王继光卷二西宁卫属(塞外四卫附)178族川藏族《明太祖实录》卷77洪武五年十二月庚子条载:“吐蕃诸部川藏邀阻乌思藏使者,掠其辎重,命邓愈为征西将军率兵讨之。”《明太祖实录》卷111洪武十年四月己酉:“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  相似文献   

14.
青海藏区习惯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是指青海藏区部落确认或制订,赋于法律效力,由部落强制力保证在本部落实施并靠盟誓约定方式调解部落之间某些关系的社会规范。历史上,习惯法起到了保障部落安全,调整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部落体制,维系部落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时期,由于青海牧区群众现代法制观念淡薄,习惯法仍然困扰着司法工作。因此,研究青海藏区习惯法的特点,对于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多藏区僧职土司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安多藏区僧职土司初探王继光在考察安多藏区的土司制度时,我们发现,若干世纪以来(大约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这一地区存在并延续着一批僧职身份的土司。如果我们将那些众所周知的土司称为借界土司以示区别的话,那么,僧职土司与俗界土司相比,名号虽异,统治机构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安多文化的特质、保护安多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保护安多文化的基本原则,并就安多文化的特殊性,在大力发展青海旅游业背景下,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安多藏区为例,分析了在保护安多文化前提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措施,以指导该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处理好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信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二郎神是汉族地区历史上所信仰的主要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比较广泛地存在着对二郎神的信仰,并且在长期的民族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对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信仰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安多藏区位于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之间,占有90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人口达600余万,地跨青甘川三省。它不仅是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个经济概念。在藏族传统区划中,安多被认定为“马的故乡”,这说明历史上安多畜牧业相当发达。新中国成立以来,它一直是我国畜牧业、林业、水利水电、矿产,核能、藏医药、中药材重要资源地区。从它的地理位置、文化影响、经济特点,以及他今天能发挥的作用,都可以而且应该称其谓为西部的主要能源地区。  相似文献   

19.
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以万物为神灵,崇拜大自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依然存在着十二座苯教寺院,分布在白龙江两岸。这在安多藏区是独一无二、难得的原始宗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早在公元八世纪后期,西藏灭苯信佛,苯教僧徒被流放到嘉绒(四)l[藏区)地区。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安多地区的回藏贸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多地区回藏贸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长期以来体现出藏区与内地两大物资交流的特色。本文对民国时期安多地区回藏贸易的规模、品种及贸易方式作了详尽介绍,并指出这种贸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这一地区回藏两大民族关系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