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孟伦教授著的《中国史学史》上、下册(下简称张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分别在1983年、1986年出版)以五十一万余言,分七篇、四十九章,重点论述了我国特有的源远流长的史官(史馆)制度、四十多位史家和五、六十部著名史书,着意表彰了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优良传统,严肃批评、揭露了其中存在的缺点、错误和丑恶现象。通观张著,可知作者不是立意求全面,而是立意求专深,同时也注意了通俗 相似文献
2.
何一民先生的《中国城市史》日前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专门史文库"第一辑中的研究成果。作为一部以"专门史"为定位的学术著作,何一民先生的《中国城市史》通过贯穿中国历史的整体视野,对从史前到近代伴随着整个中国历史兴衰的城市史进行细致考察,引申出对今人城市建设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为我们当下更好 相似文献
3.
词史之作,建国之前有王易《词曲史》、刘毓盘《词史》。虽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旧作,在研究方法及所占有的资料等方面不免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建国以来,词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至今未见一部词的通史问世,这无疑是一缺憾。现中年学者许宗元同志《中国词史》(黄山书社)的出版,填按补了这一空白,这是使人感到欣慰的。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的近代企业产生并得到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也逐步形成。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一为民族资产阶级。前者与封建主义紧密勾结,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后者曾组织和领导过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①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相似文献
5.
6.
倾各界之力,积数年之功,由章泽、白文华、郭琦三同志任主编、赵炳章同志任副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陕西》(以下简称《陕西》)上下卷,终于在1990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读了这全面系统研究陕西当代建设历史的首部史学专著,令人振奋,也使人怀念未及看到它出版便撒手西去的三位主编。 相似文献
7.
邓洪波先生最近为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写了《中国书院史》,作为研究成果出版。这是他长年研究的成果,先以简体字在大陆出版。现经修订及扩充,正式用繁体字在台湾大学出版。我相信这本书会很快成为书院研究的里程碑,将来要引用的人会不计其数。邓先生这本书最大的长处就是它丰富的资料。《中国书院史》是我到目前所见到引用有关基本史料最为丰富的书。范围广及正史、文集、书院志、地方志、甚至于笔记、小说、以及近、现代档案。用力之勤,无出其右者。这本书的第二个长处是它对书院理想的新看法和广义的见解。邓先生固然承袭二十世纪初… 相似文献
8.
南越丰碑大块文章———《南越国史》读后李庆新秦汉之际,正当二世胡亥在为其父子的残暴统治种下的“天下畔秦”、“外内骚动”苦果而穷于应付、岌岌可危之际,万里之外的南海郡尉任嚣却密锣紧鼓地酝酿据岭自治的计划,他的继任者赵佗绝关自守,击并桂林、象郡,实现岭南...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以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其史学研究在中国学术领域里具有开创性的地位。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该文首次打出“史界革命””的旗号,对中国封建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初步树立起了新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一梁启超在《新史学》里开宗明义,提出“史界革命”的口号,主张建立新史学。梁启超赋予史学以崇高的地位:“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学貌似极其发达而实则弊病层累,衰朽不甚,不能起到史学应有的功能。他对封建史学提出猛… 相似文献
10.
著名太平天国史与历史地理专家郭毅生教授的新著《山海集》出版了.这是一部洋洋郁郁、史文并茂的大作1全书共分四部分:北美风光篇,白山黑水篇,近代中国篇,人物书评篇,凡四十万言.该书文笔典雅,理识宏通.考证信实,仁心坦诚.可用“雅、博、信、诚”四个字概括之.“雅”是郭先生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经七十载入生体验与学养,所达到的境界与气质.他情致高逸淡远,化作文章则潺潺如流水,字字似珠玑.他在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后,写道:“登台俯看,大瀑布全景,尽收眼底.那一字水帘,在阳光下分外耀眼.那‘U ’形瀑布,三面奔泻,如玉山倾颓,如银河落地,珠喷玉溅,景象万千!那声音隐隐动地而来,在此露台上谛听,感到这是大地生命的吼声.它既非地震声音的使人恐怖,也非战场上炮火声的凶残;它有若惊雷,但连续不断,有如钟磬,但更觉宏伟;松涛比之太弱,海涛比之难以持久.它是日夜长啸,山鸣谷应的大自然的强音.《庄子·齐物论》有云:‘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此是‘地籁’也矣.”写得情景交融,气势磅礴.郭先生向来推崇朱自清散文的真切和文词洗炼,但上引文章壮美的境界,表达了郭先生不仅笔底锦绣,而且胸襟浩瀚.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一种关涉到作家、世界、文本、读者四要素的活动过程。自有文学以来 ,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就不断生成着各种各样带有差异性的认识。回顾、解释这些差异性的文学观念是汲取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历史经验、教训 ,推进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途径。一进入 2 0世纪以后 ,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2 0世纪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最先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内频出硕果 ,陈钟凡、郭绍虞、朱东润、方孝岳、刘大杰、罗根泽、王达津、王运熙、顾易生、敏泽、周勋初、蔡钟翔、张少康、罗宗强等先生撰述的各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著作为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刘玉明教授、戚俊杰教授新著《辩证看甲午》(海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一书,感到一股思辨的清流,灌溉着读者渴求史学变革的心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型史学研究的新式文本。一、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论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以往的甲午史著多从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的思维层面展开,很少从哲学内涵与辩证逻辑去解剖甲午深层结构,虽不乏历史研究的激情,却淡化了历史逻辑的思维严密。《辩证看甲午》转换视角,另辟蹊径,打破历史从头说直起的常规,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甲午战争中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问题集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自发掘这批资料的徐锡台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潜心研究,著成《周原甲骨文综述》一书(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综述》),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眼前放的是一本精装烫金、30万言的书,这本书不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而且在我心中也沉甸甸的。从初稿到成书,我已读过两三遍了。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我觉得这是党史、党建专题研究方面一部有分量的新作,我应该写出我的感受,把它介绍给各位读者。——这本书就是新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吴传煌、刘录开主编)。它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编辑史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读后闫宁项福库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阎现章同志主编的《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最近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翔实的编辑史料,开阔的学术视野,全面的论述分析和不落俗套而又观点新颖的力作。通览全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振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取得的一项可喜成就,也是中国学者积极学习与汲取西方社会学理论用于中国社会研究的突出成绩。行龙教授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一位勤奋的实践者与探索者。2007年岁末,三联书店推出了行龙教授的力作——《走向田野与社会》,汇集了他近年来在社会史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较全面地展现出行教授在中国社会史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 密教是佛教中相对显教而言的一大流派。公元二世纪上半叶至公元八世纪中叶,我国佛学界翻译密教经典,与印度次大陆及中亚地区来华僧侣中熟悉密教教义的僧侣交往甚密,遂形成我国汉传佛教的密宗宗派,以至于历代相沿。密教的教派、义理及其修习方法十分繁复庞杂,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对其历史沿革缺乏系统地整理、归纳。现在,青海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由蒋祖缘、方志钦同志主编的《简明广东史》出版了,我由衷地感到喜悦和兴奋。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长期的愿望终于实现,还由于这部60万字的著作是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广东通史。可以确信本书将拥有广泛的读者,并将产生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分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0年)和东周(止于公元前256年),长达七八百年。李亚农《西周与东周》、赵光贤《周代宗法制研究》、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杨东晨《周人秘史》等专著,各有偏重。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周源流史》,计59章,120万字,是著名农民史学家何光岳力作《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的第10分册。经反复研读,觉得这部史书对周王朝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之处。在周王朝的社会性质和历史纪年两个大问题上,作者敢于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始于公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究竟哪个阶级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或“占据历史的中心地位”?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分歧意见。这里,我想简要地叙述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建国初期,为了打破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史学体系,史学界的同志们特别强调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自50年代后期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干扰,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能够正常进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被人们所忽视,有些同志在评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