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贸工农一体化,是搞活经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措施,作为联结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的供销社,如何推行贸工农一体化,我们牡丹江市本着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框架,组建起“(?)翅”饮料集团,对全市小浆果实行一体化经营。这样,不仅把城乡经济联结起来,把各行各业的利益协调起来,而且对促进全市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一、依据与条件推行贸工农一体化,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振兴供销社,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村改革以来,我省农村经济正处在由商品生产的初级阶段向全面的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的转换时期。在这个转换过程中,由于市场发育不全,流通环节阻滞,主渠道不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农业由原来单纯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正在向产前、产后等产业部门发展,农业主体的经营方式由单纯承担农产品供给功能和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的产业部门在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迈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由单纯在种养业内部,向产前、产后等涉农行业内部以及非农产业门类转移,以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获得了持续提升.因此,我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进程中面临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嵌入农村社群自组织微观治理结构,构建农村资本和劳动间利益一体化的契约机制;二是在宏观上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及产业间横向协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利益理论始终是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一,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民利益主体范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集体对人民利益主体范围的界定呈现出日益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特性.第二,不断丰富和廓清人民利益的内涵.对于人民利益的具体内容,经历了一段从侧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到利益多元化,关注切身利益的探索历程.第三,坚持和不断修正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提倡统筹兼顾多种利益关系,但也有所变化:由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发展到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共享利益的原则.第四,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由主张平均主义分配,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当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第五,不断探索和丰富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由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直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总之,中国共产党利益思想理论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轨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级主导的基层政权组织被赋予的行政权力性质(党政不分以及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一体化)造成它与国家和基层社会的一种结构性的(利益)竞争关系,致使其权力时常处在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之外。因此,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政策取向并没有将县级主导的基层政权组织完整地纳入以国家权威为中心的、统一的政权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5.
对发展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左权,袁宝杰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带有明显市场性质的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它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贸工农一体化的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造就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主题 ,在对“分配 -增长”传统分析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从双向动态的全新视角探讨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以“一体化互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分配 -增长”现代分析框架 ;并着重指出分析与增长之间内在的、积极的、相互促进型的互动关系、基本内涵及其必备的制度和结构条件 ;论文最后结合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实状况 ,指出了重建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一体化互动关系”的制度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陶亮 《南亚研究》2022,(4):47-67+155-156
印美防务安全关系合作发展的程度与趋向对地缘权力平衡具有重大影响。在安全关系塑造中,印美以共同的地缘安全利益为基础、以双边安全协议和多边安全合作等推进安全合作的机制化与实质化建设。美国的目标是将印度纳入其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最终使印美安全关系联盟化。然而,印美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双方走向实质性安全关系的障碍,两国共同的利益基础并不能消解这些问题。对印度而言,安全关系联盟化的印美关系不仅可能颠覆传统的对外战略内涵,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地缘安全压力,增加对美国的依赖。在一个多元化的国际体系内,不依赖于任何大国的印度才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缔结FTA已在世界上成为一种潮流,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相当进展。中国和日本也开始积极参与本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制定和实施FTA战略及有关政策。中日两国的FTA战略存在相似之处和利益交汇点,同时由于双方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二者也存在不同之处和利益分歧点。  相似文献   

9.
“贸工农”型合作经济,是按贸易的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按加工的需要发展农业生产,贸工农有机结合的新体制。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在我国农村已见端倪,正在崛起,预示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向和广阔前景。“贸工农”合作经济的成因和意义“贸工农”合作经济的形成和崛起,有其独特的、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一)农产品价格变化落差周期缩短,需要调整和稳定市场走向的农村流通领域拥挤、紊乱,需要进行渠道清理和功能更新。共同的出路使贸、工、农三方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0.
居住证,从表象来看是中国管理流动人口的一种主要方式,从本质来看凸显出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问题。居住证与暂住证制度、收容遣返制度等制度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从博弈论的视角透视居住证制度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博弈关系,并通过这些利益博弈关系的分析,结合其他学者研究的成果,对居住证制度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虽然居住证制度在一定时期成为中国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制度,但是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将消亡。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以黑龙江垦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对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合同经营型、合作经营型、股份经营型、一体化经营型四种.从利益分配、承担风险和生产经营一体化程度来看,四种经营模式各有所长和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欧洲货币一体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由国际、国内政治关系和市场力量共同决定的,是参与各方尤其是大国间的合作共识.德、法两大国形成这一共识的基础是对自身政治、经济综合利益的理性思考.在两国共同主导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两国关系模式经历了从法国主导的追随模式到平等合作再到德国主导的追随模式的转化.就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尤其是其中的大国关系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对于深入考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动因、条件与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PP与东北亚     
本文的主题是分析TTP(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与东北亚一体化的关系与进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TPP的发展演变及谈判课题做概要性介绍;二是从美国国内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其加入TPP的背景及目的;三是分析日本对TPP的应对;四是分析日、中、韩三国FTA谈判中各个国家的意图及可能采取的行为。笔者认为,TPP和FTA谈判,不仅仅是确保经济利益,而是通过形成相互间的生产、消费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依赖关系,向经济一体化、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提高相互信任,实现和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利益的角度透视风险现象 ,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 ,将风险利益视为一种包涵着风险损失和风险增益双重内涵的特殊利益 ;将风险利益的本质抽象为追求超额利益 ;将风险利益的制度功能确定为不仅仅是减少和规避风险损失 ,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去追求风险增益。文章以期在理论上拓展风险理论研究的视野 ,在实践上为人类经济发展 ,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入世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出现时,容易蜕变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形成的却是道义共同体,从而形成了人际关系中崭新的一伦———“师生”,奠定了古典时代师生关系伦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府际关系,亦称政府间关系,既指国内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关系,也指国家间各级政府之间的交往合作关系。府际关系实际上是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府际关系以纵向关系和条块关系为主导,横向关系并不显著,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的府际关系正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征:一方面是府际关系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迫切的调整与变革诉求;另一方面则是府际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总体而言,其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块块相隔、条块交错的联系形式仍是府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中央—地方间的纵向府际关系仍然是府际关系的主体,以层层节制为特征的单向权力运行模式在府际关系的实践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一体化全面推进和跨域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中国传统的府际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需求,因而面临着调整和变革的压力。为适应这一客观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府际关系必然会呈现出纵向府际关系法治化、横向府际关系制度化、府际关系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推进府际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政府及其官员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反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演进,反对、抵制一体化的思想与行动一直此起彼伏,反一体化伴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始终."反一体化"活动主要在国家、政党和民众三个层次上展开,遍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其动因主要在于一体化进程对利益的重新分配所引发的复杂利益冲突和传统主权观、民族主义思想与一体化现实之间产生的尖锐对立."反一体化"对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是一体化前进的阻力,另一方面又对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建设性的影响,使一体化能够相对稳定地向前迈进.反一体化将长期存在,并在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芳 《学术交流》2004,1(12):32-35
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点上来。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调整机制和手段,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各种既成的利益关系进行确认和保护,而且还要通过揭示各种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各种利益关系做出取舍、平衡和协调,并把平衡和协调的结果规定在相应的法律之中,以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抑制和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如何从国家利益的概念出发,建构外交政策理论的问题。本文认为,国家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没有必要在概念之中加入其他的干扰因素;存在具体的国家利益,也存在整体国家利益,但整体国家利益的视角更加准确,也适宜于建构外交政策理论;若用国家利益来解释外交政策,必须转化为利益关系的逻辑。本文认为,整体性的国家利益概念应基于国家在国际体系的结构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位置,大国所追求的是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某种合理的实力和制度地位,而其他大国与这一整体国家利益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决定着国家之间的战略利益关系。实力关系和制度关系构成了连接整体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之间的因果逻辑。同时,整体国家利益决定着具体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对具体国家利益的处理也在战略利益关系不明确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当代农民的利益地位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化作了具体的考察分析。文章认为,农民的利益实现程度如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却在当代设立了一种使农民利益长期严重受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消除这种二元体制,农民所处的劣势利益地位就难以改变。文章提出,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原则,尽快重构我国农民的利益获得机制,以保证农民的利益得到正常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